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稳根:山村里走出“新首富”

2011-12-31 00:00:00王磊
新西部 2011年11期


  25年时间,他把6万元起步资金变成了700亿元,财富增长了117万倍。作为中国股权改革第一人,他破解了中国股市的“头号难题”。随着他登上财富高峰,他作为中共十八大候补委员候选人接受组织部门考察的消息,更是引发公众极大的兴趣。
  随着2011版胡润及《福布斯》杂志中国大陆富豪榜的相继推出,几乎所有媒体报道都指向了同一个名字——梁稳根。
  在此之前,比梁稳根名气更大的是“三一重工”,而他正是这家企业的掌门人。
  一个偏居内陆的企业,怎么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梁稳根的能耐和底气从何而来?
  “篾老四”的冒险选择
  湖南省涟源市茅塘镇的山坳间,有一个村子叫道童村,这里便是1956年梁稳根出生的地方。
  涟源市是湖南省的能源原材料主产区,有世界最大的触煤基地。然而,隐没于深山的道童村与此并无关系,村民们年复一年地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
  梁稳根的祖父梁荣卿,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篾匠,父亲梁柳清也继承了这个家传手艺。梁稳根在7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而他从小就跟着父母一起编制篾货,因此被村上人称为“篾老四”。
  当地一村民说,当初梁稳根家是道童村最穷的人家,“快到了要饭的地步”,甚至连住的土墙屋都不是自家的。梁稳根发小梁永和指着被丘陵围绕的小山村感慨:“他能从这么个穷山恶水的村子里走出去,并做出今天这番事业,确实不容易。”在他眼里,梁稳根会两门手艺,一个是编箩筐,一个是做工程机械。
  就像许许多多农家子弟一样,梁稳根的命运也是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而改变的。1979年,他考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材料专业,毕业后分回老家的一家国营机械厂,捧上了令人艳羡的“铁饭碗”。
  可是,让他的家人没有想到的是,工作刚刚一年多,梁稳根却辞职下海了!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四、五年的时间,敢丢了“铁饭碗”下海的人少之又少,况且梁稳根又是高考恢复后的第二届大学毕业生,是货真价实、前途无量的天之骄子。可他却如此轻率地选择了辞职,怎能不让家人惊得瞠目结舌。受尽苦难的父亲更是怒不可遏,差点要断了与儿子的关系。
  可梁稳根却已铁了心,而且也做好了失败的准备。他说:“如果经商失败了,就去做两件事:一是写本书,名字就叫《此路不通》,以此来告诫像我一样冲动的年轻人;二是到落后的山村去当先生,教书育人。”
  1984年,梁稳根与好友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4人开始谋划创业。在经历了贩羊、卖酒、生产玻璃纤维的失败后,4个人用东拼西凑的6万元钱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1986年,他们生产的第一个产品——105铜基焊料问世。在收到第一笔8000元的货款后,4个人欣喜若狂,抱成一团。
  1991年,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的梁稳根注意到当时国家基础建设带来的无限商机,毅然闯入这个只有国有企业敢做的行业——重工制造领域。他说:“基础建设我们虽然不懂,但基建行业的设备,我们还是懂的。”在看到人造金刚石压机市场的广阔空间后,梁稳根组建了人造金刚石压机厂和金刚石厂。很快,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成为当时的娄底地区最大的民营企业,产值过亿元。
  但梁稳根并不满足于此。
  1993年,是梁稳根个人创业史上的奠基之年。这一年,他将企业更名为“三一集团”,将总部搬到长沙,并开始研发制造混凝土输送泵等工程建筑机械产品。这一转型,成为三一品牌的关键一跃。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说过:“我们今天的成就,主要是缘于当初选择行业的眼光和勇气。”
  此后,一切似乎都变得那么顺理成章。三一重工A股上市、三一国际在港上市,梁稳根借助资本魔方将三一不断拔高;沈阳、昆山、北京、新疆乃至印度、美国、德国和巴西等多个基地的建立,让三一跨越的领域越来越宽。
  中国股权改革第一人
  “种植一块中华民族工业的试验田,铸造中国的世界名牌。”这是梁稳根的梦想。
  在青藏铁路、南水北调、阿联酋迪拜塔等国内外大型工程中,都可以看见三一产品的身影。1998年4月,三一拖泵在深圳赛格广场创当时钢框结构建筑垂直泵送混凝土300.8米的世界纪录,赢得了“中国泵王”的美誉。
  岳麓山上有杜牧诗句里的爱晚亭,附近的一幢白色房子,是梁稳根的书房。开三一重工的“麓山会议”经常在这里举行。2005年的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方案,也是在这里出笼的。
  2005年5月9日,当决策部门正式宣布三一重工成为首批四家股权分置试点企业后,梁稳根对此有两点看法:一是解决经营动力问题,二是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如果改革成功了,就能解决大股东和经营层的积极性,也就解决了他们“种田”的积极性。
  梁稳根曾打了个“大猪小猪”比喻——大猪和小猪关在猪圈里,饲料挂在墙上,大小猪都吃不到:如果大猪不把饲料拱下来,大猪没吃的,小猪肯定也没有。改革后的制度安排,就是要解决“大猪”拱食的动力问题。
