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电业将告别粗放发展

2011-12-31 00:00:00付志勇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11年9期


  飞利浦收购奔腾电器,SEB继续增持苏泊尔,步步高小家电业务被并购……密集的资本运作凸显了小家电业的整合征兆,这一系列并购事件的最原始动因是什么?小家电业将以怎样的姿态向粗放式发展说再见?
  
  小家电市场备受关注。以美的、格力为代表的家电巨头开始在小家电市场进行扩张。飞利浦全球家居护理业务总部已经迁移到中国上海,并将在华建立厨房电器的本土创新中心,将中国市场地位提升至“全球第二总部”,为补齐生活小家电品类与美的的差距,飞利浦并购了奔腾。
  与此同时,小家电市场竞争越加激烈,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例如:豆浆机产品2010年九阳约占据70%的份额,美的为24%,两家占据了90%以上;电压力锅产品2010年美的占据73%的份额,苏泊尔占据14%,两家占据了87%。在这个趋势下,小家电业内的十强企业也开始退出市场,行业内部整合的趋势非常明显。面对剧烈的行业洗牌,小家电企业该何去何从呢?
  
  资本运作是产业整合信号
  
  小家电行业的巨大吸引力是它引起各方关注的原因。
  一是市场增长迅速,2007年至2010年中国小家电市场销售额分别为:971.9亿元、1102亿元、1175亿元、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2011年一季度全国家电业销售额2696亿元,小家电产品市场销售额则已达到414亿元;二是市场潜力巨大,比照发达国家每户家庭拥有生活小家电数十台,中国的拥有量只有国外的几分之一,而中国广大农村市场还将提供持续增长动力;三是市场利润可观,小家电行业平均利润率在30%左右,几乎是黑电、白电行业的2到4倍;四是竞争壁垒较低,小家电对技术研发能力的要求比黑电与白电弱,小家电没有核心零部件,对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强,不会像黑电那样受制于核心零件供应商;五是竞争强度不高,国外家电企业一般不进入小家电行业,国内家电企业对小家电企业也不是很重视。
  而最近的几起并购事件凸显了小家电行业的整合征兆。
  奔腾被飞利浦收购。奔腾电器过去曾是美的空调代理商及供应商,很早就看到了小家电行业的发展前景,通过做美的、格力、九阳等小家电产品的OEM制造商完成积累后,2003年,奔腾推出自己的品牌,主营生活类和个人护理类小家电。奔腾在电饭煲领域以7.5%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三名,电磁炉、电压力锅分别以5.1%、6.8%的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四名,年销售约10亿元。而这样的业绩与实力很难和家电企业中数百亿级的企业进行竞争,最终以25亿元的价格被飞利浦收购。
  SEB继续收购苏泊尔。在SEB获得苏泊尔绝对控制权后,2010年苏泊尔实现营业收入56.22亿元,净利润为4.05亿元,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同比增长了30%以上。即使如此,苏泊尔依然出售20%股权给SEB,而SEB持股达到71.31%,苏泊尔集团持股则降至11.76%,如果不出意外,明年苏泊尔会完成全部股权出售。
  步步高小家电业务被并购。步步高宣布退出小家电市场后,爱仕达以2288万元的价格收购东莞步步高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小家电业务相关资产,寻求从炊具向小家电领域的扩张。
  
