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语教师的意识发展

2011-12-31 00:00:00陆敏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9期


  随着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许多研究者开始把目光转向教师,强调关注教师内心的想法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意识变化,试图通过对教师内在的研究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意识觉醒,已被视为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甚至是关键要素。本文从阐释教师意识发展的涵义入手,分析影响教师意识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此基础上结合外语学科的特点,试图总结外语教师意识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意识发展的涵义
  心理学把“意识”定义为人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觉察与关注程度,按照在行为中的倾向可分为对外的外在意识和对内的内在意向两种。外在意识是指人们在行为中大脑对外界事物觉察的清醒程度和反应灵敏程度,对内在的意向指人们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表现为欲望、愿望、希望、意图等。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对意识进行了定义,弗里曼认为,意识(awareness)是一个人辨别和监控对事物注意的能力。贝利等则把意识定义为在环境中对客体和事件的知觉,包括注意、聚焦和警觉。
  外语教师意识发展是指外语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清醒地认识到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能够自觉地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更新来丰富自己的意识观念,并能在参与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时以开放的心态理解和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提高识别有用信息的能力,加速自身的意识发展,进而促进教师对专业发展的理性追求。
  二、影响外语教师意识发展的教育环境分析
  教师在感受到外部环境对专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后,才会把新的意识理念与原有的意识理念结合起来分析处理,产生改变行为的意向。当前的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教育绿色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提出:“现代教育,应成为‘绿色教育’。”并将绿色教育解释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科学人文,交融生‘绿’”。他还认为,绿色教育有利于以下几个方面:(1)形成正确的追求目标,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2)形成强大的工作能力;(3)形成和谐的同外界的关系。显然,绿色教育倡导的是健康意识、对教育工作的高标准要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为教师理解自身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标尺,是教师专业发展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2.信息网络化
  现代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日益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信息存在、信息获取和信息传播的方式。网络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最庞大和使用最广的信息系统,能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各种信息“一网打尽”,汇集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供每一位网络使用者阅读、比较和选择。信息网络化对教育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率先迎接冲击的是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激励教师的思想更延伸、视野更广阔、思维更敏捷。
  3.专业合作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几乎没有哪一项工作是不与他人合作就可以完成的。专业合作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教师的专业合作可以帮助教师在这种复杂的系统里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获取更多的专业支持,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的加强。
  4.发展个性化
  人作为独立个体,由于先天条件和后天发展的差异,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发展潜能。在社会对人才需求日益细化、多元的形势下,个性化发展变得尤为重要。人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培养强项和特色。当前的教育环境趋于个性化、人性化,个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重视,“个性化发展”成为教育倡导的主流思想。
  三、外语教师意识发展的主要内容
  在确定外语教师意识发展的内容时,必须要考虑外语学科对外语教师特有的要求与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外语教师意识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健康意识、资源意识、合作意识、跨文化意识、研究意识和风格意识。
  1.健康意识
  健康意识有助于外语教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自觉追求健康的专业目标。具有健康意识的外语教师在学习、鉴赏、对比中外文化时,会选择外国文化中健康有意义的部分传递给学生,并对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进行正确解释。健康意识能够促使外语教师与同事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同事间的专业合作。此外,有健康意识的教师更易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
  2.资源意识
  有学者指出,外语教师通过挖掘周边资源来获得专业化的提升是外语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之一。有资源意识的外语教师对资源具有高度敏感性,善于搜索、积累和整合资源。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网络资源、文本资源和人际资源,具备网络条件的情况下,外语教师要发挥精通外语的优势,充分运用互联网上的外文信息来解决问题。图书馆和资料室里的期刊、杂志、报纸等文本资源可以用来丰富外语课堂教学内容。外语教师还应加强人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阔视野和心胸,形成友好合作的个性。
  3.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能使教师的思想处于开放激活的状态,有利于更新教师理念,丰富教师的思维方式。如,有合作意识的教师在开展专业合作活动时,会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与其他教师的不同,进而引发对自身的反思。外语学习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要求,使得外语课堂比其他课堂有更多合作互动的需求,因此,外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合作意识,深刻理解合作的意义并带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4.跨文化意识
  语言本身具有传递文化的功能,外语教师是否有跨文化意识直接影响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对外国文化的理解。邓炎昌、刘润清先生在《语言与文化》一书的前言中指出:“熟悉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得当。”有跨文化意识的外语教师,在阅读原版小说、报纸、杂志,观赏外国影视,浏览网络信息时,会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能丰富外语教师对另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的理解,这些积累能够使外语教学更加丰富、更加灵活。
  5.研究意识
  国内外语言教师教育的研究者都把培养一定的研究能力看作是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进行研究的前提和动力是研究意识的培养和确立。Nunan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人员不再依赖已有的科研成果,而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采取一种科研态度。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大多仍然是在借鉴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成果,立足于外语教学环境下的研究成果还很不足。如果有大量的外语教师具有研究意识,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从事研究工作,将会有力推动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
  6.风格意识
  风格意识是教师个性化发展的前提,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创造性的保证。风格意识可以帮助教师逐渐脱离教学工作的技术层面,体现出教学的艺术性。外语教师接受的是东西方文化共同的熏陶,独具专业特色,应该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具风格意识。徐丽华、傅亚强指出,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体现了教师对各种教学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方式。因此,外语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生评价、课堂管理等方面都可以进行探索和尝试,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
  全球教育系统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教育改革,这些改革中的一个核心就是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在我国,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极大地带动了外语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改善,但是有些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流于表面和单一,对教师内在的意识发展关注不够,研究不足,没有系统地分析教师内在的意识需求,教师难以形成追求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只有教育领导者认识到教师意识发展的重要性,为外语教师创造利于意识养成的条件,开展有利于意识发展的活动,才能更有力地推动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Freeman,D.Teacher training,development,and decision making: a model of teaching and related 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TESOL Quarterly,1989(1).
  [2] Bailey,M.K.,A.Curtis,& D.Nunan.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Self as Source[M].Boston:Heinle & Heinle,2001.
  [3] 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教育研究,2002(11).
  [4]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 Nunan,D.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责任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