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撒井冈滴滴润心田

2011-12-31 00:00:00程文燕
老区建设 2011年9期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在这清丽的初夏时节,在秀美的龙湖之畔,2011年吉安市“雨露计划”工作培训交流会议于5月13日在吉安县顺利召开,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科技扶贫处副调研员罗智敏,《老区建设》杂志社主编刘清荣,吉安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毛向东,吉安县委常委、农工部长郭钰山、吉安市扶贫和移民办副调研员曹绍云以及吉安市13个县(市、区)扶贫和移民办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曹绍云副调研员主持。
  步入会场之前,来自吉安市13个县(市、区)的13块展板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些展板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五年来吉安市在实施“雨露计划”中所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果,众多参会人员驻足观看,人群中不时的爆发出一阵阵赞叹之声。
  通过这些展板我们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在省扶贫和移民办的关心和支持下,吉安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2005-2010年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以“实现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为目标,大力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五年来,吉安市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32.75万元,开展了计算机、电子、数控、模具、服装、导游、驾驶和农业实用技术等30余种专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54038人,培训合格率达100%,实现转移就业52850人,转移就业率达97.8%。贫困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培训、“中高级技工”培训、自主创业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均超额完成任务。
  “雨露计划”的实施,对提高吉安市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增加贫困农民收入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基本达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家、转移一批、致富一方”的目标。
  “雨露计划”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民生工程,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吉安市扶贫和移民办党组书记、主任毛向东首先肯定了吉安市五年来“雨露计划”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果,其中吉安市“雨露计划”培训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所具有的首创性和工作指导意义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贫困群众真正达到了在转移培训中“掌握了技能”,在外出务工中“换了脑子”,在市场竞争中“练了胆子”,在致富过程中“多了路子”,在务工劳动中“赚了票子”的目标。吉安市扶贫和移民办副调研员曹绍云在讲话中反复强调,2011年是实施“十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必须做到确保提前完成全年培训任务,全力推进“中高级技工”培训,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料管理,开展异地培训探索试点,加强培训后续跟踪服务,做好“十一五”培训工作的总结。
  作为一次经验交流的会议,为达到各县(市、区)之间交流与学习的目的,会议特别安排各参会代表驱车前往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和江西华忆电子工业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参观,这两所位于吉安县的培训基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吉安市“雨露计划”培训工作的特色和成果。
  一迈进校园,“热烈祝贺全市雨露计划工作培训交流会召开”的红色横幅,一队队整齐划一的学生喊着“欢迎!欢迎!”的口号,让参观代表们感受到了培训学校师生们的极大热情。在学校负责人和解说人员的陪同下,大家分别参观了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和课堂教学,操作车间、实验室、计算机室、展览室里整齐摆放着各式最新的数控机床、机械操作设备、计算机以及学生们所取得的各种奖牌,而教学楼道里悬挂的优秀毕业生照片则更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吉安市在“雨露计划”培训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这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雨露计划”培训,在沿海发达城市都找到了好工作,收入均在3000-8000元之间,还有一些毕业生利用自己在培训中所习得的技能自主创业,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实现了自我价值。
  我们有理由相信,凭着对扶贫工作的热情,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使命,对“雨露计划”的科学实践,吉安市未来五年的“雨露计划”必能再创新成就。
  ■责任编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