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利工程的投融资与经营管理

2011-12-31 06:51薛业章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经营管理水利工程

薛业章

摘要:水利工程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又是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利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命脉和基础产业地位愈加突出,水利事业的地位决定了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水利工程是指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具有防洪、排涝、供水、灌溉、水运、水力发电等功能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水资源有效保护、利用与开发,能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水利设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 投资和融资 经营管理

1水利工程的特性

根据产品的功能、作用、受益程度和受益范围,可以把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非公共产品。对公共产品而言,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给出了公共产品的定义,纯粹的公共产品指的是这样的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消费的减少。与非公共产品相比较,公共产品具有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3个特征。非公共产品具有可分割性、可竞争性和排他性。准公共产品在某些方面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而在另一些方面又具有非公共产品的特征,使其表现出来的特征多种多样。

水利工程从功能、作用、受益范围和受益程度的角度可以划分为甲、乙2类:甲类是指防供排涝、农田灌概骨干工程、城市防洪、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水利工程;乙类是指供水、水力发电及水利综合经营等以经济效益为主、兼有一定社会效益的项目。鉴于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特点,兼有公共产品特性和非公共产品特性,我们可以将水利工程定义为准公共产品。

2水利工程的投资和融资

我国水资源贫乏,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的1/3左右。同时部分水资源因被严重污染而难以利用。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现象严重,已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确定的1750m3的用水紧张线。其中有9个地区低于50Om3严重缺水线。全国6688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农村有2000多万人和数千万头牲畜吃水困难。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短缺矛盾将会日益突出。水作为一种短缺的资源,其价格理应由供需关系来决定,但由于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对水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公众对水价十分敏感,从而使水价具有一定的刚性。但当水资源处于相当紧张的情况下,政府也会利用价格杠杆使水这种短缺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而水利工程具有的对水资源进行控制、调节、治理、开发、管理和保护等作用,会使水利工程的价值日益显现出来。同时水利工程所承担的多种功能又为水利工程的投资和融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平台。

(1)防洪排涝、城市防洪、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甲类水利工程,使社会中的大部分人都得到好处,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特性。国家对其投资是责无旁贷的,也是水利工程投资的主体。

(2)水利工程兼有的供水、灌溉、旅游和发电等经济效益的功能,对社会资金会产生很强的吸引作用。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律,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可以有效地弥补国家财政投入的不足。如股权的出让、债券的发行和经营权的租赁等。水利工程具有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虽然从短期来看收益较低,但它的收益具有长期性,稳中有升的特点。收益虽然较低但风险较小,非常符合中国百姓的投资理念。发行长期的债券应是可取的融资方法。

(3)由于单一的水利工程具有相对局部性的特点,如个别的地区受益较多,而且并非是所有人都会受益。可以本着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国家投资一部分,地方政府投资一部分,企业投资一部分。如城市水系绿化美化工程的建设往往会提升周边地区土地的价值,地产开发商非常愿意投资一部分进行自己土地周边的水系治理,从整体上降低了国家的投资成本。

3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

这里的经营管理是指水利工程所带来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水利工程的支出没有效益或效益低下,实际上等于浪费了公共资源。公共产品的经营和管理实际上关系到每个社会人的利益;现代的博弈论研究表明,由于每个经济人出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往往会从个人的理性出发得到集体非理性的结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支出效益的改善有赖于支出管理。

对水利工程具有非公共产品的功能部分,本着谁投资谁收益谁管理的原则,由于私人投资的目的就是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私人投资人进行管理时会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同时又会充分利用和开发水利工程的各种功能,以期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但当具有私人产品的部分可能对整体的水利工程产生不良影响的时候,国家对其质量和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对水利工程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功能部分,计算出该工程为社会所带来的价值和为私人所带来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其经营管理存在着社会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统一,同时也存在着利益的矛盾。经营和管理十分复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适当的引入私人管理会对开发水利工程的功能产生好处。

当水利工程作为公共产品的时候,经营管理存在着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这就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委托代理”关系。当主管领导增加其努力时,他承担努力的全部成本,却不能获得所产生利益的好处或可能获得极小的好处,而如果主管领导通过一些“个人行为”,将项目交给相对不负责任的承包人,他可以得到可观的好处,而造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下降,却由社会的每个人来承担。我们将主管领导减少努力,并增加“个人行为”,导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下降,称为代理的剩余损失。既然代理的剩余损失是客观存在的,就有必要引进监督和担保。监督成本是为了降低代理的剩余损失,而拿出一部分的资金。担保成本就是项目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上升或下降,造成主管领导的财富的得失。由于水利工程的支出数目巨大,主管领导增加其努力,可以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加监督成本和担保成本显得十分的必要。担保表现为权利、责任和利益的统一。公共支出管理中的任何机构或个人,获得的权利越大,承担的责任也越大,而责任越大越要和其工作业绩、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因为他的努力工作会带来比其收益大得多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绩效标准的建立将会使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利益统一起来,充分调动每个人的潜能。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每个人都会调整努力和不努力的平衡点。虽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一些领导工资并不高,工作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经常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加班加点的工作。但这种教育并不是对所有人都起作用,需要有机制、制度来规范管理者的行为。但现实生活中,由于我们在激励机制上显得不够完美,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一个人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劳动和取得的成绩,并非会被社会所了解。但当他获得的财富超过社会平均水平较多时,社会就会产生较大的反响。

4结束语

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经营管理的水平,水利工作者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增加了项目主管的风险和担保成本。建设监理制的实行增加了监督成本。从而在体制和制度上有效地降低了公共管理的代理成本,提高了公共管理的水平和绩效。

参考文献

l张亦春.金融市场学I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马胜杰,夏杰长.公共经济学I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布坎南,塔洛克.同意的计算一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中文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王云昌.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特征分析〔J].中国水利,2003,(3).

5黄守宏.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和基础〔JI.中国水利,2004,(3).

猜你喜欢
经营管理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
水利工程快速施工研究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如何发挥施工企业财务人员应用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电网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分析及管控建议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处理好三大关系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