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导入语即开场白,好的导入语能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教学一般使用问题、图片、故事、影视、歌曲等导入方法。
关键词: 中学历史课堂 导入语 设计和使用方法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对课堂导入语十分讲究,课堂导入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为了引导、启发而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上课一开始把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是为了引导、启发、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运用的语言。好的导入语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能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好的导语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调动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就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导语设计和使用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问题导入法
问题是思维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巧妙提问,为学生制造悬念,既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宋代的社会生活》一课时,我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辽、宋、西夏、金的并立’中,无论是辽、西夏,还是金、北宋、南宋,都采取妥协的方式换取边界和平,不再有统一的雄心,都是软弱的王朝。宋朝的社会生活如何,难道同她的军事一样苍白无力吗?”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激发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在学生带着好奇心,注意力非常集中的时候,讲授新课,把他们领进知识的海洋。
二、释疑导入法
新教材在对学生能力训练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但是,仍有一些历史现象,只有教师正确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使学生透过历史迷雾,看到历史真相。这些释疑过程往往是引入新知识的最佳途径。在《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中,我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难题:“曹操与诸葛亮,是三国时期取得重要政绩的两个人物,他们在小说、戏剧中的形象,与历史真相大不相同,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些历史人物呢?”学生对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我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新课的学习。通过讨论与学习,学生不仅获取了历史知识,而且掌握了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三、图片导入法
历史新教材中插图很多,除历史地图外,还有关于历史2mV5xyvdmlrETTWMGZ5+C55Ndl3GAMKtn3MzsGiWY/0=事件、历史人物和文化遗址等方面的丰富多彩的图片,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形象素材。利用这些图片导入新课,就可以收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在《戊戌变法》一课的教学中,我先向学生展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光绪皇帝、慈禧太后、袁世凯等人的图片,然后说明这些人物都与“戊戌变法”有关,最后详细地讲解“戊戌变法”是如何发生、发展的,结局如何。
四、影视导入法
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节目有不少是与历史知识相关的情节。在课堂导语中运用这些影视情节,往往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时,我从描述电影《宋氏三姐妹》中的一个情节入手,导入新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说:“看过电影《宋氏三姐妹》的学生不知道注意了没有,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孙中山拿了一幅画给宋耀如等人看,诸人看了感慨万分,义愤填膺。这是一幅什么画?为什么会引起他们的愤慨?”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幅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画,上海的“一大”会址存有此幅画,这就是教材中的“时局图”,再由讲解该图转到新课学习。
五、故事导入法
历史是对过去人物活动及重大事件的记述,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许多饶有趣味的故事,中学生大多爱听故事。在教学中,我就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在导入语中注意运用故事吸引学生,激发其求知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商鞅变法》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故事开头。我说:“在古代,我国有位改革家在推行变法前,担心人民不信任,就在城南门竖立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把木头搬到北门,赏十金。人民感到奇怪,只是观望着。这位改革家便下令把赏金增至五十金,因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果然有人站出来把木头搬到北门,得赏金五十。这表明政令一旦下达,国家就会坚决执行。这位改革家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鞅。”
六、歌曲导入法
在进入新课之前,可以放一段音乐,饱含深情地吟诵一首歌曲的歌词,创设一种教学情境,激发、感染学生情绪,增强教师讲课的感染力和学生听课的效果,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在《农村和城市的改革》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伴随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思考:“那个老人是谁?1979年和1992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由此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变化?”
总之,设计导入语绝非雕虫小技,不足挂齿,应该看成一门艺术、一门科学。归根结底,设计导入语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能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这一点,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深有体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看来,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艺术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万万不可忽视对导入语艺术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使历史教学更加绚丽多彩,更加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