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建“中国国际烈士公墓”?

2011-12-31 00:00:00尹鸿伟
新西部 2011年10期


  由于中国政治格局在过去一百多年来的千变萬化,“中国军人”本身的内涵和价值也在随之变幻。于是,很多的历史不断被埋没,很多的故事不再被人提及,而那些在历次出境战争中成为烈士的中国军人,渐渐成为了记忆的碎片和历史的空白。
  安放仪式是沉重而肃穆的。
  9月13日,在中缅边陲小城腾冲,密密麻麻的人群簇拥着从缅甸境内寻回的19具中国远征军将士遗骸。在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云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的共同努力下,19位英烈终于得以和其他数千抗日阵亡将士一起长眠在腾冲国殇墓园。
  经过近70年的境外煎熬,他们终于回来了。
  不过,更多的人还没有回来。
  “入缅抗日”、“抗美援朝”、“援越抗美”、“援老抗美”……从上个世纪至今数十年以来,无数中国军人、民众接受政府指令出境参加了不同类型的战斗或完成了许多复杂的工作,其中大部分牺牲者都被安葬在了异国土地上。
  很多历史,中国人总是要等待很久才能知道真相:但即使是迟到的真相,同样应该触动后人去为前人做点什么。
  境外的中国烈士陵园
  2000年底,在经过长达8年的酝酿、两个多月的实地采访后,我公开发表了《越南土地上的中国烈士陵园》一文,介绍了在越南莱洲省封土县一个边境村寨,善良的越南村民饱含深情地对待着并不属于本国国民的中国援越烈士墓地。该文章使很多国人第一次了解到在邻国越南的土地上,还有大量中国军人的墓地存在,一些分别用中、越文字篆刻着“援越抗美烈士永垂不朽”的高大纪念碑仍然矗立。
  那时候,我了解到这样的中国烈士陵园在越北山区各地差不多有百余座,当然也并非每一座都能幸运地得到关怀。随后,从中越两国政府到民间,一些相关的保护、回访和祭祀活动不断展开。
  2006年9月,曾于1966年秘密赴越参战的山东籍老兵张传俊写信告诉我:“我们没有得到‘可爱的人’那样的称号,立功证书是越南总理武元甲签发的,更没有了实际意义。”他多次向我表示,渴望中央政府对自己及战友们的援越行动进行正式认可,尤其是40多年来那些仍然埋葬在越南土地上的中国烈士。
  各种已公开的史料显示,除了越南以外,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缅甸、印度、朝鲜、韩国、老挝、巴基斯坦及坦桑尼亚等国家,都曾建造有中国军人的墓地或烈士陵园,其中也有少部分烈士为中国政府派出的工程技术人员等。
  位于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的中国军人墓地于2008年才为世人所知,1000多名中国烈士中,一部分为1937年淞沪会战中坚守四行仓库“八百抗日壮士”中的勇士,后因成为战俘而命丧于此;1941年至1945年间大规模进入缅甸对日军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则在缅甸、印度境内留下了近6萬烈士遗骨。新中国成立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志愿军共有13萬余人阵亡并安葬在朝鲜大地,少部分散落烈士则被韩国政府安葬在三八线以南地区:其后的援越抗法、援越援老抗美斗争中,又有1000余人分别长眠在越、老两国土地上;再随后修建喀喇昆仑公路(又称中巴友谊公路),献出生命的100多名中国工程人员大部分安葬在巴基斯坦北部重镇吉尔吉特;另外在坦桑尼亚还有一座安葬着69位中国援坦专家的公墓,其中47位为援建坦赞铁路牺牲。
  生活与历史的神秘性,总是通过某些个体和群体的特异遭遇,得到不可思议的凸现和表述,无论幸运还是灾难,都要选中一些人,都要由这些被选择者代表人类去接受、去承受。显然,他们所承受、所代表的正是某一段特殊的中国历史。
  令人忧虑的是,今天的中国人可以不停纪念那些在自己国土上被敌人杀死的人,却似乎很难想起在异国他乡捐躯的国际主义英雄。那些曾经在境外流血牺牲的中国军人,恰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体现,是大中华一直能够屹立而不被外来力量所消亡的最好例证,是中国人一直有能力履行国际主义正义职责的光荣历史。
  由此,后人应该承担起照顾他们墓冢的责任,让他们曾经颠沛流离的灵魂有个宁静的栖息之地,也让后人能够从中得到无限的启迪和力量。
  现状堪忧的境外墓地
  需要指出的是,那些因为各种原因遗留在境外的中国军人墓地,其遭遇和境况并不理想。
  缅甸境内的中国远征军墓地几乎被荡平,老挝境内援老抗美的墓地常年荒草丛生,越南境内援越抗美的墓地近年才开始被国内同胞关注,朝鲜境内的志愿军墓地也一度疏于管理……很多的事实和现状,让人悲痛,更令人惭愧。
  最严重的情况出现在缅甸,由于当年国民党军队败退至缅甸及金三角地区后,曾长期与缅甸政府军发生交战冲突;而中国国内“文革”运动之时,缅甸境内不少地区亦受波及,这两个历史阶段彻底激怒了缅甸当局,导致原本修建的所有中国军人墓地几乎被荡平。
