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率先突破促进劳动监察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1-12-31 00:00:00永程
新西部 2011年7期


  2011年4月21日对于陕西省府谷县劳动监察大队来说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它将成为府谷县劳动监察工作进程中的里程碑一府谷县劳动监察局及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成立了!这是榆林市首家撤队改局与中省市业务部门实现对接挂牌成立的劳动监察局,按照省厅推行的劳动监察标准化建设及相关规范化管理要求,劳动监察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标志着府谷县劳动监察工作迈上了更高的起点。
  2006、2009年,省内多家媒体曾以《劳动监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以人为本,依法实施劳动监察,打造西部劳动监察优质服务品牌》为题多次报道了府谷县劳动监察大队的先进工作业绩。今日《新西部》记者再次走访了府谷县劳动监察局。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回首2004年府谷县劳动监察大队创建之初只有两间破旧的办公室,一部投诉电话、一辆借来的小车,四名工作人员,这便是大队起步的全部家当。面对几乎空白的劳动监察工作,复杂的执法环境,大队全体人员知难而上、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从大力宣传劳动法律法规人手,拉网式普查建档切入;一切从零开始,从头抓起,历经七年的艰苦努力,摸爬滚打。今天的府谷县劳动监察局已锻铸出一支思想作风过硬、行政执法规范、业务娴熟有序、年轻而富有战斗力的高素质的监察队伍。被劳动者看成是最贴心的“保护神”。被企业界赞誉为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的“优秀裁判”。目前局机关实现了软硬件健全的办公条件,办公环境、办公设施优良,拥有了自己的监察车辆。(现内设机构有:办公室、财务室、案件处理室、三个监察中队)劳动监察工作步入了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七年来,全队工作人员在上级主管局的指导下,在实践中探索,在工作中摸索。始终以维权促维稳、以维稳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本着“和谐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克服执法环境复杂、企业和劳动者法制意识淡薄等种种困难,不断优化劳动环境、改善劳动关系,努力保障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处置群体性、突发性劳资纠纷事件上建章立制、落实工作、坚持“案件不破、领导一个不走、主办人员一个不少、监察人员一个不撤”的办案要求,全面办结所有纠纷事件。七年来,全县没有出现一起因劳资纠纷而越级上访的事件,也没有酿成任何一起恶性事件。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赢得企业的尊重、劳动者的信任,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收官之年,监察大队从自身实际工作出发,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冲刺全国百强的宏伟目标,以全县“创卫生、创环保、创文明”核心工作作为切入点。切实将劳动监察工作引向深入,在“双创”和其他创建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保障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劳动监察工作的最终目标。七年来他们始终以维护广大劳动者的权益为出发点和落实点,把劳动者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劳动者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劳动者的评价作为第一标准,尽职尽责全面保障、努力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截止2011年4月底,累计主动监察用人单位6127户次,涉及劳动者14.5万人次。共年审、年检用人单位1870多户,处理解决投诉案件718起,结案718起,结案率达100%。没有发生一起冤假错案,也没有一起申请行政复议,引发行政诉讼。累计为劳动者追讨工资3037.56万元,涉及劳动者8780人。处理违法行为累计罚款900万元,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性劳资纠纷事件51起,督促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14.6万份。在社保扩面征缴监察中,催缴各类社会保险近6534.95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保扩面效果。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切实工作,才使企业与劳动者的合法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悉心工作,文明服务,始终是大队上下坚持不变的工作信念。七年来的艰苦努力,府谷县劳动用工领域总体上实现了职工得实惠、企业得效益、经济得发展,社会得稳定的良好局面。劳动监察工作也由起步之初的鲜为人知逐渐转变为干群皆知,有了声音、有了形象,工作也得到企业和广大劳动者的信任,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认可。建队七年来,大队先后受到各级各部门表彰奖励14次,其中2004年至2007年连续4年被省、市、县劳动主管部门评为“先进集体”;2006年被陕西省劳动社会保障厅命名为“陕西省劳动监察示范单位”;2007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农民工权益保护先进单位”,并给予3万元的现金重奖;2009年,被省上确定为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试点县,并于同年11月,挂牌成立了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监察局府谷监察工作室。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府谷县劳动监察局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大战略、五大建设”目标,把府谷县劳动监察局建设成一支懂政策、敢维权、善监督的劳动监察队伍,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监察保障机制,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劳动监察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