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2年的外交场合,中国外交官与欧共体的官员不接触,不交谈,连手都不能握。由于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这就使我们驻比使馆的外交官格外警惕和谨慎。
如今,中国和欧共体(现为欧盟)建交已36年。作为当年“走进欧共体大厦的第一位中国外交官”,笔者把30多年前亲身经历的中欧建交过程写了出来,以资纪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斗争把世界分为两个敌对的集团,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阵营,一个是以苏联为主导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一经成立就执行了一条与苏联结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国际斗争中把矛头紧紧对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欧洲共同体(以下简称“欧共体”,现欧盟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样一个具有一定联合自强反霸倾向的西欧国家联合组织也打入另册,不与其发生任何关系。曾经有一个小插曲反映了当时中国与欧共体的关系:1972年,在一个西欧国家驻比利时使馆招待会上,欧共体委员会一位高官,一边自我介绍,一边就握住了一位中国外交官的手并欲攀谈。当这位同志知道对方是欧共体官员后,急忙把手抽回,并说:“中国和你们没有任何关系,没什么好谈的”。说罢急忙离去,闹得这位欧共体官员非常尴尬,蜂拥而至并举着相机准备拍照的西方记者们也只好怏怏散去。
尼克松总统访华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相互隔绝状态,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大批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这些都是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结果。与此同时,中国对欧共体的态度也慢慢开始变化。国内指示驻比利时使馆加强对欧共体的调研,随之对欧共体的接触也开禁。
当时,笔者在驻比利时使馆担任大使翻译,在研究室还参与对欧共体的调研工作。要调研就得有资料,于是使馆领导就指派笔者到位于布鲁塞尔法律大街200号的欧共体总部,也就是欧共体委员会办公大楼新闻处索取资料。这样的人选,是因为笔者是年轻的随员,属最下级外交官,不引人注目。
印象中可能是1973年下半年的一天,笔者打电话给欧共体新闻处,说要去取些有关欧共体的资料。新闻处长非常热情,在电话中连说了两次“非常欢迎,愿意为您服务”。第二天上午,笔者如约来到新闻处,新闻处长已等在那里,而且已经准备了一大堆资料,足有10多公斤重。该处长说:“资料较多,可能叫您受累了。希望您常来常往,以后资料就不会像今天那么多,那么重了”。他还派一个年轻人把资料送到笔者停在大楼门前的车上。这是笔者第一次进入欧共体总部大楼,随之很快在媒体上就出现了一条消息:中国外交官第一次走进欧共体总部大楼,到新闻处索取资料,这是一个可喜的、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那以后,笔者几乎每个月都要到新闻处取一次资料。几个月后,大概是到了1974年春,一次笔者拿到资料后正准备离去,新闻处长却坚持把笔者领到他隔壁的办公室,欧共体委员会对外关系总司长已等在那里。这位总司长原是法国一位资深外交官,他自我介绍后,非常热情却强人所难地硬把笔者请到楼上他的办公室喝茶。看得出来,这完全是预先安排好的。他非常友好地说,中国是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他非常喜欢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喜欢喝中国茶,更喜欢吃中餐。他说他第一次和中国人打交道是在1954年日内瓦有关印支问题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总理的睿智和风度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笔者被请到他的办公室坐了大约一刻钟,却只谈些友好,没谈任何正经事。
这期间,中国对欧共体的兴趣越来越大,开始考虑与其建立正式关系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欧共体也在紧锣密鼓地策划推进建交的进程。大概是在1974年冬的一天上午,笔者去欧共体大楼取材料,又碰上那位等在新闻处的总司长。他说:“宋先生,还想占您点时间,欧共体委员会主管外事的副主席克里斯托弗·索姆斯先生很想见见您。”他不容分说地把笔者带到大楼9层索姆斯的办公室。索姆斯是英国人,身材高大魁梧,举止作派很绅士。
握手、落坐后,索姆斯说:“我今天请您喝的不是中国茶,而是英国立顿茶,不知道宋先生喜不喜欢”。接着他说,他对中国怀有特殊的感情,说罢话锋一转:欧共体已和世界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关系,很多国家向欧共体派驻了使团。不知中国政府对欧共体有何看法。其实欧共体和中国有很多共同点、共同利益,双方有广阔的合作前景。话说至此,他突然提出:我想以个人名义宴请一次你们大使,如果他认为有不便之处,可以避开喧嚣的布鲁塞尔市区,到郊区我的别墅也可以,完全是私人性质的。笔者未作任何表态,允诺转告大使后告辞。
回馆后,笔者立刻向使馆领导汇报了索姆斯的谈话和邀请。国内很快回复使馆的请示报告,同意接受邀请。就是在索姆斯乡间别墅的这次所谓私人性的晚宴上,他非常正式而明确地提出中欧建立正式关系的问题。大使允报中国政府。
1975年初,中国大使按国内指示精神邀请索姆斯副主席率欧洲经济共同体代表团访华,商谈双方建立正式关系的问题。5月上旬,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的邀请,索姆斯一行来华访问。经过协商谈判,中欧双方于5月6日签署了建立正式关系的协议。5月8日,重病在身的周恩来总理在医院会见了索姆斯。
1975年9月,中国在布鲁塞尔设立了驻欧洲经济共同体使团,并委派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兼任团长。1988年欧共体委员会在华设立代表团。
从上述点滴经历不难看出,欧共体对与中国建立正式关系是非常主动、积极的。中国政府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地调整外交政策,与欧共体建交也是非常正确的。(摘自《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