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多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并于2011年9月5日起,将商业银行的承兑汇票、信用证和保函等三类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加强了银行流动性管理,抑制了信贷过快增长。虽然我国实行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管理,农信社存款准备金率低于商业银行,但也是连续上调,达到14.5%,流动性趋紧给信用社经营管理带来了一定影响。从目前国外经济形势看,我国仍处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通道之内,流动性从紧的趋势没有改变。农信社需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抢先谋划。
我国流动性从紧的政策短期内不会改变
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世界继续保持经济复苏的态势,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4.3%,低于2010年的5.1%,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增长疲弱,一些国家财政赤字高企,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剧烈,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通胀压力持续加大,一些国家有可能呈现“滞胀”的局面。既要保增长,又要治理通货膨胀,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多数国家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信贷环境仍处于紧缩状态,世界经济复苏由政策推动向依靠私人部门需求带动自主增长转变。同时,主要经济体为刺激经济增长,持续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通胀预期明显,使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我国2011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达到9.6%,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各方面积极性很高,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除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外,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没有明显缓解,主要是物价上涨比较快、通胀预期增强,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多数城市房价还在上涨,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亏损加大,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速将放缓。温总理在2011年第17期《求是》杂志上发表的《论述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指出,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纵观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从紧的货币政策短期内不可能改变。
流动性从紧政策对农信社的影响
对存款的影响
为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我国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缩银根。银根紧缩抑制了存款乘数效应,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降低。2011年6月末,货币乘数为3.84,较2009年底下降0.27;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0.8%,较2009年底下降2.33个百分点;农信社超额准备金率2.9%,较2009年底下降5.88个百分点。同时,在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农村一些企业资金周转率下降,在银行的留存资金减少,“三角债”增加。一些企业因资金紧张而缩小经营规模,或因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减产、停产直至关闭,使农民就业人数减少、工资性收入降低。一些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或根本在银行贷不到款,便求助民间借贷,使一些城乡居民提取存款,农村储蓄向民间借贷流动的额度增加。除此之外,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民间投资增速,一些存款将转化为投资。以上几个方面共同影响,使农村存款增速放缓。
2011年6月末,我国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为80.3万亿元,同比增速17.5%,增速比上年底降低2.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7.5万亿元,同比较少533亿元。为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为增加信贷规模,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竞相揽存,加剧了农村存款市场的竞争。因此,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信用社存款压力很大,存款成本将会增加。
对信贷管理的影响
首先,在当前银根紧缩、民间借贷活跃、民间借贷利率较高的情况下,个别企业和个人使用原有授信,贷款后将资金转借给他人(或企业)使用,而农信社很难通过贷后检查知晓。
其次,为取得资金,个别企业和个人不惜采取多种手段,套取、骗取信用社贷款。这种道德风险很难防范。同时,行政干预贷款、关系人贷款、相互担保贷款将会增加,从而加剧信用社信贷风险。
再次,为实现经营目标,农信社存在扩大信贷规模的冲动。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扶优限劣,将少数规模相对较大、当期效益较好的企业,将目前收入较高的农户、个体工商户作为贷款营销对象,而其中一些农户、个体工商户、企业有存量贷款,再贷款势必造成“垒大户”,会带来贷款集中的风险。同时,因一些客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有的客户经理可能放松贷前调查、降低贷款条件、简化信贷流程,从而埋下风险隐患。
对贷款质量的影响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给农信社信贷管理带来严峻挑战,也使农信社面临不良贷款反弹的危险。一是国际经济低迷,人民币升值预期较高,许多以加工、贸易、制造为主的外向型企业成本加大,出口较少,经营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面临破产的境地,会给农信社带来一些不良贷款。二是房地产价格高企,若房地产泡沫破灭,将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三是个人房贷每月还款额增加,一些自然人因收入有限,不能按时还款,使个人房贷不良增加。四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十二五”规划引导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使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高污染、高能耗、重复建设的企业经营空间逐步缩小,会产生一些呆滞、呆账贷款。五是农村企业多数是微小企业,以传统行业为主,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盈利能力较弱,在融资成本加大、材料成本和工人工资较高的形势下,一些企业面临“钱荒”、资金链条断裂的危险,偿债能力下降,并影响到与之相关联的农户、个体工商户,不仅给农信社清收处置存量不良贷款带来困难,而且会新增一些不良贷款。六是在当前银根紧缩的形势下,一些客户担心还贷后不能继续获得贷款,还款意愿下降,任其逾期。
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是银根紧缩,存贷款利率仍有上调的空间,从前几次调整的情况看,中长期存贷款利差将会缩小,中长期贷款利息净收入将会降低。
二是当前农信社存款准备金率为14.5%,存放中央银行的款项较多,而存放准备金利率为1.62%,超额部分仅为0.72%,远低于农信社平均存款利率,利率严重倒挂。同时,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限制了信贷规模的扩张。受这两个方面的共同影响,农信社的利息收入水平有所降低。
