很多都市女性听到 “裂帛”二字,马上会双眼放光:咦,就是那家特有味道的卖衣服的网店吗?
的确,“裂帛”是一家网店,自2006年创业,以40%的重复购买率、300%的年增长速度发展,2011年,这家网店营收近亿。将众多民族元素完美融于时装领域,原创设计,助推公益,“裂帛”无疑又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品牌。
完成这一切的,是两个年轻漂亮的亲姐妹:大风和小风。
我们也做衣服吧
“如果梦有衣服,它是什么颜色?”
2006年的一次云贵旅行中,20多岁的江苏女孩汤大风问妹妹汤小风。小风望着山谷里灰瓦白壁的民居,幽幽地接过姐姐的话茬:“世间所有的物什是因为生命的触摸与关联,才带着体温,在某些瞬间击中了心灵,蓦然感伤或喜悦……”
如果梦有衣服,它的颜色应绚烂丰富,也应有自由的呼吸和情绪。
那时的姐妹俩,在北京经营着一间叫“异星人”的设计工作室,尽管是自己创业,但客户常常傲慢无礼,自以为是,不怎么尊重设计师的意见,束缚无处不在,因此姐妹俩内心并不自由。
这次旅行将两个女孩从繁文缛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也为她们的未来重新确立了方向。返程时,姐妹俩在昆明机场整理此行淘来的民族服饰,惊喜不已,小风无意间对大风说,“姐,我们也做衣服吧!”
无意很快成为有意。大风和小风被负载在少数民族服饰上的美所震撼,那种美毫无掩饰,来自内心,朴实而又艳丽。那时,两姐妹还没想到如何将这些民族元素跟现代时装结合起来,做自己的品牌。她们只想,从各地淘来心仪的服饰,然后在网上销售。
改变需要一定勇气。姐妹俩抱着尝试的心态,在淘宝上注册了一家店铺,与所有网店一样,从经销商做起,她们带着1000元就开始进货。她们淘来的云贵少数民族和尼泊尔、印尼的服饰,很快受到网友追捧。
然而,困惑接踵而至,几乎一夜之间,大风小风就发现众多跟风者都卖起了民族服饰,而且互相杀价,鱼龙混杂。姐妹俩由此萌生了一个大胆想法,为什么不自己设计衣服?
努力和行动往往是成功最关键的因素。
一个月后,大风和小风抱着设计图纸,心怀激动飞到大理,寻找合适的代加工厂。本来,她们在网上找到好几个厂家,按图索骥,不料未等自己的想法说完,就被老板扫地出门,因为对方根本看不上这种小订单。
当时正是雨季,两姐妹冒雨叩开一家家厂商的大门,结果无一例外地被赶了出来。从未遭受过如此挫败和打击的两姐妹哭得一塌糊涂。她们不甘就此失败,即使上街找普通裁缝也要将图纸上的衣服变成现实。
回到北京,两姐妹立马上街找了两个裁缝,小风把做过服装的婆婆接来当打版师,用那种老式缝纫机,几个人摸索了几天将服装做了出来。接着,小风拉着大风做模特,穿上姐妹俩亲手设计的美丽衣裙,此时的大风就像山野怒放的玫瑰显得格外靓丽。于是拍照、写宝贝(网店7USGuFfGvtjN9RAkjdVBgg==)描述、销售,不大的居室里,大风和小风的梦波澜不惊地上演着。
正式推出之前,大风和小风给宝贝取名 “裂帛”这个名字,缘于简帧的《四月裂帛》,诗意而美丽。2006年11月,“裂帛”品牌正式上线,在没有真人模特的淘宝时代,“裂帛”的真人实拍加文图精心装饰的质感,很快吸引了众多顾客惊艳的目光,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裂帛”,向内行走
令人着急的是,姐妹俩自己设计的服装根本无法满足需求,不少衣服还依赖于从云南等地进货,这些服饰尽管很漂亮,但货源并不稳定,热销的品种往往供不应求,不对路的品种又常常滞销积压。有心的顾客留言说“裂帛”还没有真正找到自己。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大风,因此,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头滋生。也正是这个大胆的想法让当初那个一个样板师、三四个工人的家庭式小作坊,变成了今天拥有几百名工人、1300平方米厂房的特色服装生产企业。
大风小风关闭了位于西单核心区域、生意极好的实体店,交出大部分管理权,全面把关设计,每期确定一个主题,并严格筛选,每设计十件衣服只上线三四件。同时,全面扩展生产车间,更大程度地满足销售需求,逐渐改变了从外地淘货来卖的局面。
这种大刀阔斧的革新换来了市场的掌声。很快,“裂帛”在不断枪毙中找到自己的模样:飞扬的裙摆、灿烂的花朵、艳丽的袖口、浓烈的色彩冲撞,野性、神秘、流浪、异域,张牙舞爪中透着超然尘世的安静,仿佛独行荒漠的女子,坚韧、热爱、勇敢。
