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出手时才出手”是指等待时机,等时机成熟了,再去谋事,它实际就是“以逸待劳”。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伺机而动,积极调动对手,努力牵着对手的鼻子走。
1944年,法西斯德国败局已定,为了研究如何处理战后一系列遗留问题,苏、美、英三国领袖决定举行最高首脑会晤。
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身体状况已严重不佳,因此罗斯福提出,会晤是否可定在1945年春天,那时天气已暖,他的身体可以吃得消。斯大林早已了解到罗斯福的病情,他知道,一个精力不济的首脑在谈判中是不会保持坚强的意志和耐力的,是无法与一个体魄强健的对手较量的。于是斯大林电告罗斯福:由于形势发展急速,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因此不能拖延,最迟应该在1945年的2月内举行。
无奈之下,罗斯福只好同意这个日期。他又提出,因健康原因他只能坐船前去,希望会谈地点不要选得太远,且气候最好能温暖一些。斯大林拒绝去任何苏联控制以外的地方,斯大林就可以以逸待劳,并可随时与莫斯科保持联系。
罗斯福再没办法讨价还价,只好拖着病躯,前往冰天雪地的雅尔塔。当罗斯福经过十几天艰辛跋涉到达雅尔塔的时候,人们发现这位总统面色憔悴,几乎精疲力竭。
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到达雅尔塔后,无休无止的会晤、谈判开始了。日程安排得极为紧张,首脑会谈多达二十次,每次罗斯福都得参加。另外还有大量的宴会、酒会、晚会。这一切使罗斯福疲惫不堪。在谈判中,罗斯福强打起精神,与斯大林讨价还价,但终因体力不支,注意力分散,争辩不过斯大林,最后不得不草草结束会谈,按斯大林的意思签订了协议。
罗斯福回到美国后几周,就逝世了。美国人强烈批评罗斯福与斯大林签订的《雅尔塔协定》,认为它对苏联做了大幅度的妥协,是对美国与西方利益的“背叛”。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说过,较量到了最后就是身体的较量、意志的较量。优秀的人善于充分利用和强化对手在身体上、意志上的劣势,懂得等待时机,该出手时才出手,从而使自己在较量中较容易地击败对手。
(摘自《启迪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