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的形势下,新课程在功能上和结构上以及内容上都有了创新和重大的突破。在这场改革中,每一位教师都将是实践者、探索者,同时又是一位学习者。新课标下,美术课教学也进行了变革,一改以往的教学方式。突出人性化教学和对学习情境进行科学设计,并注重在教学中注入美术文化因素。由以绘画技巧为主转变为生活美术教育,更重视美术文化的熏陶,把美术自身的文化与现实社会中的多种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对教师的知识丰富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综合知识,能提供出大量的素材,就是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有一桶水。”
一、关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情况
新的课程标准一改过去的教学要求,突出人性化教学和对学习情境进行科学设计,并注重在教学中注入美术文化因素,不再像以前教学那样只列出知识点,而是以启发学生动脑为主,向学生提供具有导向性的标准、提供教学内容的概括总结、提供指导性建议,并标明只是建议不具有强制性。在教学时教师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来选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采纳自己设计的更合乎实际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法为教师更多地提供了教学上的可发挥空间。其次,改变了以前的美术课学习方法,提出让学生多进行学习体验,多进行学习探究。在教学和学习思路方法上,新的课程标准站在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根据美术教学的特点,对美术学习领域进行了不同的划分,拓展了“综合—探索”的新领域。
充分结合新课程标准提供的具体的可操作性案例,认真地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新的观念、方法和精神,举一反三,创造性教学。在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方面,将美术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内容相结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为结合点,让学生在对生活的感悟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丰富了学生生活的艺术化内容。
二、对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过程和方法进行正确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教会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所以说美术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是新的课程标准下美术教学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任务和中心思想。
一是在教学观念上进行了转变,将以老师为主导的传授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美术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立足于教,立足于灌输,而很少想到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很少想学生的思考参与性,让学生充当配角、被动学习。可想而知,学生们接受的美术技巧画法都是一个重复的固定模式,画出来的东西当然是千篇一律,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但如果老师拿着物品让学生感知,让学生展开想象,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同,完成的作业也会是丰富多彩和各种各样的。
二是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实现学生主动学习。转变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情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进行创造和想象,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进行自主学习。要在如何启发学生学习上多做设计,为学生的思考提供空间,为学生的探讨提供出机会。老师更多地研究学生,分析学生作业,研究学生发言内容,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结构,针对学生的美术特点,提出适合的教学方法。改变固定的学习方式,改变由老师传输的固定的画法,改变让学生集体适用一个技法,不再让全体学生必须照办。让美术课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学习过程百家争鸣,学生作业百花齐放。美术教师只是推荐学习方法,介绍美术观念,把立足的重点转到启发学生调动学生思维上,尊重学生个性的发挥。
三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让学生学会观察,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愉悦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融入自然、融入生活,亲身体验,挖掘并创造资源,激发创造灵感。在艺术的观察中产生感受,让学生体验自然,感受大地、体验小草,以学生亲身体验来加深知识理解和情感融入。
三、进行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培养
尽管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下不再那么突出,但进行美术教学却不能完全放弃这些基本内容,因为新的课程标准只是在要求标准上降低了度的问题,并不是完全抛弃,真正的美术教育也不可能离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支撑。所以我们还要用恰当的解决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是不能把技能简单地理解为技巧,而要将美术技能做为美术文化来进行学习。美术教学的基本内容不仅是技能技法,而是要将技能技法融入到美术文化背景下,因为美术的技能技法与人类生活、人类历史、情感和政治等方面有着必然的联系,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联系性,通过在美术文化背景下学习,让美术文化滋润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大的美术背景下进行审美,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美术鉴别和美术创造能力的提高,这也正符合新课程下的美术教育要求。
二是找准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教学训练点和训练目标,进行适度的知识与技能训练。美术教材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是按逐步提高的要求编排的,训练要求及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水平要求,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一步步提高的。但每本美术教材都是以文字内容和图片内容做为具体内容来组成的。所以我们要从文字内容和图片内容中寻找训练点,文字内容包括学习建议及提示等内容,图片内容包括示范作品和优秀学生习作等等。从这些教材内容可知,文字提示和图片提示中包含着教材编排的意图,仔细分析编排意图,我们就能发现教材的每一章节的文字提示和图片提示后面,都隐含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点;所以我们要结合对学生的分析,围绕学生和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分层设计,找到“知识与技能”的训练目标,进行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训练。也只有恰当把握好训练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我们的美术教学才有全面和实际的意义。
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加强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新的课程标准一改过去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注重情感培养和情感发展。
一是在美术教学中注入趣味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特点和心理特征需要,以突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为出发点,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为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将原教材主要形式和内容拓宽,训练学生创作性。从促进学生发展的愿望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我们以《花儿朵朵》一课为例,对教材内容的拓展进行示范说明。按照教材的要求,学生要应用学具拼摆出各式各样的花朵,这时我们就从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进行思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可以摆成任意物品,这样就是对学生的创造性的激发,结果学生摆出了房子、汽车、家俱、动物等多种物品,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围绕学生的特点爱好和欣赏角度,加入一些适合的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一步完善,丰富了课堂教学。
二是在讲解和示范中注入情感,以绘声绘色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讲解和示范是美术教育中的基本方式,趣味性和形象性是对学生最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先进行示范,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进行生动形象模仿,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方式,也是美术教学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因为这种方式更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是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产生。通过调动教学资源来进行情境设置,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来促进学生产生思考和进行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可恰当运用音乐艺术,也可以运用游戏形式,以多样化的情景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技能培养与激发学生绘画愿望相结合,把美术学习兴趣和学习美术的美好愿景相结合,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感受丰富的情感体验。情感是美术教学的核心手段,新的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开发和绘画基本功练习,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为作画而学画,而是让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于美术学习过程之中,通过情感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当前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改进了以往的不足之处,不再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从课程建设角度出发,以促进美术教育观念转变为出发点,从教材、模式、课程评价和学生学习方式上进行的大幅度的变革,通过提供学习场景来增强学生的感受体验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美术教师也必须正确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把握好新课程改革下美术教学重心,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向,努力实践、去伪存真、吸取精髓,不断探索和研究特色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中大显身手。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祁国荣.论美术新课程与美术教学改革.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3).
[4] 李永正.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