三是在农村金融市场,存款主要来自居民储蓄。由于连续的几次加息之后,缓解了居民存款“负利率”的状态,居民将活期存款转为定期,致使农信社付息成本不断增加。
四是伴随着信贷质量的下降,农信社贷款利息收回率会降低,应收未收利息增加,从而削弱信用社的盈利能力。
五是风险资产的增加,使农信社计提的各项拨备也相应地增加,特别对那些拨备缺口较大、监管指标较差的信用社,冰上加霜,加重了达标升级的压力,很可能在2015年以前达不到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标准。
因此,流动性从紧的政策,不仅影响到信用社的经营业绩,还会影响到新三年达标升级规划的实现,影响到下一步银行化改革。
信用社下一步应对策略
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
通过多种途径,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导向,综合进行分析,围绕风险防控这一中心,研究制订经营战略,因势而变,趋利避害,提高对宏观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对能力,减少对业务、对经营安全的冲击,努力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第一,严把贷款投向,从源头上控制贷款风险。认真学习研究央行《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银监会监管风险提示,仔细梳理,列出风险较大的企业和行业,制订退出计划和措施,确保资金不出“险情”。对不符合投向以及劣质风险客户,坚决不能发放贷款,从源头上控制贷款风险。
第二,认真仔细地做好贷款“四查”,真正“了解你的客户,了解客户的业务,了解客户的风险”,特别是贷前调查,一定要全面掌握贷户合法地位、经营状况、负债情况、信用状况和第一还款来源,严防授信与承受能力不符,严防关联人贷款、跨区贷款,严防骗贷,严防将贷款转借给他人。
第三,积极办理抵质押贷款,确保抵质押和担保质量。
第四,深刻把握贷款新规要义,把控风险点,坚持面签制度,严肃签订信贷合同,完善信贷档案,对符合条件的贷款,必须采取受托支付方式。及时跟踪了解客户贷款用途、经营状况和行业前景变化,持续评估贷户偿债能力,发现问题,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第五,对合作担保公司要加强资质审查,定期评估担保能力,进行动态监测,审慎办理担保公司担保贷款。
第六,积极探索,完善微机控制系统,通过设置障碍和高效的信息沟通,加强对资金进出的控制,加大对资金的监测力度,关注辖内资金运用和需求状况,关注洗钱和非法集资活动,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客户风险损失。
第七,加强员工管理,严防职工利用工作便利直接或间接参与民间借贷。
第八,加大新增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力度,对新形成的不良贷款,实行联社、信用社台账管理,从严问责,从源头上根治不良贷款的前清后增。
第九,借国家调整经济结构之机,调整客户结构,调整信贷结构。要根据国家政策,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确定支持重点和对象,合理把握投放节奏。围绕服务“三农”,围绕农业现代化,创新信贷品种,大力支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大力支持农业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机械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上门营销,重点给予支持。
第十,要加强与其他联社的联系与合作,加大社团贷款力度,支持规模大的优质企业。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建立政策和项目对接制度,寻找合作项目及优势企业,对符合信用社信贷投向、有市场、有潜力的重点项目和企业,积极给予支持。
加快经营方式转型
一是改变经营理念,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处理好支农和防控风险的关系、社会效益与自身效益的关系,彻底改变重外延轻内涵、重放轻收、重放轻管、重收息轻收本的观念。二是改进客户关系管理,细分目标客户,实施差异化管理,稳定优质客户,培育重点客户,拓展潜力客户,限制和淘汰低端客户,提高优质客户占比和贡献度。三是坚持“总量平衡、结构对称、效益安全为重、增量存量结合”的原则,在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努力扩展对公业务、增加活期存款占比、增加自身业务量,降低负债成本;努力增加抵押、质押贷款、中长期贷款,严防贷款过度集中,调整资产结构;努力清收盘活表内外不良贷款,消化历史包袱,提高资产质量。要努力扩大有效投放、增收节支,增加经营收益。四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加快实施战略转型,从主要依赖利息收入的发展模式向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均衡发展的模式转变,提升开展综合经营和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的能力。五是加大资金监测力度,积极办理票据业务;要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约期存款期限、品种和价格,提高收益率;要加强利率分析,有效控制风险,稳妥开展自营业务,提高利息收入。六是细化指标,探讨试行模拟利润考核,引导基层信用社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安全的统一,促进经营方式的转变。
加快改进金融服务
一是继续进行网点改造,打造精品银行。二是开展规范化服务导入,提升营业网点规范化水平。三是通过科技系统升级和流程化,提高业务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四是在方便、快捷、安全上下功夫,改进信贷流程,进一步提高办贷效率,提高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五是大力发展小企业业务,通过加强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制建设,完善“六项机制”,提高小企业信贷技术,有效缓解农村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六是完善服务措施,在乡镇增设ATM机,大力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财富在手卡等业务,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七是认真总结信用社发展经验,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经营的方向和新路子。围绕市场定位,通过细分市场,挖掘并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加快推行利率市场化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利率市场化是一个过程,需要培育各方面的条件,下一步要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动市场化。民间借贷的利率是贷款市场的风向标,远高于农信社的贷款利率。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利用国家金融监管政策,深化贷款利率定价改革,细化贷款利率定价细则,建立科学高效的利率定价机制。强化利率管理分析,准确预测利率变动方向、水平、结构和周期特点,提高对金融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尽量减少因利率变化而引起的负面影响。掌握风险计量工具和模型,对风险做到科学识别和计量;按照收益覆盖风险原则,根据金融市场总体利率水平,以及资本成本、贷款费用、贷款收益、风险差异、同业竞争情况等因素,根据不同的市场及客户信用状况,确定上浮比例,坚决不能为了规模扩张而牺牲定价,也不能以低定价换低风险;要以分散风险和增加收益的目标,逐步与市场利率接轨。
加快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村金融发展的员工队伍
农信社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特别是,注意招聘具备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法律知识、具有经济管理知识的大学生,使他们在搞好金融服务的同时,帮助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和企业提高创业能力、增加收入能力和到期偿还贷款的能力,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信用社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