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致力于园区建设,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投资2.3亿元,金河工业园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通华石油等27户企业落户园区,年产值达到12.3亿元,跻身全省首批重点扶持园区行列。东岭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前移28位,宝石机械位居全市十大工业企业前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56户,亿元以上企业增加到20户。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230亿元,年均增长15.9%。累计引进项目49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实现合同引资239.5亿元,到位资金92.8亿元。
二是致力于统筹城乡,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累计发放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资金4.2亿元。建成美林观光园等4个省级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建成杨家槽等10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六川店等10个重点帮扶村实现突破发展。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跻身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区行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累计投入2.08亿元,长坪公路、宝蟠公路建成投用,新修通村道路523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新建安全饮水工程68处,彻底解决了4.2万人的饮水困难;累计搬迁601户2400人。建成2个市级十强镇、12个百强村和10个五星示范村。新建沼气池4041口,改厕6000座,建成34个生态家园示范村。为35个村新建扩建了办公用房,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6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68元,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前列。
三是致力于打造品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冠森国际家居建材生活馆、国艺家居建材城等已建成投用。投资4300万元,金台观景区开发取得重大进展;投资3100万元,六川河生态示范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投资6000万元,建成西府天地民俗旅游区,胜利村和六川店村荣膺首届“宝鸡十佳最美乡村”。台湾大润发、红星美凯龙等国际知名企业落户我区,恒源、华厦等星级酒店即将建成投用。2010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亿元。
四是致力于提升品味,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面完成了群众路、宝福路、中山路的拓宽改造,联盟路、宏文路等79条小道路投入使用,老城区供暖供气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绿色宝鸡”创建深入推进,代家湾生态公园即将建成,新增园林景观绿地164万平方米。引渭渠市区段和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和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将高线达标。投资14亿元的东仁堡改造、投资12亿元的代家湾改造进展顺利,东岭、联盟成为全市城中村改造的典范,第五大道成为全市特色街区新亮点。北坡大搬迁取得重大成效,摩天院同心小区建成投用,金利苑一期全面完工,深受滑坡威胁的1.2万群众实现安居乐业。
五是致力于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积极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累计投入资金4.7亿元,区市民中心、金河中心小学等已建成投用。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09个,建成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累计投资5.2亿元,全面实施“两免一补”、“蛋奶工程”、“温暖工程”,新建和改扩建学校22所,中小学整合为66所,省级教育强区创建一举成功。完成了6个乡镇卫生院、96个村卫生室和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个站的标准化建设。区计生服务站建成投用,建成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5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和28个农家书屋,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90%的城市社区完成标准化建设。
“十二五”时期,金台区将全力打造经济强、文化兴、民生优、环境好的中心城区。
经济强。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战略平台。金河工业园以装备制造、机械加工、建陶铸造产业为主,打造西部石油机械配套产业区;蟠龙工业园以培育新兴产业为主,打造西部生态环保产业示范基地。着力推进“四景一区”、“四大特色商贸街”和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西部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全力打造农村发展“四大板块”,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突破。
文化兴。完善文化服务体系,高起点兴建一批公益性文化设施。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巩固提升义务教育,突出发展学前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入推进文化教育共享工程。
民生优。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推进省级法治区创建,全力打造最安全城区。
环境好。构建“山、水、园、林、城”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区。精心策划兴建一批城市景观、休闲公园和生态节能住宅小区。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区,85%的村完成新农村建设,50%的城中村和旧城完成改造提升,全区城镇化率达到85%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