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客

2011-12-31 00:00:00李红艳
现代阅读 2011年9期


  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徐帆饰演的元妮刚装的电话没声音,让杨立新扮演的牛师傅帮忙修,结果牛师傅把电话机里的干电池换了两节,电话就修好了。
  “纠客”家园“穿帮网”对此提出质疑:“众所周知,电话机里的电池是用来支持液晶屏的显示和免提功能的,而电话是否能通话是由电话线决定的,和干电池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这里的“纠客”,是指一群到处找BUG的民间高手。BUG一词,原意是英文中的“臭虫”,后来人们用来称呼电脑程序中隐藏着的未被发现的缺陷,在影视剧中BUG被翻译为“穿帮”。眼下,这个群体日渐兴盛,据说,《唐山大地震》上映仅1周,纠客就揪出了其中的“10大穿帮镜头”。
  其实,“遭殃”的并非只有这部电影,电视剧新《三国》、新《红楼梦》、新《包青天》、《媳妇的美好时代》等,都被纠错。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人在囧途》等成了“纠客”的口中餐。其中新《三国》是重灾区,穿帮镜头足有48处。
  “纠客”们“找茬儿”的对象基本是热播剧和热映影片。他们有的是闲来无事自娱自乐,有的则将纠错当成了另一份职业,甚至是事业,比如“穿帮网”的“纠客”。
  2007年夏天,“穿帮网”诞生。成立初期,这个网站清一色都是能灵活支配工作时间的记者或编辑,他们只领取一点象征性的酬劳,甚至是无偿服务。如今,该网已聚集了上千纠客,很多影视公司、导演、演员都主动上门来,请他们为自己的作品挑错,并支付报酬。
  要想当“纠客”说难,也不难;说不难,其实也难。
  不难,是因为它首先是个体力活儿,需要反复观看影片或剧集。比如看一部电影,先正常观看一遍,然后通过DVD或电脑软件反复观看或者慢放。有些穿帮镜头只有一遍遍看才能发现,然后把穿帮的“证据”通过技术手段截屏。
  还有一些“纠客”总结出了“穿帮”镜头的类型,其中很常见的便是剧组人员或摄制设备被拍进了影视画面里。
  要想成为终极“纠客”,难度系数就比较大了。这类“纠客”虽然谈不上学富五车,但知识肯定比普通人更丰富、全面。电影《唐山大地震》就应该是遭遇了这样的知识型“纠客”,被揪出了两处常识性错误。一是和方达一起蹬三轮拉客的哥们儿买东西用的钱是第四套人民币,片中时间1986年初,而实际上第四套人民币是1987年4月才发行的。此外,方登的养父母穿的军装上有军衔,事实上我国从1965年开始取消军衔制,第二次实行军衔制是在1988年,而片中当时是1986年。
  (摘自《北京日报》 作者:李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