  如此比喻,遭受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广泛质疑。而日后三一股改的成功,不但证明了梁稳根比喻的恰当,也为后来股改企业提供了范本,收到了“企业一小步、证券市场一大步”的效果。
  2005年5月24日,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提高对价——每10股赠送3.5股并补偿8元。梁稳根表示:“国家之责大于企业之利。相对于推动整个资本市场改革的进步而言,企业自身利益的得失微不足道。”
  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以高票获得通过,并由此成为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第一股,被永久载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史册。
  自此,梁稳根开始进入公众视野。那一年,他登上了CCTV经济年度人物的颁奖台。评委会对他的评语是:他花了19年时间,把创业梦想耕耘成中国经济改革的试验田。
  舞台上,主持人王小丫问他“螃蟹”是否好消化时,他用夹杂着湖南口音的普通话说:“一般的螃蟹,我不是太喜欢吃。当我看到很好、很肥的螃蟹时,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吃的还挺好的。”
  理工科出身的梁稳根,似乎喜欢玩“文字游戏”。当初的“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不但暗含了老家地名涟源市茅塘镇,也巧妙地将梁稳根、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四位创始人姓氏的谐音包含其中。
  而一条来自“三一集团”的官方微博,则透露了“三一”名字的由来:创业初期的一年春节,梁稳根写了一幅对联贴在涟源焊接材料厂门口:“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省上一位领导看到后,认为可以再加一个横批:“做出一流贡献”。这一建议被梁稳根采纳,他以建设“三个一流”企业的抱负,为自己的企业改名“三一”。
  商而忧则仕?
  业界普遍认为,梁稳根登顶中国首富的关键因素,靠的就是三一集团高速成长下的股价暴涨。2010年,上市公司三一重工税后纯益暴增186%,股票涨幅高达85.5%,加上梁稳根持有三一重工股权高达四成。据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宏皓介绍,梁稳根增加的财富40亿元来自于股改,另外30亿是把非上市资产转成上市资产,股改之后三一重工的股价上涨了40多倍。
  与此同时,去年以来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地产大亨们纷纷因股价重挫而中箭落马,从而也“帮助”梁稳根扶摇直上,直抵首富宝座。
  整个9月,梁稳根都有些“热”。但是,对于来自各大媒体的采访,他却以低调应对。他曾对三一副总裁向文波说:“你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三一,但最好任何人都不知道梁稳根。”不少熟悉梁稳根的人都表示:他是个很低调的人,他最不喜欢外界评什么首富。
  然而,与梁稳根的低调截然相反的是,来自三一重工的“中国自造”在全球赚足了面子。
  2010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矿难,33名矿工被困700米深的地底。历时69天后,10月14日,矿工被以智利政府为主导、世界各国参援的“多国部队”悉数救出,创下了被困地底时间最长、且成功生还的“世界奇迹”。在救援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机器,便是“三一重工”自主研发生产的可起吊400吨重物体的履带起重机。
  今年3月,受到地震损害的日本福岛核能发电厂,接连发生爆炸与核辐射危机,日本自卫队出动直升机,不断空投海水,努力将高温的核能机组降温,但是直升机投射既不精准又浪费大量水资源,日本东京电力公司高层主管向首相菅直人报告:中国三一重工生产的六十二公尺长臂泵车,可以解决危机!
  3月22日,三一重工将一台臂长达62公尺、世界最长的水泥浇灌车,火速运到上海港,并在两天后抵达大阪港。日本警卫队一路将这台价值100万美元的泵车,急送至福岛核电厂。随行的中国工程师开始日夜不停地向残破的第四号机组灌水,收效明显。
  随着梁稳根变身首富,另一条传闻也不胫而走:有消息说,梁稳根已经作为中共十八大候补委员的候选人,接受组织部门考察。民营企业家有望“入仕”的消息,一时间引起媒体和业界极大兴趣。梁稳根2004年入党,2007年成为中共十七大代表,此前他还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如果他当选中央候补委员,便将成为中央委员会首个民营企业家委员。
  有专家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央此举无疑给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射了一剂强心剂,凸显中央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决心。
  9月26日,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表示,董事长梁稳根不会放弃公司控股权。分析人士表示,企业界出身的中央候补委员,并不要求卸任商业职务,也不一定要担任党委或者行政实职,这就意味着梁稳根可以在履行中央候补委员职责的同时,继续掌舵三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