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免费大学

2011-12-31 00:00:00陈小玮
新西部 2011年11期


  在大学教育费用增大、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大的双重夹击下,受教育还是不是一条改变贫寒子弟命运的可行之途?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试图用“零成本教育,大城市就业”这两个非常实在的目标,打开这个问号。
  9月22日,距离贵阳市不远的惠水县,一场热烈而庄重的开学典礼,在百鸟河边新落成的盛华职业学院举行。
  2009年2月,台商王雪红、陈文琦夫妇发起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威盛信望爱公益基金会。盛华职业学院(简称盛华学院)是该基金会的第一个项目,投资1.8亿元。
  王雪红是HTC品牌的创立者,她也因此成为今年台湾地区的新首富;而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台塑”王永庆之女,也算是全球“富二代”成功企业家的代表人物。
  “最好的公益活动是帮助人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够让他们在接受帮助之后更好地面对社会,更好地生活,而教育是提升人的能力的最佳途径。”王雪红“教育扶贫”的理念由此而生。
  爱心人士倾情之作
  海归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美国佛罗里达州州立大学FIU计算机学院终身教授孙伟,多年前曾担任过王雪红和陈文琦的特别助理,基于彼此的了解,他被威盛信望爱公益基金会邀请担任特别代表,负责盛华学院的筹建工作。
  为什么选择了贵州?“理由很简单。经过调查全国各地的各项经济指标,发现贵州是最落后的省份之一。贵州那些优秀但贫困的孩子,需要我们雪中送炭。”孙伟这样解释当初的选择。
  据孙伟介绍,参与学校筹建的很多人,都以从事公益的心态工作着。学校的图纸是由北京清尚环艺建筑设计院的义工设计的。“校园设计很独特。设计院的常务副院长王中国、主设计师胡丹小姐,几十次亲临贵州现场勘查和指导。”设计方的这份爱心,让孙伟很是感动。
  校方工程建设办公室的莫总工程师,是经朋友介绍加入的。“在南宁赚了一点钱,生活没什么压力了,就到这里支持一下啦。”莫总淡淡地说。
  盛华学院的校长、副校长以及顾问,也都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的。
  首位高职类国家级教学名师刘甫迎志愿担任学院的校长,曾任微软公司大中华地区副总裁、微软全球Web事业部总经理的柏尚杰(Nigel Burton)志愿出任副校长一职。贵州省省级教学名师杨绍先教授以及贵阳市商务局原局长陈懋南出任副校长。
  去年年初,适值陈懋南从贵阳市商务局局长的职位上退休。当时盛华学院正在筹备当中,筹备组希望找一个当地干部,从事政府公关工作。经现任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校长的胡晓松(以志愿者的身份出任盛华学院首席顾问)介绍,陈懋南与孙伟交谈后,决定加入筹备组。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专家李景勃教授、IBM公司资深经理陈建革博士、中国高等院校茶文化教材编委会主任林治教授等分别担任各专业学科带头人。万豪国际集团派出资深经理,为学校全方位营造准英文环境,提高学生英文水平。
  胡小松是贵州人,他这样评价盛华的价值:“在贵州创立中国第一所非盈利性民办慈善高等学府,不仅意味着更多贫困贵州学子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而且也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探索出一条研究之路,使得贫困学生能读书,能就业,走出贫困的生活。”
  和胡小松一样成为盛华学院顾问或特聘教授的名单,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中科院院士倪光南、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
  很多公司得知盛华学院的善举后,也积极地加入了进来。
  今年4月,中国惠普有限公司贵州地区经理孙磊代表惠普向盛华学院捐赠了400台价值百万元的笔记本电脑。这是为今年新入学的学生准备的,应校方要求,惠普捐助的电脑要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美国媒体大亨N1eIson公司捐赠了价值300万元的各种IT设备;浙江华数公司捐赠了全校园的无线接入设备:上海上华投资有限公司捐赠了一套国际级的攀岩设备;中国红十字会、“中文在线”网站等机构和企业也为学校捐赠了数字图书馆、钢琴以及体育设备……
  公益的雪球越滚越大。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光明天使基金主席杨福梅女士和秘书长华治洋、北京唐人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燕等爱心人士也纷纷加盟。
