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仕途之

2011-12-31 00:00:00李波
领导文萃 2011年19期


  我今年35岁,在苏北L县任规划与建设局副局长。我们局有一位局长四位副局长,一位书记两位副书记。我是四个副局长中年纪最小的。所以,一些熟悉甚至不那么熟悉的人,都爱说局领导里我最年轻最有优势,况且有学历有能力,以后规划与建设局的一把手肯定非我莫属。
  不过,现在我内心有很大的困扰。
  我1996年从省城一所重点大学毕业,那时候,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已相当严峻。国家公务员虽然薪水不高,但体面、稳定。我工作都两年了,听说我们班上还有十多个同学在外面漂着呢!
  我那时刚满22岁,对人生、对事业、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那时候,我坚持认为,只要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就可以为自己赢得一个辉煌的人生。于是,我把自己变成一个上紧了发条的弹簧人,我对工作的全心投入,我做每一件事情的努力程度,真的不亚于任何一个劳模。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我也由副科长、局办主任,到最后成了副局长。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我没有后台没有背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算是顺风顺水了。但我却突然有了一种深深的厌倦感。曾经,我是那么的富有激情那么的志向远大,我曾经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付出努力,有一天我就可以从县局进入市局,甚而登堂入室进入省局。现在,我甚至都在嘲笑自己当初怎么会如此幼稚和异想天开。
  当了副局长以后,级别高了,权力大了,我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一个我根本难以适应的迎来送往的社会关系网。我的不适应首先就来自几乎是没完没了的酒席和宴请。
  还有送礼。记得前年春节,有人提醒我,说我刚当副局长,应该带礼品去县领导家里走动走动,给人家留个好印象。我就买了几十份礼品逐一往领导家里送,等全部送完,我已经累得有了一种快要虚脱的感觉。但即使这样,我的送礼活动居然还是成了一大败笔,因为后来我听不少人告诉我,说好些领导说我是铁公鸡,抠门得很,那样的大路货都好意思往外送。我承认那些礼品确实称不上贵重,但我也是根据自己的收入量力而送。
  因此,今年的春节,我放弃了送礼的打算,通过手机给县上的领导和县里各部委办局相熟的领导分别发了贺年短信。春节过后,有一次去县里开会,遇见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他似笑非笑地看着我,说:“听人说你很特别很骄傲,我原本不信,现在我信了。”说完,转身就走了。边上一个人拍拍我肩膀:“李大局长,做人还是要变通一些,不然的话,你这个副局长,真就算是做到头了。”
  我知道常务副县长在县里的分量,他的一句话确实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一个干部的升迁。现在,我在他心里的印象是如此不堪。看来,我的仕途真就到头了。但是,我究竟又错在哪里呢?
  这0159468ddad8a9440bcb91a7a929b1e5些年里我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现代官场的一些坏毛病。我学会了看人说话,说一些毫无意义的官话、套话、场面话;对工作,不再有曾经的激情;虽然不喝酒,但我也成了宴席上的常客,也学会了享用与我的收入水平完全不相配的山珍海味——但是,我毕竟还保有着一个青年干部起码的道德追求,我不贪婪不受贿不枉法不尸位素餐。
  有人说,所谓仕途,就是无数个选择、自我努力加忍耐合成的——选择与努力没有毛病,但忍耐呢?如果是在一个与你的道德观念、价值追求和起码的做人原则完全背离的现实世界里,你也必须选择忍耐吗?
  前两天,王局长把我叫到办公室,告诉我他还有半年就该退了,书记也不年轻,所以,现在那几个副局长都在四处活动,为了半年后能顶替他的位子。他说我虽然任现职还不到三年,但无论学历、能力和工作业绩,都很有优势。他说他希望我能改变一下自己。“我知道你一直都是个有自己想法的人,但你的仕途之路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不进则退,你必须作出选择。你要明白,官场的现实就是这样,你得学会适应,否则,最后吃亏的就会是你自己。我的话希望你能好好想想。”局长的话,语重心长。
  我知道局长的话是出于一片好意,但是,我真的不明白,我一直都在努力,但我的仕途之路为什么越走越难?
  (摘自《中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