  不过,在印度东北部,当年的中国远征军人基地意外地相对保存较好,因为印度当局一直以来都把那些中国军人坟墓当做“二战胜利英雄”对待,近几年甚至还投入资金重新修缮。由于印度军方延续了以往的驻军传统,因此一直都将本国军营设置在原来埋葬中国军人的墓地附近,致使大量的中国军人墓地已经处于印度军营范围之中,外人尤其是华人和中国人很难接近。
  在我多年的记者生涯中,曾多次前往越南、老挝、缅甸、朝鲜……更多有关于中国军人出境参战的故事因此不断被诉说,更多中国军人的公墓、陵园不断被发现,悲壮的历史和冷漠的现实每每都让我心有所恸。
  在我看来,曾经一批批生龙活虎的中国军人不断奔出国境,用鲜血和生命去履行着国家赋予的神圣任务。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所服从的命令不同,所遭遇的对手不同,但是他们都有着相同的中国军人身份,都是去执行“国际主义”的战争行动。
  由于中国政治格局在过去一百多年来的千变萬化,中国军人本身的内涵和价值也在随之变幻。于是,很多的历史不断被埋没,很多的故事不再被人提及,而那些在历次出境战争中成为烈士的中国军人,渐渐成为了记忆的碎片和历史的空白。时至今日,那些墓地里无论离离衰草,还是寂寂荒原,都会让我不断想起中国军人们曾经青春如花的笑容和英勇作战的身姿。
  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走向了宽容和进步,他不间断地赐予每一个人成功的机会,带领国人实现美好的梦想。而当中国的历史走进一个新时代的时候,人们的目光才偶然注意到那些长期存在于异国他乡的英雄孤魂。
  多年后的今天,那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许令现在的人有些难以理解,但他们却与整整一代中国人的生命都有关,是中国人历史的一个部分。那不是平凡的历史,不该让它往事如烟。
  应筹建中国国际烈士公墓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国际局势风云变化,国与国之间的问题纷繁冗杂,谁能保证身处别国的中国军人墓地,始终得到他国政府和民众的善待?
  以缅甸为例,先不论败退野人山途中中国远征军人的累累白骨无法完整收葬,就连曾经掩埋着中国军人的多处墓地,原址上早已建起了民宅、学校、医院、政府甚至城镇,下面尽是中国将士的累累遗骸。如果抗日战争刚胜利时,中国政府就能出面将葬在缅甸的远征军将士遗骨迁回,后来又怎会发生被缅甸方面破坏殆尽的局面?如果那些烈士的墓地都建造在中国的土地上,那么曾经壮烈捐躯的中国军人们,身后也许能够避免遭遇不堪厄运,因为腾冲县“国殇墓园”的存在就是一个例证。
  这么多年,各相关国家都有自己的难题,他们不可能用太多时间和精力来照顾中国的英雄。同时,这些烈士的后人想要瞻仰和祭奠自己的亲人也非常不便。因此,我觉得有必要通过国与国之间的谈判,将烈士的遗骸全部迁回中国,让他们和历史一起回家,即尽快建造一座或多座“中国国际烈士公墓”。
  我也曾设想过“原地保护”,即“可以通过民间的呼吁,促使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谈判,让埋葬着中国烈士的国家加大保护力度”,可后来这个想法却被我自己否决了,因为我走过很多国家、很多地方后发现,其实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问题,他们也绝不可能保证始终能做到善待别国军人的墓地,所以长远来看这种方式不可取。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靠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联系,达到让他国政府善待中国军人墓地的做法,显然并非长久之计。静观国际大环境,因各种问题而引起的国际争端屡屡出现,谁又能保证身在国外的中国烈士墓地不被他国政府、民众破坏?萬一不幸而言中,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势必将受到严重的伤害。
  与其请求别国政府善待中国军人墓地,不如由国家出面,将那些忠烈遗骨全部迁回国内,等到统一修建公墓之后,由政府出面妥善管理。
  此次19位中国远征军将士遗骸顺利回国,按照长期关注远征军老兵的公益人孙春龙的说法,是“已经开启了中国军人海外遗骸回国的第一步”,同时也激励了我思考有关问题的期盼与信心。当然,大规模开展这些工作仅靠民间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其需要中国政府的强力介入。
  我的具体建议是,倘若国家能出面完成将全部烈士遗骨迁回国内的举措,等到将来在国内筹建国际烈士公墓时,或可以参照年代、性质、方位等因素区别~一筹建。比如云南省腾冲县至今仍保存有国殇墓园,有关抗日战争的国际烈士公墓或可建在云南省,再比如有关抗美援朝的国际公墓可以考虑就近建在辽宁省等。
  如果政府投入资金有难度,进行社会募捐也未尝不可,相信善良的人们都不会袖手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