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放眼历史长河,拿平等做幌子,行不平等之事的例子,可谓层出不穷。
恩格斯曾经给“平等”下过一个定义: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放眼历史长河,拿平等做幌子,行不平等之事的例子,可谓层出不穷。漫长而苦难的原始社会,在平等中艰难行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跃,财富日益增加,结果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不平等的奴隶社会,取代了平等的原始社会公有制。
在马克思看来,这种不平等取代平等的过程,由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算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但是,人们对平等的渴求,从来就没有停止。
公元前1世纪,小亚细亚的奴隶起义,就提出要建设一个没有奴隶主也没有奴隶的平等理想国——太阳国。
情况到了封建社会,变得格外糟糕。平等之说,于政府而言,再未出现。
社会弱势群体被压抑得难受,只好间歇性地发出不平之音,既而起兵折腾。比如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钟相杨幺的“均贫富,等贵贱”,以及李自成的“均田免粮”,等等。
弱势群体折腾的结局,不外乎两种:一是平等的倡导者被实行不平等的执政者消灭,连同他们对平等的渴望和呼唤;二是平等的倡导者赶走不平等的执政者,自己摇身一变,又成不平等的新一代执行者。
在亘古不变的游戏规则中,毫无例外地重复着改朝换代的历史游戏。
向平等前进的一大步,出现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崛起之后。为了砸碎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加于其身的不平等枷锁,资产阶级举起了平等的大锤。
他们首先在理论上尝试建立自己的体系,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倡导天赋人权、人人平等。这种观念,类似于佛家所说之众生平等。
杰弗逊曾说,我们承认这些真理是神圣和不可否认的,所有的人都是生而平等和独立的。霍布斯还从人的天赋差异角度,论述了平等的思想。
但是,可悲的是,历史的悲情游戏,再一次讽刺性地上演。
新的强势群体——资产阶级——在打倒了旧的强势群体之后,转瞬就忘记了自己对平等的追求,迅速地将不平等加在替他们打工的无产阶级身上,毫不留情、毫不犹豫地疯狂剥削他们的劳动剩余价值。
于是,新的弱势群体——无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宣言》中,集体声讨资产阶级的背信弃义和出尔反尔:“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无产阶级继而在巴黎公社开始了实践探索,不久即被削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俄国开始了建立新型平等社会的历史进程。令人遗憾的是,经历了高度集权,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也许,平等并不代表平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未尝不是实现平等的白猫或者黑猫。
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仍在历史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前行。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此路漫漫兮,平等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摘自重庆出版社《欲望是把双刃剑:太平天国的人性透视》 作者:月映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