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出生于1890年3月4日,祖父是加拿大有名的外科医生。白求恩在8岁的时候,强烈要求家人将他的本名亨利改为祖父的名字诺尔曼,因为他立志做外科医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做担架员负伤后,白求恩便开始了医科训练。在加拿大、英国、美国的专业学习把他的医术培养得炉火纯青,使他最终成为蒙特利尔收入最高的胸外科主治医生。
1922年初,32岁的白求恩到英国爱丁堡参加外科医学会会员考试,结识了21岁的弗朗西丝。尽管两人相差11岁,但白求恩对弗朗西丝一见钟情。考试一结束,两人就结伴赴西欧旅游。1923年8月13日,两人在英国伦敦举行了婚礼。婚后,两人的生活非常甜蜜,他们到欧洲各著名城市游览,度过了一生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白求恩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冒险;而弗朗西丝个性恬静,内向而羞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开始产生隔膜,使彼此间的敬爱受到了损伤。结婚一年后,白求恩夫妇离开英国,到了美国底特律正式挂牌行医。白求恩一天到晚忙于工作,而弗朗西丝则一人整天待在家里,十分孤独苦闷。
1926年夏天,白求恩被确诊为肺结核,那时得了肺结核就等于接到了死亡的判决书。一天他对妻子说:“我快要死了,而你才25岁,前面还有整整的一生。我要你跟我离婚,走你自己的路。”
“不!诺尔曼,我不离开你,尤其是现在。”弗朗西丝真挚地说,“不管我们中间发生什么,现在我唯一的愿望就是跟你在一起。”
“这样没有什么意义。我决不再浪费你的生命,除非你同意跟我离婚,否则我决不到疗养院去治疗。”
于是两人离婚了,但白求恩与弗朗西丝的爱情并没有因此而画上句号。
在特鲁多疗养院里,白求恩的病情有了转机,一年后,病愈出院的白求恩被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乐麦吉尔大学聘去任教,他在火车站急切地给弗朗西丝发了一封电报:“病愈,今日离特鲁多,对你感情如旧。”弗朗西丝自离婚后也一直牵挂着白求恩。她来信说:“亲爱的,既然我们都还相爱,为什么要分呢?”两人于是复婚,那年白求恩39岁,弗朗西丝28岁。
两人欢度了一段胜似新婚的甜蜜岁月后,感情再度出现危机。一天早晨上班时,弗朗西丝关照丈夫买些肉、菜。下午,她兴致勃勃地回到家。进门见丈夫正坐在地板上专心致志地研究一副骷髅。她问:
“肉、菜买了吗?”
“在冰箱里。”
她打开冰箱,只见一段肠子。她皱起眉头捏起肠子说:
“就买这段破肠子?”
“别动,那是人的肠子!”
弗朗西丝吓得大叫一声,慌忙扔下:“死人肠子怎么能和食物放在一块?”白求恩却头也不抬地说:“这有什么呀?你吃的牛、羊、猪肉还不都是动物死了的器官?”
这样的事出现了几次,弗朗西丝实在忍受不了。两人协商后,于1933年再次离婚。白求恩唯一一次婚姻的失败,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离婚后的白求恩一直想离开加拿大,3年后,他终于离开了那里。
1936年,西班牙将军弗朗哥对民主选举的政府发起了军事叛变,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民都起而反抗。约有4万名来自各国的志愿者也一起涌向西班牙,为支持西班牙政府而战。1936年11月3日,白求恩出发奔赴马德里。
在西班牙,白求恩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流动血库和输血技术,挽救了许多伤员的性命。
1937年10月,以纽约为基地的“中国援助基金会”和宋庆龄筹办的“保卫中国同盟”在世界各地寻找志愿医务人员,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白求恩于是来到了中国。
1938年1月8日,白求恩在临行前写给弗朗西丝一封告别信:
“我面前的路陌生而又危险。你不能跟我走。在我的生活——和我的余生——当中,我不想再尝试任何认真的恋情。这类事对我来说已经完结。现在你尽可以亲切甜蜜地想念我。就这样想吧。我爱过你。我对你的情义仍然深重绵长。记着我,就像我会记着你——带着平和与珍视。”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封信却成为了一封诀别信。
1939年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在中国的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
(摘自中共党史出版社《绝密档案背后的传奇》 作者: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档案》栏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