  筹建期缩短一半
  “25个月从设想到现实,足以写出一部大部头的小说来。谢谢我的团队和战友们。”孙伟在盛华学院开学典礼过后,写了这么一段微博。
  两年多的时间,孙伟和他的团队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首先是说服当地人,让他们相信我们来这儿只是为了公益,别无所图。”孙伟说。
  惠水县城距离省会贵阳市大约有50公里,2009年,全县财政收入只有两亿多元,属于典型的贫困地区。
  当孙伟他们决定将盛华学院建在惠水的百鸟河村时,立刻就有人怀疑他们是看上百鸟河的风景资源,想开发房地产。
  按常理推测,有人说要办一所公益性质的大学,当地政府肯定会积极配合,但惠水县政府的态度却不是那么积极,因为他们以前上过打着投资名义的骗子的当。
  让当地政府转变态度的是,孙伟他们拿到了贵州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同意筹建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的批复》。当时是2009年12月,距离2010年新年到来还有3天。
  有了这份批文,惠水县政府即刻成立了一个专项工作组,配合学院筹备组开展工作。专项工作组所做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在短时间内将百鸟河村150亩地划拨出来用于校园建设。他们还帮助学院筹备组完成了24户农户的搬迁工作。除了政府给农民的征地补偿费外,基金会还在学校附近为这些搬迁农户建起了一栋两层的新居。
  惠水县政府又花了800万元,将百鸟河村通往镇上的一条10公里长的坑坑洼洼的砂土路,提前修成了柏油路。“去年年初我去百鸟河村在建的校园时,一般轿车还开不进去,只能停在主干道边上,再由学校的一辆越野车接进去。”陈懋南向记者回忆修路之前的情景。
  校园周围有万亩森林,但县上还是投资几十万元,在通往校园的路边种上了600棵香樟树。
  据莫总介绍,盛华学院拥有一座80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有一个能同时供400人上课的大阶梯教室,有两个200人的中型台阶教室,4个100人的阶梯教室;学生宿舍有6000平方米,6个人一间。离学生宿舍不远是食堂,这里不同于一般学校食堂的地方在于,有专攻学生实习的操作间,作为酒店餐饮培训使用。校园的另一个特殊之处是铺有盲道,这在其他校园是看不到的。
  在距学校大门不远处,是多功能报告大厅。应王雪红要求,报告厅做成了钢架构的透明屋顶,与其他建筑的小青瓦坡面屋顶有了区别。
  贵州省教育厅在下发的《批复》中规定,盛华学院的筹建期为2009年12月29日至2012年12月28日。但盛华学院的筹建实际上只用了大约一年零9个月,筹建期缩短将近一半。
  “能这么快挺不容易的,可以说创造了奇迹。”陈懋南说。
  据记者了解,贵州民办教育发展滞后,在盛华学院向贵州省教育厅递交申请之前,当地只有一所民办大学,还是外地人办的。
  与盛华学院同时拿到办学《批复》的还有一所民办大学,两所学校都是三年的筹办期,盛华学院已提前开学,另一所还在建设当中。
  招生比想象的难得多
  尽管招收优秀贫困生是盛华学院的目标,但校方还是有这样一种思想准备——“上不了三本的学生将是盛华的主力军”。
  由于是刚刚成立,再加上是职业学院,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盛华学院的招生难度增加了很多。
  盛华学院在招生手册上醒目地列出了自己的6大优势:一所独特的高水准的公益学校;一部分优秀学生能真正零成本完成学业;一个国际化的师资与管理队伍营造出的一个准英文教学与生活环境;一份难得的在大城市在大企业的好工作;一台HP爱心捐赠的HP笔记本电脑;一流的设施和美丽的校园。
  为了实现“让每一名学生就业”的目标,帮助合格毕业生在大城市的大企业找到工作,盛华学院今年开设的三个专业都以校企深度合作方式进行,核心专业课程均采用企业内训教材,由企业一线资深技术骨干授课,保障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岗位良好对接,属于典型的订单式培养。
  酒店管理专业是与世界著名的五星级酒店管理集团万豪国际酒店集团(Harriott)联合举办的,学生将进入万豪酒店实习实训,合格者全部录用到国内外大中城市的万豪酒店工作。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联想集团合作共建,学生有机会加盟联想集团位于各中心城市的技术服务中心和呼叫中心。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营销方向)与多彩贵州生态农业公司合作举办。
  为了做好第一年的招生工作,盛华学院成立了几个招生小分队,到各地市和州县招生。但是,他们在一些地方做招生宣传时,连高中的门都进不去,最多只被允许张贴宣传资料。
  盛华学院校长助理盛华(巧的是与学院名相同)拜访当地一所示范性高中的校长时,校长毫不客气地说:“我们的学生至少都上三本。”
  酒店专业的设立本是最让孙伟得意的一件事,但招生时遇到的尴尬最多。很多学生会下意识地问:我仍然要端盘子、打扫房间吗?
