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国家,其政府储蓄率在6年之内,增加1倍;工资增长落后于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尼系数是0.45;其100家最大企业,75%的资产属国有;对外资非常开放;工业化速度非常快,10年内,农业就业人口减少1/3。
各位一定猜出来了,说的就是中国。我可以说,你是对的,也可以说,你是错的。
要说上面这些特征,的确符合今天的中国,实际上,它描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巴西,是一个曾经创造经济奇迹的国家,保持多年的快速增长。可充满悲剧的是,它在就要成为发达国家时,一下子瘫痪了,从此一蹶不振,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跨入发达国家的门槛。
巴西的例子告诉我们,想要成为发达国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世界上还有一个这样的国家,保持20多年的快速增长。其国家行政机构非常强势地控制着社会;实行自由的市场经济,同时对外开放;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小渔村变成工业化城市;腐败问题常被诟病,而权力与资本的结合,日益成为问题;一直存在分配不公的现象;该国学者有一种说法,认为腐败不是大问题,甚至说,腐败乃是经济发展动力;该国银行系统烂账很多,金融体系不健康……
难道说的又是中国?当然不是的,是印度尼西亚。
一个国家保持长期的高速度经济增长,虽然是好事,但是,不能一俊遮百丑。
在苏哈托政变上台之后,印尼一直用强制的方法,推进工业化、现代化,也在20多年内,保持高速增长,许多国家都到印尼投资。
在这个过程中,印尼老百姓中的很多人,从农业文明前期的渔村,迈进工业社会的前期。因此,苏哈托觉得自己对这个国家贡献太大,全国都应该感谢他。
结果,在全球化大潮中,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印尼在20多年里取得的成果,几个月内,几乎丧失殆尽,紧接着出现冲突、暴乱,几天之间,大部分外资都撤走了。
印尼也是一个在跨入发达国家的门槛之际轰然倒塌的国家。
这样的例子岂止巴西和印尼呢?
200年来的经济史摆在那里,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真正成为发达国家的有几个?屈指可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60年,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成为发达国家(地区)呢?即各位熟知的亚洲“四小龙”和日本,以及不太为人所知的芬兰、爱尔兰和冰岛3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芬兰是靠一个产业、一个品牌,成为发达国家的,那就是电信业和“诺基亚”;爱尔兰是靠软件产业发家的,起步比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真正腾飞、高速发展。至于冰岛,纯粹属于弹丸之地。如今爱尔兰和冰岛,要靠欧盟输血过日子。
像巴西、印尼这样,在走向发达国家的道路上,功败垂成的国家,则是数不胜数,其中包含大部分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南非除外),都在走向发达国家的努力中失败了。
在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是先进的,穷国和“发展中国家”,永远是大多数。如果大家都是发达国家,这就不叫发达国家。
千万不要天真地以为,中国靠着每年8%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会逐步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你从“巴西们”的失败故事中,从它们的历史经历中,随处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的影子,许多方面似曾相识。中国真有那么特殊吗?强势政府推动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很特殊,20世纪60年代,巴西就做了;高效率推进基建工程、拆迁很“牛”,巴西也做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空前绝后,巴西、印尼等,差不多也做到了。成为发达国家,它们都不行,我们为什么就一定行?
中国要成为发达国家,不能照美国说的去做,也不能照美国做的去做,必须洞悉当代国家国富的真正逻辑,要按这个真逻辑去做。
(摘自山西经济出版社《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 作者:叶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