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时代风采,写人民心声。
民情民意立大著,民生名声如文章。
为民久有凌云志,敬业常怀赤子心。
引领民主进程,弘扬法治精神;十年铸就一剑,书写人大风采。
…………
读着来自各级人大常委会领导和热心读者的勉励和寄语,我和杂志社的同仁们心存感激、深受鼓舞。同时,我们也异常清醒、无比敬畏。
10年前,时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泽民在为《浙江人大》杂志创刊而撰写的《发刊词》中要求我们:“努力把《浙江人大》杂志办成宣传人大制度的园地,传播法治精神的阵地,联系人大代表的纽带,反映社情民意的窗口”。
这是领导和广大读者对杂志的期盼和要求,也是我们办刊人的自我期许,是引领我们前行的方向之光。岁月流逝,人员更迭,但这方向之光,从未熄灭。10年后,我们以此观照,略感欣慰。
10年辛苦不寻常。回顾10年的办刊经历,我们感受着创业的艰辛和苦涩,品尝着读者对杂志的褒奖而带来的快乐和喜悦,也体味着因工作粗疏和失误而带来的诸多遗憾。可谓是:“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但我们没有丝毫悔意,我们依然坚守并快乐着。
在杂志创刊10周年之际,作为先后担任杂志社总编辑、社长的我,首先要感谢历任省人大常委会和机关领导,特别是王建华、李理两位前任社长的信任和支持,感谢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中国人大制度新闻协会和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期刊协会长期以来的关心指导,感谢广大代表和读者对杂志始终如一的关照和厚爱。
借此机会,我也要向与我相持相伴、共同厮守的杂志社同仁们,向黄震副总编辑,蔡荣章、徐戎、林龙、史巧云、崔艳、陈波等6位记者、编辑,特约编辑、原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唐森灿,办公室工作人员姜华、夏长军,排版制作邵忆舟;向曾经相伴、现在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的周文毅、胡德贵、童美瑛、胡国强同志,深深地道一声:谢谢!与他们相比,我只是大河边的一条溪流,正是因为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才有了杂志社今天的层层绿波和激越浩荡。
在这里,我还要代表大家,向长期分管杂志宣传业务工作、因罹患绝症而于最近不幸去世的程志坚总编辑,表示深深地哀痛。斯人已逝,生者常思。好兄弟,安息吧!
告别过去,展望未来,随着我国民主法治的持续推进和人大制度的不断发展,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自省自励,永无懈怠,用学习促提高,以创新求发展,吸收各种不同意见和观点,以获得推陈出新、薪火相递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在路上,风华正茂。
前景多绮丽,我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