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尧根 王黎花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破损山体已经进入城市规划区和建成区范围。开山采石、碎石产生的粉尘,不但极大地污染着周边环境,对山体自然面貌和生态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且严重地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城市破损山体的修复与总体规划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提高景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南闲;总体规划;改造措施
前言
由于60-70年代国家相关政策尚未出台,人们的环境意识普遍落后,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量石场一哄而上,杂乱无章。由于开采时缺乏相应的生态环保措施,使得众多石场已成为污染源。现存采石场的噪声超标,加上开山、碎石产生的粉尘,不但极大地污染着周边环境,而且严重地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此外,部分石场在开采期间植被破坏严重,关闭后又未采取复绿措施或复绿不彻底,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并较易引发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作为绍兴县“北工中城南闲”之一的“南闲”区块内开采遗留的石场较多,裸岩美化规划是“南闲”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加以分析、规划、实施。
一、改造思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加强,追求优雅、舒适的生存空间已逐步成为时尚,如果简单地将这些裸露山岩,覆土种上灌木,铺上草皮,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作为体现地域文化,对裸岩的处理,应以文化为楔入,将这些裸露山岩分为几种类型,利用裸岩,结合绿化、园林、建设等手段形成一处处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山岩,为整个“南闲”区块增加新的亮点。由于裸露山岩的形态差异,所有需因地制宜的进行处理。
合理布局,全面规划。裸岩美化工程在规划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裸岩美化应该高起点、高要求,参考国内外经验,结合山林实际情况,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在宏观上设计出合理的景观格局,在微观上创造出适合的生态条件,依靠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实现生态重建的目标。在裸岩美化设计中,应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优化为目标,以不同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在裸岩美化实施中,应将目标规划、功能规划和结构设计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裸岩美化中真正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
因地制宜,多管齐下。裸岩美化是一个生态恢复的过程,而生态恢复并不意味着在所有场合下都能够或必须使恢复的生态系统回复到原生的状态,生态恢复最本质的目的就是恢复系统的必要功能并达到系统的自维状态。在裸岩美化设计中,应当力争重建一个协调、稳定、效益好的景观生态系统。
通过实地踏勘,根据各处裸岩的具体情况及区域发展条件,可考虑以下不同的处理方案。1、强制限期复绿。对那些处于停产状态,但是没有采取任何手段进行绿化的采石厂要强制限期复绿。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对采石厂的绿化工作。从绿化造林的可行性分析、整地、植物种类的选择、种植到管理的每一步都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保障,都需要精心的护理。2、恢复生态环境。改善环境,美化裸岩的方式有多种,具体的选择应力求做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者的合理结合。根据现场的地形地貌,若能采取生态重建中常用的“挖深垫浅”的方法,将石场的堆料场改为水库,建成为类似于“桑基鱼塘”型的景观生态系统,则不但可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创造部分的经济效益。3、整理成建设用地。采用此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土地供应量,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二、改造类型
在“南闲”范围内的裸岩,根据其不同的类型将采取相应的改造方法:
1、对于已有相关规划在近期内即将开工建设为新项目的裸岩,在近期内种植爬墙虎、葛藤等速生的攀缘植物来覆盖裸露的岩石。
2、对于近期无开发规划,也不具有景观基础的裸岩,采用各种绿化手段将其覆盖,使之与周围的山体环境相融合,避免对景观的破坏,并适当考虑为以后营造新的景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3、对有一定的景观基础,经过艺术处理能够成为景观的裸岩,将综合使用绿化、雕刻、彩绘等各种手段使之形成良好的景观。裸岩经过处理后能够形成的景观可以下几种类型:
A、树石景观:采石口前种植具有特色的树木,用陡峭的采石口石壁作背景,树石相映,营造塞北粗犷豪放有别于江南水乡特色的景观。
B、悬空游道:建造构筑物,石壁上形成悬空的游览栈道等游览设施,登高远望,满目苍翠,别有一番风致。适用于采石口附近有较好的自然景观,且采石口石壁风化程度较低的裸岩。
C、石屏彩绘:在有的比较光洁的采石口上绘制一些能够体现地方独特文化的图案,使人时时处处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当地文化氛围。
D、石窟雕刻:利用现状的采石场已有的洞窟,结合一些佛教故事,利用雕刻的手段营造出类似于佛教石窟的效果。
E、山水画卷:利用采石场“挖深垫浅”形成的低地蓄水,经过对石壁的处理,形成山水相映的独特画卷景观。
F、其他景观:利用各采石厂旧址上石头经自然风化后形成的各种不同的形态,结合周边环境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景观。
三、改造措施
采石场主要由堆料场和采石口两部分组成。堆料场尽管面积较大,但土地平整,填土、种树均较方便,且复绿方法已较为成熟,复绿难度不大;而采石口崖高壁陡,且无泥土层覆盖,从演替的角度看,它属于原生演替,大多数植物在土壤形成前是不能进入这样贫瘠的地方的,因此,要在裸岩砾石上复绿,具有一定的难度。
尽管在纯自然状态下的生态恢复比较缓慢,但如果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足够的物资投入,并辅以一定的人工设计和工程措施,仍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到草地甚至林地的水平。
1、复绿种苗的选择是影响生态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种苗一般应选择耐干旱、耐贫瘠、固氮、速生、高产的草本、灌木或乔木,这类植物可以迅速生长。植树的时间最好在每年三月植树节前后,种植后要加强管理,种苗主要选择壮苗高30—40厘米以上的袋苗。通过综合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种苗可作如下选择:草类:狗牙根、芒草、大叶油草、牧草等;攀援植物:爬墙虎、五爪金龙、量天尺、葛藤、薜荔等;乔木:木荷、栾树、大叶相思、马尾松等;
2、对于采石口处的复绿,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A、种植爬墙虎类的草本攀援植物。当石口面不大时,可在坡脚每隔2米打穴(0.6*0.5*0.5米)或沿坡脚堆泥(宽1米,高1米),种植攀援植物。此法成本较低,见效很快,但由于植物的攀缘高度有限,因此仅适合于石口较低的石场。
B、在石口面上打穴填土,然后种植草木,此法复绿彻底,长远效益可观,并可形成一定的景观,但投资较大。
C、向石口处回填余泥,将余泥沿山脊线按原山体坡度、地貌堆砌压实并进行修饰,然后植树绿化。至于大量泥土的来源问题,可考虑先将有条件的采石场变为余泥堆放场,这样一可以解决因大量建设而产生的余泥无处堆放的问题,二可收取一定的余泥排放费作为复绿基金。不过,要将采石场改变为余泥堆放场,首先涉及到各村的利益,因此必须做好当地村民的思想工作;其次,改变为余泥堆放场的采石场应该容量较大、交通方便并且远离居民生活区。
对石口较低的石场,可采用方法一,对石口较高且采石厂空地较大的地方,方法三可行性较强。
3、边坡绿化及采石场外围绿化。采石场边坡斜面的绿化主要是植草,采用草籽与营养土混合,均匀喷撒于边坡岩石的裂缝中和凹陷处,让草籽发芽生长,以使边坡斜面披上绿装。在采石场外围的公路两侧,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随地进行植树种草绿化,以美化环境。
4、裸岩景观化。在绿化裸岩的基础上,通过艺术雕琢使裸岩景观化。山岩裸岩的形态可能结合绿化,形成大型的树石图画;也可与旅游景点结合,设计成栈道等可以游览的构筑物;有些地方裸露的山岩,犹如石屏,光洁如镜,可以结合柯岩的历史文化,以传说故事为素材作一些雕刻和彩绘,形成文化石屏。裸岩美化与绿化、园林、建设相结合,形成一处处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山岩,形成新的景观亮点。由于裸露山岩的形态差异,所处位置不同,所以要因地制宜或进行绿化处理或进行景观处理。
提高荒山裸岩的造林绿化水平,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课题。藤本植物为垂直绿化的主要材料,在拓展山区绿化空间,增加绿化面积和美化环境,尤其在荒山裸岩地区,沿裸岩攀爬方面具有其它植物难以替代的作用。同时,藤本植物也是森林种类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森林动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