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京力
2011年,是屠光绍从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空降上海、担任主管金融的副市长的第四个整年,在他2007年12月底担任副市长一年半后,国务院会议批准了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
由金融监管者向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指挥官的转变后,国际板的推进或许是屠光绍继推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又一大“硬骨头”,成败与否关系重大。
2002年,屠光绍担任证监会副主席,此后提出了“种树理论”的观点,该理论一度在业内广泛传播:包含股改在内的市场制度建设如同“种树”,“利在眼前,功在长远”。他认为,资本市场最主要关键词是“发展”,发展的基础是“种树”,通过改革来解决深层次的制度问题。
转入上海担任副市长之后,资本市场的“种树”活动还在继续,而恰恰很多发生在上海。屠光绍表示,金融体系分为金融监管、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三部分,其中金融市场体系是金融体系中的核心部分。监管体系在北京,而金融机构则是全国各地都有,因此,上海把金融中心的定位确定在市场体系。这既体现了国家战略上的定位,也体现了上海与北京及全国其他地区的错位发展。
屠光绍介绍,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并非要以拉来多少机构落户,而是“定位为市场体系”。这是上海与北京、天津乃至重庆等金融中心相比比较特别的地方,屠光绍也在多次场合提到这一点。
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会议批准了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此后,上海的市场体系建设有所加快。2010年4月,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推出,这只由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的产品,开创了做空和对冲套利的时代,这将给市场带来长远的影响。此外,钢材期货、铅期货等重要的新产品也陆续上市,期货市场品种得到了极大丰富。
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上海是首批入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及其他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地方,并在2010年获得了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资格。债券市场方面,上海银行间市场与上交所债券市场组成的上海债券市场规模扩大,银行间清算股份公司成立等等。以上金融创新,均是出于市场体系建设范畴内的,属于当下的“种树”,其目的是完成向国际金融中心的转变。
眼下,最牵动屠光绍的,或许是国际板的不明朗。
自2010年底以来,上海各级不少官员均表示,推出国际板的时机已经成熟,法律上也基本没有障碍。不过,市场却不是这么认为。11月30日,A股上证综指暴跌3.27%,上证B股众多股票几乎是以跌停收场,而外界把此次暴跌与国际板即将推出有关,但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均在随后否认了这一谣言。
11月25日,屠光绍也表示,国际板的推出要考虑市场层面的因素。
善打硬仗的屠光绍,在国际板问题上遇见了一个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