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兴起了声势浩大的品格教育运动。美国品格教育是目前美国进行道德教育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形式,因此,美国品格教育的复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美国品格教育的复兴是针对美国现代道德教育的困境和解决青少年道德问题而产生的,而我国也出现了和美国类似的道德问题,表现为青少年道德滑坡现象极其严重,甚至出现道德缺失的状况。面对这种情况,美国把解决社会问题的视角及时转向回归与挖掘传统品格教育的思想与道路上。其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理性并深入挖掘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教育文化。
一、品格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要阐明“品格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必须考察什么是品格教育,什么是德育。品格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品格的教育形式,是一种培养人们形成社会需要的具有普遍性的核心价值的道德教育。品格教育是一种与理性主义道德教育相对照的、缘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传统,它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和美德为目的。正如丁锦宏认为“具有人类共同性、普遍性的价值获得,进而形成具有个体主体性的德性品格。”新品格教育虽然是美国传统的品格教育的复兴,即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强调品格训练的传统道德教育途径。但今天的美国品格教育不仅仅是对传统品格教育的简单继承,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了现代化的创新和发展。
“德育”即道德教育的简称。德育概念的界定是我国大陆德育学界长期以来存在争论的一大“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争论主要体现在对德育范畴的不同理解,研究德育概念的学者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德育视为无所不包的范畴;另一种观点认为德育指的就是道德教育,即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笔者比较认同后者,这也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认为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moral education)相一致的,英语中也只有“moral education”与之相对。只有研究狭义的德育才是有意义的,如果德育无所不包,那将是没有任何研究价值的。
品格教育的目的、落脚点与归属点都在受教育者的个体品格形成与发展上。德育指的就是道德教育,即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品格教育与德育归根结底都是“对人”和“培养人”的教育。品格教育实际上是道德教育的一种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品格教育就是道德教育。从相关的文献来看,许多时候品格教育与道德教育是混合使用的。在许多研究美国品格教育的专著和文献中,人们在探讨传统品格教育时,把传统品格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等同的情况很多。
二、美国品格教育复兴的缘由
1.陷入严重道德危机
自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美国社会一直处于道德危机之中,并且正在经历道德衰退。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青少年糟糕的道德状况。利考纳将其主要概括为十个方面。第二,美国社会的道德问题。社会道德危机给了儿童一个恶劣的道德成长环境,青少年出现了许多道德问题。“自二战后,对公共利益的关注日益下降而只关心特殊的和个人的利益,热心于追求名誉、财富和权利而缺少羞耻感,公众人物的不道德行为以及社会舆论和媒体对邪恶鬼魅的迷恋。另外就是没有共同接受的一套标准。”第三,道德共识困境。美国社会处于道德共识崩溃时期,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2.重视科技教育忽视道德教育
忽略品格教育让美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也是美国传统品格教育走上复兴的关键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及后来的美苏冷战动摇了全世界人的道德信念,也彻底改变了美国道德教育的方向,从根本上转变了学校教育的职能和方向,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对美国产生了强烈刺激。学校的道德教育逐渐让位于科学技术教育,教育的天平出现了严重倾斜。此时,道德教育已形同虚设,正如一位美国教师所说的:“在人造卫星和计算机中间,品德被遗失了。”学校道德教育步入荒凉时代也就不足为奇了。对道德教育的忽视,很快就让人们尝到了苦果。1964年美国纽约街头出现的38个人目睹一歹徒追杀一妇人却无一人出来搭救或主动报警的悲剧,这件事引起了美国社会的震动。美国朝野上下纷纷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到底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了?很显然在这一时期美国教育导向科学技术教育,严重忽视了道德教育。
三、我国德育的核心问题:“忘掉了自己的根”
美国品格教育的经验和价值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我们的道德教育主要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我国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道德滑坡”,甚至严重的道德缺失问题。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也出现了与美国同样的在价值选择和究竟信仰什么样的道德价值观念方面陷入迷茫和困惑的严重问题。这是我们要抓住的重点问题。从美国品格教育复兴的过程当中,笔者认为核心问题即“我们忘掉了自己的根”,盲目地对待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在对待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和西方道德教育的态度方面有失偏颇,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认为只要把传统道德教育发扬光大,就能解决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一切困难和问题;另一种观点是“道德重建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是处,应全盘否定。在大多数人对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只是简单否定的今天,特别是针对我国青少年当中存在着对传统文化包括传统道德教育遗弃、甚至简单排斥的状况,充分说明盲目对待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可悲状况,即“忘掉了自己的根”。
四、美国品格教育复兴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1.美国传统品格教育的回归与复兴
美国品格教育复兴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传统品格教育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品格教育作为西方的一种传统道德教育形式,它的复兴与回归反映了美国教育界对传统道德教育因素的重视。近年来,不仅仅是美国,世界各国都非常关心传统美德和传统道德教育。凡是进入现代社会的国家和地区,无论其发展程度高低,都绕不开传统与现代的问题,体现在道德教育上,就是如何处理传统道德教育与现代道德教育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问题。寻求现代社会道德问题的解决之道也促使人们逐渐在传统文化中特别是传统道德教育中寻求帮助,使人们认识到现代道德教育的局限性,认识到道德教育应该关注德性的教育。而我们都知道关注德性的培育正是传统道德教育所追求的,反映了人们对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视。总之,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社会道德问题,人们在不断探索道德教育新途径的同时,也不断地在自己的传统文化中追寻失落的美德和传统的道德教育智慧。美国品格教育的回归和复兴就说明了这点。因此,美国品格教育的复兴告诉我们再不能像以往那样对传统道德教育统统抛弃,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我们应重新正确和全面地理解传统道德教育的本质特征,特别是其现代价值。
2.理性审视我国传统道德教育
究竟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传统道德?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对待人类历史上的文化遗产(传统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文化遗产),既要看到它的落后性,也要吸取其合理的内核。传统道德教育有合理的内核留待我们去挖掘。今天对待传统道德教育,我们需要更多的是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激烈的批判。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道德教育并不随着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被打破而消失,必定存在一些共同的东西。这些共同的东西就可以相互继承、相互借鉴和相互吸收。我们华夏文明几千年,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道德教育传统,这是发展只有几百年历史的美国所无法比拟的。发展只有短短的二百年历史的美国非常重视挖掘其传统道德文化教育,而这恰恰是我们缺少的。当我们很多人遗弃甚至排斥我们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则把学习的目光转向我们中国,而他们学习的重点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发展历史仅几百年时间,但美国人民却非常重视从其传统道德教育中挖掘,更何况我们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华夏文明。美国品格教育复兴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理性审视并深入挖掘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教育文化。
参考文献
[1]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修订版).苗力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8.
[2] 郑复兴.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新品格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 王学凤.多元文化社会的学校德育研究——以新加坡为个案.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5] Madonnna M.O.Murphy,Character Education in America’S Blue Ribbon School:Best Practices for Meeting the Challenge,Lancaster ,Penn.:Technomic Publishing Company,Inc.(责任编辑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