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国慧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是指:以温度不高于60°C的热水为热媒,在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热地板,通过地面以辐射和对流的传热方式向室内供暖的方式.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系统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即在北美,北欧等发达国家被大量应用,亚洲的日本、韩国采用地暖的住宅面积也达到65%和80%以上.由于地面辐射采暖这种供暖方式具有舒适、节能、不影响室内观感和不占用室内面积与空间等显著的优点,在我地区的住宅和公共建筑中,近十几年来应用的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推广分户控制、分户计量以后,它更为广大的开发、设计与施工人员所接受和采用,但由于这一技术的使用历史不是很长(宁安市最早是1997年竣工投入使用的),还不满一个寿命周期,因此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下面仅从设计、施工与物业管理几个方面浅析一下,希望能够有利于这一技术的成熟与发展.
一 设计方面
由于这一技术应用的历史较短,建筑暖通设计人员手中掌握的标准和规范也大家都处在不断的完善与改进当中.
例如:按照《地面辐射采暖铝塑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23/T6922000》 3.1.5条的规定:加热盘管的布置宜按房间划分为组,连接在同一分配器上的各组加热盘管,其几何长度宜相等.在住宅中,这一条基本是无法实现的. 通常卫生间﹑厨房的面积也就几平方米到十几平方米,并且其中还有一些固定的设施,如浴盆,洗面器,坐便,操作台等,它们下面是不能盘管的。而卧室,客厅的面积相对来说就要大很多,这些房间又多位于建筑中采光通风好的地方热损失就较多,由此加热盘管按房间划分为组的话,那么各组之间,盘管长度相差就会有几十米之多,厨房﹑卫生间的盘管中热阻小,水循环快,势必造成各组盘管水利失衡,各房间室温不均。
再例如:房间的热负荷,主要产生在与室外空气邻接的部位,如外墙,外门,外窗等处,为了使室内温度分布尽可能均匀,在邻近这些部位的区域,管间距可以适当缩小,还应该优先布置高温管段在这里。因为早些年的规范中没有提及此项内容,故设计人员也很少有考虑到,不过在2004年8月5日发布的JGJ142—2004《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中,这一项已被正式列为条文内容,还有一条也是在此规程中提及:3.3.6 节计算地面辐射系统热负荷时,可不考虑高度附加。
相信随着设计依据的不断完善,设计人员的与时俱进,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会越来越能满足施工的需要。
二施工方面
施工和验收规范对施工的程序及质量要求比较明确,这里只谈几个容易忽视的问题。
1 施工人员拿到施工图纸,在提取盘管材料长度时,必须注意,每个环路管段长度图纸给出的只是埋地部分的长度,需要加上出地面至分配器的长度以及安装的余量,然后才能订尺加工盘管;而如果图纸没有给出盘管长度的,对施工人员来说相对要麻烦些,需要根据房间采暖面积﹑分配器的分支数及设计给出的盘管间距,通过计算得出盘管长度,均衡之后订制100米捆﹑150米捆还是200米捆、300米捆。
2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施工规范,特别应该注意将埋地盘管的端口,临时封堵上,以防异物进入,这一工作在盘管拆包打捆时就该做,然后在盘管作业中遇有敞口,就应加上临时封堵,这个工作绝不可以疏忽大意。
3 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下施工,现场又没有升温措施时,盘管的弯曲半径应适当放大,以防止盘管变性,以至出现死折.
4初始加热时,热水升温应平缓,供水温度应控制在比当时环境温度高10℃左右,且不应高于32℃;并应连续运行48h;以后每隔24h水温升高3℃,直至达到设计供水温度.规范的这一规定在严寒地区实施起来,确实很难那么我们就应该解读为: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不应该再进行系统的调试与试运行.
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在向施工人员做技术交底时,必须强调成品保护和与其它工种的协调配合,这样才能让盘管隐蔽工程做到万无一失。
三物业管理
当工程圆满竣工,交到业主手中后,物业管理部门一定要提醒业主注意:
1床,柜等家具最好选用有腿的,而不选用箱式直接落在地面上的,以免其下面的热量散发不出来。
2实木的家具要考虑会不会因地面温度高而产生变形。
3装修时,地面最好不要钉钉子,必须钉的,一定要避开盘管(在取暖期,地面全部淋上水,稍后,可清晰看到盘管的位置)
4在每个采暖期结束后,盘管及系统还应该进行冲洗,特别是过虑阀处。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这一技术,它是通过地面向空气中辐射热量,对人来说,温暖从足下升起,使人体的生理感受非常舒适,因此室内的计算温度也可以比采用对流采暖的室内计算温度低,而且不用考虑高度附加,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对于建筑节能也是非常有利的。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总是有它的规律的,在低温热水供暖的第一个寿命期内,通过不断的改进与完善这一技术,让它能够更好的为寒冷地区的人们服务,让严寒的冬季变得更温暖﹑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