“裂帛”的风格无拘无束,被大众指认为自然风、民族风。大风小风这样说:“我们的设计并不局限于某一个民族,云贵刺绣、西藏邦典、非洲部落图腾、吉普寨花纹都可成为服饰中的一个元素,这是一种大同的民族风。”
相比满街皆是同质化的欧美、日韩系服饰,大风小风的“裂帛”显得更中国更民族,它承载着人们对色彩、自然、情感共通的热爱与表达,并分享内心生活的感动和喜悦,因此被誉为离客户心灵最近的品牌。
很偶然的一次机会,小风翻出家里的旧绣花片,产生了一种莫明的感触:它并不怎么工整,但因为是手工的,它显得独一无二;这是奶奶的绣品,没有高超的针法,却生动朴实。于是小风找来手工师傅,借鉴苗绣的编线,模仿粗糙的针法,用色接近老绣的朴实,费尽心血研制成手工摇绣。
除了绣花,“裂帛”坚持的手工还有很多,比如雕花、编链、串珠,服饰上的流苏。手工是有温度的,大风说,通过物什的触摸,能感受到“裂帛”的温暖。
“裂帛”服饰每一季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2011年秋天的主题是动物,大风想到多年前在西北看到的虎头鞋,虎曾经是华夏祖先的部落图腾,饱含平安勇敢的寓意,大风想用到服饰当中。可是怎么用好呢?正苦苦思索,小风走过来,哼着一首英文歌,大风突然灵光一闪,为什么不试试卫衣,将最中国的元素配合最西方的卫衣,于是就有了一款“我是王连帽贴布绣虎头卫衣。”
这款卫衣推出仅10天,便售出近万件,事实证明,卫衣也可以很中国。
“裂帛”的设计,往往就是这样因记忆、热情、痴恋而生。
当然,“裂帛”的销售奇迹,是在网上不断展现的。2007年,中国网购市场开始攻城略地,在别的品牌轻装上阵,剑指营销时,“裂帛”下功夫做基础,从设计、打版,到制衣销售,前后数十个环节,环环相扣,以质取胜。为了应对客户的需求,“裂帛”购买了ERP系统,能在3天消化几百万的制作量。
这一招,积攒了实力,2009年,淘宝力推品牌与品质转型,“裂帛”加入淘宝品牌,成为淘宝排名前十五的品牌女装;2010年,赢得五皇冠;2011年,赢得金皇冠……年营业额近亿,顾客重复购买率达40%,年增长达300%。
做国际的中国品牌
如今,网商越来越多地参与和主导着人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如同实体店铺一样竞争激烈的网络世界中,“裂帛”为何能在千千万万家网商中脱颖而出?大风笑言,“是线下那些特别的女人成全了我们!”
原来,“裂帛”的一个理念是,服装不仅是一种装饰品,还要有内涵、文化。因此“裂帛”投入了很大的力量,为旗下的产品赋予了故事、文化,以强化产品的内涵深度。而越来越多的女性已经不甘于穿着那些千篇一律的所谓名牌上班、约会,她们想要表达与众不同的自己,“裂帛”无疑是最好的载体。
当然,花无百日红,服装行业更是如此。只要有市场空间,就有跟风者和抄袭者。为了保持自己在产品特色上的优势,“裂帛”非常强调设计能力,保证每周推出10款以上的新品,大量新品的频繁上市,保证了消费者感受上的新鲜度,也将竞争者远远甩在背后。公司对设计师的考核,是以产品本身为依据,销量作为辅助考虑因素。对销量好的产品,会给设计师特殊的奖励。
服装行业的传统销售思路是“新品不打折,过季之后打折,最后亏本清仓”,大风小风则推出了针对新品的8折限时抢购活动——“抢果果”,让新品在刚刚上市的时候就受到追捧。还有,姐妹俩将设计心得、服装搭配、手稿等发到网店论坛上,用这种别具一格的方式阐述品牌形象,生动亲切,点击率快速传播,形成粘性消费。粉丝们还可以在“裂帛牧场”发布新闻、交流心得、探讨民族时尚、穿衣打扮。
平价、快速、妩媚、格调、沟通,这就是独一无二的“裂帛”。
“裂帛”除了做生意外,也不忘做公益,从2007年开始,“裂帛”就成立了文化基金,资助有梦想的青年人,支援边远山区的孩子,只要有价值,“裂帛”就会尝试去做。
大风小风有自己的梦,希望三年后,将“裂帛”做成国内一线品牌,进而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叫得响的中国设计师品牌。
生活中的大风小风,还是当年那两个给梦想做衣裳的女孩,简单、素朴、纯粹。当然,时间和阅历也赐予了她们精干和妩媚,她们和她们的“裂帛”一样,坚持着自我,表达着最本真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