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延川县交通运输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国家重点支持延安革命老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大好机遇,以公路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现代交通、奉献一流服务为目标,以多种形式争项目、争资金,大力实施西部工程、圣地工程。广大交通干部职工共同努力,攻难克坚,艰苦奋斗,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期间的各项工作任务目标,有力地推进了全县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延川县交通局始终不放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连续5年受到市、县政府的表彰奖励,被省交通厅评为全省交通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被县委、县政府多次评为公路建设先进单位。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交通运输事业
“十一五”期间是延川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辉煌期,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5.3亿元。一是积极配合省、市交通部门完成了201省道延川段的环境保障工作和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更新工作。二是相继完成了延水路、延眼路,黄河旅游专线新土路、土乾路,延水关黄河大桥、杨家圪台大桥、东峰大桥、张刘大桥等一批重点公路、桥梁。三是完成了县乡公路改造项目105公里,乡村四级油路(水泥)改建项目441公里,通村四级砂石路1199.8公里。使百分之百的乡、镇通了柏油路,百分之百的行政村通了等级路,68%的行政村通了柏油(水泥)路。四是圆满完成了“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成为今后指导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的阶段性、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五是完成了6个乡镇5级客运站、57个招呼站和停靠点建设,经政府审批,启动了南关客运站建设项目,规范了客运线路的经营管理,为农村客运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718.6公里,其中:国省道106名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1611.8公里(县道108.2公里,乡道171.6公里,村道1332公里)。截至2010年底,实现了100%的乡镇通油路,100%的行政村通等级公路(其中68%的行政村通油路732%的行政村通等级砂石路)。形成了环乡公路和旅游、资源专线黑色化、农村公路等级化的交通网络,公路密度达到了百平方公里80%,比全省平均数高出8个百分点,从根本上解决了延川县人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加强行业监督管理
交运能力显著增强
体制改革,顺利完成。2008年完成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了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落实了养护资金,夯实了工作责任,解决了重建设、轻养管的问题,化解了养管机制积存的矛盾。国家费税改革后,2010年完成了交通运输管理站体制改革,转换了机制,将人员工资列入财政预建算,将积聚债权、债务进行了化解,运管队伍得到稳定。2009年通过听证、政府许可、公开竞标,投放30辆出租车实行公司整体购车,承包经营,解决了原来挂靠经营的弊端。
公路养管,新有成效。按照“提高养护质量、打造精品干线、强化养护机制”的总体思路,以干线公路保畅、支线公路保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养管机制,采取大路带小路,按区域进行养护,并集中资金对部分县乡公路进行了维修整治,确保了道路安全畅通,县、乡、村公路好路率逐年提高,实现了有路必养,养必优良的目的。同时,开展了规范货运车辆装载行为专项治理活动,有效遏制了超限超载反弹的势头,使车辆超限率控制在4%以内。全县公路养护管理状况良好,连续5年被市级交通部门评为先进。
客运矛盾,逐步化解。投放农村客运班车25辆,更新了线路班车,新投放出租车辆60辆(延川、永坪各30辆),顺延了40辆出租车和6辆公交车经营年限,解决了城市客运长年累积的矛盾,开通2路公交车6辆,解决了城乡群众乘车难的问题。通过市场整顿,打击了黑车非法经营,保证了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通过联合运输,解决了客运车辆之间难以化解的矛盾。通过对黄河沿岸采砂“三无”船舶(私自焊接船舶)、渡口安全进行集中整治,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交通安全,保持稳定。提早安排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整治隐患,实现了全年道路运输安全事故为零、水上交通事故为零、公路建设施工伤亡事故为零、消防安全事故为零的总体目标。认真做好信访和群众工作,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系统内没有发生一起集访或越级上访事件。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行业形象显著提高
延川县交通运输局坚持把加强学习当作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依法行政的首要任务来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按照“四好”班子的要求,狠抓班子自身建设,力求形成勤学习、求团结、要勤政、保廉洁的良好风气。坚持发扬民主作风,充分挖掘干部潜力,让分管领导有职有权,大胆工作。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个人说了算,相互信任,不怕艰苦,不避矛盾,身先士卒,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
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通过思想教育,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通过业务培训、作风整顿、制度建设,全面提升了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和创新工作能力,使公路建设质量逐年提高;通过对干部职工明确工作职责,落实目标任务,建立约束和奖惩机制,做到政令畅通、立说立行。
加强交通廉政建设。在目标任务的落实上,以年初交通工作会议的形式,与下属单位以目标任务书签订形式落实,局班子成员的分工以目标责任制的形式夯实,将责任分解到人,将“一岗双责”工作落实到位。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上,前期工作中,严格工程的设计关、专家评审关、财政预审关;在项目的招投标中,严格按法律规程,在县纪检等有关部门监督下,公开、公平、公正进行,工程合同、廉政建设合同、安全生产合同同时签定;在工程发包中,严格实行公开招投标,择优录用施工队伍;在工程质量管理中,采取项目公示牌公示,施工企业自检,监理单位监理,交通局派员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人员监督和群众社会监督,市级交通部门质检、专业部门鉴定等办法,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在工程项目的变更上,严格控制,按程序申报,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财政部门现场勘查会审确定;在资金管理上,坚持多层把关,严格审批,大笔开支集体研究决定,不乱批条子,不乱开口子,实行专户专储,专款专用,资金安排公开透明,工程完工后及时决算,并报审计机构审计或财政部门评审监督;在质量缺陷责任追究上,建立了施工单位档案和技术人员施工档案、实行责任倒查追究制;在工作管理及绩效考核上,日常工作采取会议布置、现场交办,明确时限、时效,对重点项目采取三问制,跟踪督查,明确责任主体,谁主管谁负责,责任落实,相互配合;在工程的绩效考核上,严格目标任务指标,实行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信访工作一票否决制;在干部的绩效管理上,把绩效工作与奖金分配挂钩,与干部推荐提拔挂钩,与职称晋升挂钩,廉政建设、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工程质量一票否决。在制度上,进一步健全了反腐倡廉机制,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和职务犯罪预防体系,杜绝了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