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农村公路管理数文明形象

2011-12-31 00:00:00
新西部 2011年11期


  今年以来,神木县农村公路管理站把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作为重点,以强化养护目标责任制管理为手段,狠抓全面养护,使路容、路况有了新的改观,执法文明形象进一步提升。
  前半年,该站列养县道554公里,乡道642公里,县乡专用道61条,村道1860公里,优良里程县道454公里,乡道483.4公里。为全面提高养管质量,落实责任,该站从管理力度人手,精心谋划,共签订各类养护合同86份,乡镇农管所目标责任书21份。经考核,分别对较好的领养人刘引民、赵吉祥、龚引世、屈凤彪等8人分别予以奖励,同时对检查中存在问题及时处理。
  2011年计划养护工程,其中有路面大中修工程、路基及安保工程等。路面工程已经完成招投标程序,目前进入施工阶段。路基、安保等已完成部分工程。实施地质灾害治理5处,危桥改造4座。中锦路沙母河大桥T梁裂缝粘贴钢板加固、王家沟大桥T梁裂缝粘贴钢板加固;马碱路巴泥沟小桥下套加固;店苏路苏家塔大桥梁顶钢板补修、桥面铺装,现已完成招投标进入施工阶段。
  根据市局要求,该站确定创建26条502公里示范公路。为使示范路达标,进行示范路工程整治摸底工作。需增设各类标志51块;挡墙1888米;长城防护墙1202米;警示桩376根;边沟、急流槽5510米;补修防撞墩、栏水带等。
  该站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照市、县主管部门的要求,与各乡镇、养护公司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把安全生产列入安全生产考核的主要指标。通过层层签订养护目标管理责任书,下达生产指标任务,进一步加强了养护生产的宏观指导,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有效地促进养护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严格坚持养路“十六字方针”,促进了养护质量的提高,落实养护工作重点,使公路病害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治,建立了汛期养护应急机制,从而确保公路畅通和良好路况,促使路况稳步提高,完成了市、县下达的养护任务。
  以法治路树文明执法形象
  由于神木县农村公路点多面广,为了使公路沿线群众了解公路法律、法规,自觉地形成爱路、护路的公共意识,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大队经常作路政宣传教育。平时该站更注重加强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积极开展职工政治素质教育和业务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组织职工学习《公路法》、《陕西省治理车辆超限运输办法》、《陕西省路政管理条例》、《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省、市治超文件精神。通过学习,使执法人员素质形象都有很大提高,为文明执法提供有力保障。
  整治农村公路超限运输
  根据《陕西省治理公路超限运输办法》和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贯彻<陕西省治理公路超限运输办法>的实施意见》,以及省、市政府、治超办对治超工作的一系列要求,结合该站工作实际,全面开展车辆超限治理工作。
  加强源头治理。深入开展超限运输源头治理工作,并严格给予行政处罚。发现有超限超载车辆驶出煤炭生产企业的,第一次给予该企业书面警告并罚款10万元,第二次罚款20万元,第三次责令该企业停业整顿,并建议有关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和相关许可证件。如拉砂砾石、化工建材等超限超载车辆,相应的也要进行经济和行政处罚,同时实行“双向管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货物接收方的责任。深入开展超限运输盲区治理工作,该站联系公安部门协调配合,对绕道、短途超限运输、逃避检测等现象进行打击,加强超限运输源头治理,严禁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保护公路的完好畅通。
  开展联动治超。检测站派路政人员进驻收费站开展计重收费联动治超,收费站与超限站互通信息,发现超限车辆及时反馈治超检测站。确保超限车辆都到站检测,及时处罚。治超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为提高全站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意识,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成效,该站始终坚持以学习为先导,着力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坚持领导带头,紧密结合公路事业发展为奋斗目标,以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为重点,大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倡导“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理念,积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升公路部门文明形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领导重视是精神文明建设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进一步巩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该站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主抓全站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股室,进行奖惩兑现,有效地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该站进一步完善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加强监督力度。在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期间,每周组织干部职工集体学习不少于两次,做到学习有记录、学习有体会、学习有所用。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每人写一篇调查报告,使人人实现自我提高,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促进各项工作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