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60多个国家”的官员有多少?

2011-12-31 00:00:00椿桦
现代阅读 2011年9期


  四川省宜宾市常务副市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称“去过60多个国家”,引发网友围观与质疑。不过,刊发该报道的“宜宾新闻”网随后将“去过60多个国家”这句话删掉了。
  为什么删掉“去过60多个国家”这句话?莫非是觉得“去过60多个国家”并不那么正大光明?
  我相信,这位副市长声称去过60多个国家,有着很明显的炫耀成分,旨在证明自己有国际化的管理眼光。这句话的完整版是:“我去过60多个国家,深深懂得规划先行对于城市发展的至关重要性。”不管怎么说,“懂得规划先行的重要性”远比不断考察奶牛、到沙漠考察海洋,或到泰国观赏人妖,要上得了台面。
  一个官员一生要去多少个国家,才能获得“国际化管理经验”?这些“经验”都派上用场了吗?城市规划先行很重要,可我们的许多城市一遇到暴雨,怎么还是积水成灾?反复考察南斯拉夫奶牛场以至于奶牛都能认出中国官员,为何我们的牛奶问题频出,甚至生乳至今仍是“全球最差标准”?所以,不能怪“出国考察等于公款旅游”的民间质疑没道理。
  想想看,在公款出国旅游之风屡刹不止的当下,一个官员周游60国多乎哉?我认为不多矣!咱们帮那个副市长算笔账。据宜宾市市委宣传部解释,这些国家是他从到长江商学院学习开始到后来从事领导岗位先后去的。2002年,他到长江商学院读EMBA,到现在大约9年时间,平均下来每年去的国家数量约为7个,而有些国家应当不止去过一次,所以平均每年出国次数恐怕还不会少。现在他还算年轻。而最新的公示还表明,他是宜宾市长候选人,按照他的出国频率,联合国190多个成员国全部走遍是没问题的。
  实在不想将那个副市长的出国次数与其他许多官员联系起来,但你又不得不怀疑,比他出国次数更多的官员是大有人在的。官员需要那么频繁地出国考察吗?
  (摘自《珠江晚报》 作者:椿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