  有几个农村女生被孙伟苦口婆心地做通了工作,还许诺给予全奖,但家长一听说要到酒店工作,就有了其他联想,坚决不让孩子去。
  酒店专业得到认同的惟一一次是在贵州铜仁思南县民族中学。原来,该校前任校长的儿媳就在一个五星级酒店当高管,月薪一万二还不满意。经这位前校长现身说法,师生才感觉这个专业可以上。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盛华学院在贵州的首次招生还是很令校方满意的。尽管教育厅计划的300名招生人数没有完成,只录取了200多名学生,但其中有42%的学生高考成绩是在三本分数线以上的,还有一些成绩达到二本的学生。
  “从质量上讲在高职院校里已经是很好的了。我们对外一直宣称要招收优秀的贫困生,所以,高考成绩是一定要过大专分数线,宁缺勿滥。”陈懋南这样总结学校的首次招生。
  据介绍,盛华学院今年招收的学生当中有88%来自农村。在全部新生中,有86.1%的学生获得全额免学费资助,10.4%的学生获得半额免学费资助,资助覆盖率达96.5%。
  值得一提的是,盛华学院还招收了30名视障生,但这些学生的身份却比较特殊。盛华学院原本有招收视障大学生的计划,后来发现视障学生能读到高中的很少,于是立即调整了招生计划。学院经与红十字会光明基金协调,在贵州、云南等省的聋哑学校(也招收盲人)招收学生。
  “这些孩子不算正式的大学生,校方正在争取明年的自招自考资格,如果一切顺利,明年会在这30名学生中录取一批。目前他们相当于读预科,但又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预科生,因为还有不确定性。”陈懋南介绍说。
  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
  在盛华学院的开学典礼上,王雪红、陈文琦夫妇为17名志愿者颁发了证书和奖牌。这些志愿者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还有3名来自内地,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21岁。
  柏尚杰应该是盛华学院的第一个海外志愿者,他是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光明天使基金主席杨福梅引荐的。
  2010年,柏尚杰辞掉了在微软的高薪工作来到贵州,任盛华学院副校长。今年,他的太太和两个女儿也来到了盛华学院。为了继续中学学业,他的两个女儿注册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在线高中,盛华学院的老师就是她们的“家教”。
  柏尚杰说,为微软工作是他职业生涯中最成功的一段经历,但到盛华学院做志愿者,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
  曾任多年西班牙语教师的欧保罗(Paul Orton),名片上的头衔就是“国际志愿者”。他也携妻子Joy及三个女儿来到惠水。
  Joy曾在中国从事过英文教学工作,3年前,他们夫妻在中国收养了大女儿艾比。艾比是一个盲童,经过训练后,已能灵活行走。艾比非常喜欢中国,常嚷着要回来,于是他们决定全家一起到中国来做志愿者。
  “国外的视障者,很多在接受了教育之后,可以担当牧师、律师、心理咨询师等职务,甚至可以写报道。”Joy说。
  Jiang是一名海归博士,目前拥有两家服装公司。
  Jiang与视障学生聊天后发现,他们中大多数都会按摩,可能在中国,按摩是盲人惟一能从事的职业。“事实上,盲人能做的事情很多。”Jiang说。
  盛华学院招募的志愿者绝大多数从事英文或专业课程的教学,校方替他们买了保险,负担在校期间的食宿,每月安排一次旅游,在学习中文上也提供帮助。志愿者至少服务一学期,现在最长的是两年。
  去年,盛华学院在网络上发布了在全球招募志愿者的信息,有100多人报名,最终招聘了首批17名志愿者,后备志愿者(接到校方通知就能来的)还有几十名。
  “我们期望志愿者的加入,能给学校带来一种国际化的氛围。”陈懋南说。
  有了今年好的开始,盛华学院计划在明年将招生范围向全国扩大。“主要向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西部地区倾斜。”孙伟说。
  “我想,贵州需要我们来做这件事情,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领域,这是一个探索。如果办得好,我期望能在大陆办更多这样的学院。”王雪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