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创造条件让人们讲真话,让参事、馆员讲真话,‘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4月14日,在中南海紫光阁,与新聘的8位国务院参事座谈的总理温家宝一番关于“讲真话”的言说,迅速在网上引起网民的热议。
而随着新聘参事从温家宝手中接过聘书,“能把建言建议直达总理案头”的现任参事达58位。此前,曾先后有200多位参事从历任国务院总理手里接过聘书,为国家直言献策。
除了国务院参事室,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11个省辖市也都有相应的参事机构。
参事室公务车牌:“京A-80880”
前门东大街11号是个古朴小院。清末,这里曾是荷兰驻华使馆。如今,庭院大门外少有车马喧哗,内里优雅清净,一幢红色欧式小楼就坐落其中。这就是被称为“政务高参”、“政府智囊团”的国务院参事室所在地。
李烈无疑是这次新任参事中最受关注的一个。
这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现任校长本以为,国务院参事一般“年龄比较大,层次特别高”,都是家庭有点背景的人物,或是某个行业非常突出的“国宝”。
“没人想到一个小学校长竟会成为国务院参事。”在参事室主任陈进玉找自己谈话之前,李烈觉得这是件“不可能的事”。
直到与温家宝座谈时,她才明白自己获得聘任的原因。
多年前,李烈曾当着一名中央领导人的面讲真话,直指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致为此得罪了不少人。但这引起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程熙的注意。在这之前程熙曾多次在实验二小调研,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实践折服。于是,她向温家宝写信提了七条建议,其中包括推荐李烈为国务院参事。
按惯例,经过近一年的考察后,李烈正式成为参事。根据规定,参事每一任期为五年,期满应工作需要可连续聘任。不过,其首聘年龄不得高于65岁,最高年龄也不得超过70岁。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是座谈会上,温家宝对新聘参事们提出的要求。两年多前,温家宝在与国务院参事座谈时,也曾明确提出参事室在工作中要发挥好民主监督的作用。
座谈会场外,一辆车牌号为“京A-80880”的奥迪轿车静静停放着。这辆参事室的公务用车,已经在国务院参事室的院子出入了六个年头,是温家宝访问德国期间,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所赠。2005年春节前夕,温家宝把这辆国礼轿车转赠给参事室,以及与参事室联合办公的中央文史研究馆。
2009年11月9日,温家宝在国务院参事室成立60周年之际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政府参事工作条例》。该条例自2010年1月1日起生效,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和加强政府参事工作的行政法规,被视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个重要举措”。
这份工作条例,成为参事们直言献策的制度保证。
而一直以来,“说真话”就是国务院参事室的传统。
作为“说真话”的实践者,参事也早有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我们这个岁数的人,不求升官,只求能做点事,我们不怕对领导说实话”。国务院老参事沈梦培说得很直白。
建议直达总理
一般说来,参事的建言献策,都需要交给参事室业务司,打印后以红头文件形式上报国务院。其所呈议题得到国务院总理批示,最多不过十天,而一些敏感议题甚至不必打印成红头文件,就能直接上报总理。
去年7月离任的参事郎志正任内就曾向中央“谏言”二十多条。
1999年11月,他和其他几个参事提出,在金融危机中,国家应向出口企业退让更多的税收,以扩大出口,渡过难关。这份建议以书面形式被直接递交到时任总理朱镕基的案头。
朱镕基看完后,在扉页亲笔批转给李岚清、吴邦国、温家宝、吴仪、曾培炎等领导人,并要求主管部门落实,结合提高退税率尽快提出意见。
“随后有关方面采纳了这个建议,出台了相关政策。”郎志正说。
而2002年被聘为参事的任玉岭至今记得,他曾递交了关于免农业税的建议,并撰文提议实现农业上“三大战略、十大突破”。
彼时,曾有记者向任玉岭约稿,想发表他的文章,但终被记者所在报社领导否决。原因很简单:在报社领导看来,“农业税征收历经2000多年了,皇粮国税,这个没有哪一个中央领导说可以免的”。但之后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却最终决定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
郎志正和任玉岭的经历,在参事室屡见不鲜。
自成立以来,参事室参事向决策层报送建议及调研报告数千件。他们的多个建议,随着一个个国家政策的出台得以实现。从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到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再到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背后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身影。(摘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