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兰娣
从高校学者到政府官员,再到大型银行一把手,胡怀邦在金融系统的职业生涯走过了从旁观者到裁判再到运动员的多重角色转换。
丰富的从业经历使胡怀邦有机会从多个角度去审视中国银行业。曾在高校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胡怀邦对市场以及宏观经济问题具有深刻的理论功底,而在人民银行的工作,对于其了解宏观调控尤其是货币政策的运作也提供了便利。
在2003年7月任职银监会之后,胡怀邦亲身经历了中国银行业监管专业化、国际化水准提升的过程。作为银监会分管纪检监事工作的领导,他熟悉各类银行监管法规,更深知银行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在出任银监会纪委书记期间,胡怀邦推出“约法三章”、“三项清理”和“履职回避”等重大举措,推行全员履职问责制,以制度制约权力,防范监管权力被滥用。在他的主持和推动下,银监会历经一年多的时间起草完成了《履职问责试行办法》,将对监管者自身的约束上升至制度层面。
在中投公司工作期间,胡怀邦主要分管汇金公司,这段经历也使他对金融机构、尤其是上市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有着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对于其掌舵的交行,胡怀邦满怀信心。他曾公开表示,在“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要用最多不超过5年时间再造一个交行,实现资产规模、盈利水平翻番,总资产达到8万亿元、净利润超过800亿元。
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但胡怀邦的雄心绝非毫无根据。事实上,从2005年到2010年五年间,交行的资产规模就从1.42万亿元增加至3.95万亿元。而目前,交行在国内尚有三分之二的城市未设网点,在网络布局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唯一一家地处上海的大型银行,交行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与大上海联系在一起。对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胡怀邦认为这对中国从贸易大国、制造大国,走向金融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胡怀邦早期在一次报告中曾提出要以金融功能观重新审视银行业及整个金融业发展历程,动态分析商业银行业务功能演进。他表示,一国金融发展战略目标应定位于金融功能的培育创新,要着力提高现代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而转型创新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永恒主题,银行业要顺应形势,以见机早、创新快、转型准抢占市场先机,形成竞争优势。
对于银行业的风险,担任过监管者角色的胡怀邦更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曾表示,银行的贷款和存款的约束刚性是不同的,一个是软资产,另外一个是硬负债,所谓硬负债就是存款人的钱,必须还本付息,但是银行把存款人的钱集中起来发放贷款之后,只要贷款一出银行的门,就存在收不回来的风险。
他表示,银行的资本结构具有特殊性,是典型的负债经营,自有资金特别少,财务杠杆率非常高。这种负债率很高就导致两个经营问题,一个就是从单纯的财务治理角度来看,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低。另外,从制度经济学理论来看,自有资本比较低,就不可避免地会激励经营者的冒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