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波 唐国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工程日益增多,已经成为公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要想使得公路隧道保证运营正常,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防排水工作,防排水施工技术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公路隧道的安全。
关键词:公路隧道 运营正常 防排水施工技术
一、公路隧道结构防排水原则
1、 公路隧道结构在防排水施工方面应该按照“以排水为主、堵水、截水、防水、排水结合的”原则,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达到施工要求。
2、对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处理应当因地制宜,妥善处理,形成良好的防排水运作系统,达到保证公路隧道结构的安全使用。
3、公路隧道施工在注重初期的支护防水的同时,应该将防水层防水、变形缝和施工缝防水作为防排水施工重点,以保证达到公路隧道结构的设计使用要求。
4、如果发现地下水对公路隧道结构具有侵蚀性时,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公路隧道结构的持久性。
二、公路隧道防排水主要方法
1、采用喷射混凝土进行防水
采用喷射混凝土的方法进行防水,主要是由于混凝土能够使岩层快速的封闭,并对围岩的变形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在使围岩稳定的同时,不至于在水压作用的情况下发生渗水、透水现象,在水压低的情况下上,喷射混凝土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但是在水压比较高的情况下,直接喷射混凝土达不到防水效果,应该采取措施首先降低水压,再进行喷混凝土。
2、混凝土衬砌进行防水
混凝土衬砌的防水能力比较高,防水效果比较好,如果振捣密实之后再拥有施工中,其防渗等级能够达到S8以上,若在其内加入适当的抗裂混凝土膨胀剂,能够进一步将混凝土的防渗能力提高。
3、采用钻孔法进行排水
目前最为有效的排水方法就是钻孔排水法,在渗水漏水严重的地段尤其适用。遇到特殊地段如大面积漏水区域,可以采用钻孔法进行排水,通过排水管道使得水流入排水沟内。若地下水涌水的压力很大时,为了防止高压水流的破坏,可以使用钻机进行钻孔进行排水。
4、采用注浆法进行防水堵水
在衬砌内,注入合适配比的水泥砂浆能够达到很好的防水效果。在公路隧道仰拱处以堵水为主,之后将垫层的水引至排水沟内。注浆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区域时间情况进行选择,如果施工地域是软弱围岩,可以采用管棚注浆使得岩层固结,从而达到防水、堵水目的;若由于大面积渗水而使得地下水为下降的情况下,应该首选深孔注浆。
5、多种方法共同使用进行防排水
此种方法是根据当前我国公路隧道结构在防排水施工方面的原则,即“以排水为主、堵水、截水、防水、排水结合的”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排水体系,通过排水管道将水流引至排水沟,加之防水板和止水带进行防水堵水,从而有效的防止水流渗透,保证结构的安全稳定性。
三、、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
1、隧道进洞前的防排水处理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隧道进洞前,首先应该对照已经提供的水文地质材料,仔细勘探隧道遂址地形,确定地表水是否在此处存在,假如地表水存在,应该尽可能使得隧道遂址避开地表水流经线路,以避免地表水给隧道开挖带来的影响。其次,进洞前,在洞顶设置防水沟用来防止隧道开挖后地表水流入的同时,还可以防止雨季时雨水的大量流入给开挖边坡带来的影响。
2、隧道开挖时进行的防排水处理
隧道开挖动工后,虽然围岩内原有的裂隙水和地下水的流经路线有所变化,但是在隧道的地表水没有处理妥善的情况下,地表水会侵入隧道,给隧道的安全稳定性带来影响,开挖后的隧道在防排水施工方面要按照“以排水为主、堵水、截水、防水、排水结合的”原则,公路隧道开挖后,应该马上对开挖面进行初喷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喷射厚度大概为3-5厘米,初喷混凝土施工能够防止裂隙水和地下水流向洞中,还可以保证隧道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性和初期支护施工环境的安全性,不仅如此,对于隧道开挖后不平顺的围岩,初喷混凝土施工可以使得围岩表面变得平整,保障了排水管道的顺利铺设。
3、公路隧道施工初期支护中的防排水
当公路隧道开挖后,首先对其进行初喷混凝土施工,根据围岩的渗水和透水情况,在渗水和透水处进行钻孔,保证渗水和透水从钻孔处流出,然后按照出水点位置和裂隙流水地段埋设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的布置要严格按照钻孔情况,再根据渗水透水的情况每隔一段距离汇于纵向的排水管道,在向上涌水泉眼处进行钻孔后埋设引流软管,排水管道和引流用软管应当和岩石紧密贴合,并连接固定,直至下拱角处,之后再一次进行喷注混凝土,观察浸水和漏水情况,如若个别地段仍有浸水或漏水现象,应该进行二次喷注混凝土。
4、土工布防水板防排水施工
隧道开挖后排水管道是防排水的一道防线,土工布防水板施工时防排水的另一道防线,针对大面积漏水区域首先通过塑料布、油布等材料的使用将漏水引至远离工作面的区域,直至将防水板铺设至合适地段时,再将其拆掉,之后再通过排水管道的引流使水沿着土工布流走,在防水板施工前,首先需要检查喷射混凝土表面是否平顺,如果表面有突起物应将其抹平,保持喷射混凝土表面尽量平整,以免突起物降防水板刺穿,假如在防水板施工前,发现喷射混凝土表面仍旧有渗水的存在,应对钻孔铺设排水管道,方法同前。铺设防水板的工作完成后,在二次衬砌钢筋施工时要采取必要措施对防水板进行保护,以免钢筋焊接时将防水板损坏。
5、设置环向塑料盲沟
在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设置环向塑料盲沟的位置位于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把水流引至排水管道排向洞外,在素砼调平层和混凝土面层之间的塑料盲沟的设置,有利于水流通过侧向排水管道,流至洞外,防止地面渗水、漏水。
6、公路隧道仰拱和垫层、路面施工的防排水
当进行公路隧道仰拱、以及垫层、路面施工过程中,如果隧道内有涌水泉眼,那么要进行埋设管道将水引至排水沟内,并且需要在路面下设置透水层,大约有十厘米厚的无砂混凝土,可以将仰拱、垫层的浸水、漏水有效地引至排水沟内,隧道内排水沟两侧的透水层底尽量预留排水孔,不能过于密集,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好横向间距,在透水层底部路面施工过程中需要铺设塑料膜,防止混凝土将透水层堵塞,以保证路面没有浸水或透水的现象。
7、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特殊地带进行防排水
大面积淋水地段不能只有一道防排水系统,首先要用排水板来引水排水,如上图,排水板的两面不一样,将其光滑的一面紧贴围岩安装固定,之后进行喷射混凝土。排水板可以将水引进纵向的排水管道,之后借助于侧向排水管道流入洞外,可以看作是第一道进行防排水的完整系统。第二道防排水系统的形成是:在隧道施工初期支护表面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条环向的塑料育沟,纵向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条MF12环向育沟,使其成为网状系统,成功将水流引至排水管道。之后进行浇注混凝土施工,成为第三道防排水系统。
8、施工缝防水处理
在施工缝间设置膨胀橡胶止水带,遇水后迅速膨胀,可以填充在施工缝的混凝土间隙内,从而达到迅速止水的效果,施工中,最后预留出膨胀橡胶止水带的位置,在之后的浇注混凝土过程中橡胶止水带粘合在此。
参考文献:
[1]吕梦恕,崔凌秋.隧道防排水工程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汪昌柱.公路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技术[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3月
[3]雷宏远,程波.浅谈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J].应用技术,2010年6月
[4]邓秋雯,舒育正.浅谈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J].中国高校技术企业.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