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怀旧商店”

2012-01-01 00:00:00刘晗
职业 2012年4期


  在北京南锣鼓巷,有一条被喻为“八零后的潘家园”的小街,小街上有一个小店,门前人流不断,熙熙攘攘,迎来送往的多半是慕名而来的游客,它的名字叫“创可贴8。”
  
  走进这家小店,时空仿佛倒转了:上个世纪80年代平常的闹钟、大白搪瓷杯、T恤上的粮票,墙上的装饰画和照片,破旧不堪的红色门牌“炒豆胡同”,就连男左女右的装修风格也仿造了上个世纪的公厕。诸如此类的布置与陈设,在彰显平凡与创意的同时,也向顾客们讲述着北京的时代变迁,这就是“创可贴8”的经营风格,而谁能想到这颇具怀旧“京味儿”的杰作竟出自一个老外之手。
  
  创意独裁者的怪想法
  上世纪90年代初,正值20郎当岁的英国小伙江森海在游历了大半个地球后,来到中国北京。这里的各色小吃和每天划过耳边的鸽哨声让他着了迷。在北京一待就是十几年,这让他成了金发碧眼的另类北漂,一个地道的胡同串子。现在的他是一个名叫“创可贴8”的老板,在南锣鼓巷过着平淡的日子,他喜欢每天接送闺女到幼儿园,和胡同里居委会和邻居们寒暄、侃大山,也习惯在午后到巷子里的小杂货铺买瓶罐装的酸奶喝。
  江森海自诩为创意独裁者,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小店的名字创可贴8不伦不类,乍听起来让人一头雾水,江森海的解释自有独到之处,创可贴的英文名字是plastered,有三个意思,一是直译的创可贴;二是在墙上或者T恤上贴东西;第三个意思是酩酊大醉。而8就是“发”的谐音,这无疑是生意人的最爱。
  创可贴8主营北京风味的老物件以及被江森海改造成的新玩意,这种“新老混搭”的模式极大地吸引着顾客们的目光,甭管是烟缸、白搪瓷杯、记事本、杯垫,还是铁皮小保温瓶、手拎包,只要把粮票、地铁2号线车票、妇女也能当英雄这样的图案印上去,就有了“味道”,尤其是挂在墙上各领风骚的T恤,出自江森海原创的作品无不让过客们流连忘返,赞叹有加。“3元地铁票”“宫爆鸡丁”以及像“收药、刻章”这样的街头牛皮癣等一些履见不鲜的LOGO在他眼里成了独具魅力的北京符号。
  
  T恤上记录北京变迁
  江森海经常到二手市场淘宝、上街瞎溜达寻找创作灵感,而创可贴8就是集合了他在北京十几年来全部街文化之大成,把对北京的爱都融在这一个个作品中。他说,上世纪90年代初时的北京和现在比起来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从建筑到人的审美、穿衣服的品味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江森海表示,他店里的T恤记录了北京的发展,有时也感叹制作的速度都跟不上了。每隔一段时间,小店就会推出新品,让每次光临这里的人都会有新鲜感。一些厂家看到复古T恤的生意红火,便开始盗版这些图案,他倒是显得很淡定。江森海笑谈,别人盗版我的图案,说明我的想法很特别,所以也必须不停地推出新东西,要不然这些人会跑到你的前面。
   “3元地铁票”的T恤是江森海最得意的作品,自然也是店里最走俏的。他说,初到北京来时的地铁票价是5毛,现在想想,对北京的地铁太有感情了,北京的2号线地铁票设计得非常好看,所以就用它来做了一个T恤图案。如今地铁票已经改为2元,“3元地铁票”更具有了一份收藏价值。宫爆鸡丁是外国人最熟悉的一道中国特色菜,也是他们来到这必吃的一道菜,于是就制作了这样图案的T恤,把这四个字放大给人一种视觉冲击,也让人在惊讶的同时发笑,穿着它在街上走一遭,回头率绝对百分之二百。
  北京在变化,但不变的是北京人的热情好客。来北京这么多年,江森海练就了一口倍儿溜儿的京片子。他店里的服务员是几个北京大妈,我问他为什么不找几个靓女看店,他说,北京大妈实在呗!我只管创意,经营的事全靠她们。
  
  另类北漂道不尽的北京情
  在宣传自己的独立品牌上,江森海做到了不花一分钱,只靠一些怪想法征服来这里的中外顾客。这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创办了北京第一场胡同模特走秀。模特们都是他的朋友,穿上创可贴8特有的T恤,穿梭于洋溢着老北京风情的南锣鼓巷中,简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迷恋摇滚的他也将在今年联合新裤子、刺猬等知名摇滚乐队,打造专属乐队的文化T恤,支持中国摇滚。
  到过大半个中国的江森海说,上海的菜特甜,路是弯弯曲曲的,有很别致的建筑,像一个典型的女孩子;北京非常男人,很宽的路,菜也很油腻。北京是我的故乡,我喜欢过去的设计,而现在的设计不如以前了,我把过去和现在融合在一起,玩出了新花样。北京的文化和北京人的生活都会成为T恤上北京的缩影,很多美好的回忆都会在不经意间溜走,很多东西都在新陈代谢中被淘汰,创可贴8会让你停下忙碌的脚步重温温馨的旧时光,重燃对生活的激情,就像江森海的真情表白:我爱北京,我爱自由,我爱我闺女,创可贴8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