  告别粗放式发展
  
  几年前,小家电行业竞争并不激烈,粗放式发展模式就能为企业获得市场份额与较高的利润,面对行业整合,小家电行业需要从销售驱动、产品驱动、战略驱动等三个层面进行创新,以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得竞争优势。
  1.销售驱动——营销创新
  首先,渠道下移。
  产业整合开始的时候,竞争最惨烈的一般是在重点市场,尤其是重点城市。中国家电行业目前最大的特点是农村市场的井喷,海尔和美的均将营销活动做进了每一个村子,为每一个村子去举办放电影活动和其他宣传活动,每个乡都有他们的服务人员,并能够在24小时内完成售后服务。而小家电市场的销售网点与售后服务并没有黑电与白电那么严格,随着农村市场黑电与白电消费的崛起,由于小家电单件价格更为便宜,小家电市场份额增长潜力应该更大。农村市场渠道下移可以做到每个村子,将终端网点直接放置在农村消费者面前,而每个乡镇则应有中心展示店,市场宣传依据乡镇网点向各个自然村渗透,产生直接销售力提升市场份额。
  美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力拓展三、四级市场渠道,最大的动作就是到处开设专卖店,目前美的在三、四级市场的专卖店数量已近2万家,未来销售网点甚至要达到10万家,将渠道下移执行到底。
  其次,贴近目标消费者。
  小家电产品的渠道与黑电、白电不同,主要集中在商场与超市,更便于消费者购买,而黑电与白电主要依托国美、苏宁这样的家电连锁进行销售。小家电消费者与建材市场目标人群较为相近,为了更贴近消费者,许多小家电企业将建材市场作为一种补充渠道。而笔者认为,购买橱柜的消费者更适合小家电产品的销售,如果能够和橱柜生产企业结为战略联盟,形成两者的跨界营销,尤其是为配合橱柜的颜色生产相配套的厨房小家电产品,将使产品同质化的厨房小家电与整体厨房成为家居生活中的亮点。同时,城市精装房比例逐年提高,作为重点大客户的房地产商,应该成为重点营销客户。
  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比如,夏天是加湿器的销售淡季,龙的加湿器和空调结盟,使加湿器“火”在淡季,通过宣传在开有空调的房间里,干燥的空气很容易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的概念,建议人们为房间内增加湿度,并与空调捆绑销售,挖掘了消费者使用加湿器的新需求。
  再次,组织管理保障。
  产品同质化竞争的时代,比拼的是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将销售决策权前移至市场一线,将更好地为市场提供营销决策与服务,而组织管理变革将成为建立竞争优势的保障。
  美的小家电渠道变革,重在销售平台下移,通过销售平台下移,实现权力下放,使决策更快更准,更有利于营销一线开展工作。美的销售平台下移采用的“厂家+代理商+职业经理人”模式,就是最大程度地整合多方资源,将厂和商结成一个高效运作的有机体。厂和商之间,不是简单的产品代理关系,而是互联互通的联盟伙伴,减少原有意义上的中间层损耗,把各种资源的效率发挥到最大化。还特别用股份捆绑住职业经理人,让其发挥特长,为企业进行长久服务,从而为企业发展奠定组织保障。
  2.产品驱动——研发创新
  首先,产品优势。
  产品驱动背后最为关键的是技术创新,通过技术研发提升产品力,而有竞争力的产品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定位,减少对营销环节的过度依赖。
  九阳拥有豆浆机相关专利100余件,其中2项核心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外观专利。九阳豆浆机在技术上实现了“三代同堂”。这三代技术分别是:无网技术、五谷精磨技术和智能全营养技术。采用智能全营养技术可以做出一级特浓好豆浆,满足追求高品质享受的消费者的需求;采用五谷精磨技术的豆浆机可以做出二级香浓好豆浆,满足大众健康需求;采用无网技术的豆浆机可以快捷地做出三级干豆好豆浆,满足人们随时喝豆浆的快捷需求。这使九阳豆浆机产品能够覆盖所有消费人群,市场占有率达到70%。
  其次,精品策略。
  产业开始整合后,面对同质化产品的竞争,以及众多竞争对手的价格战,区隔竞争对手最佳的方式就是如格力一样的高端专业化。
  厨房及小家电企业方太坚持高端与专业化发展路线,通过技术研发创新,支撑自己“中国高端厨电专家与领导者”的定位。方太坚持每年将不少于销售额5%的费用投入研发,远高于行业2%的平均水平,已经拥有20多项发明专利和300多项其他专利,拥有全球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厨电实验室(包括电气和燃气两个国家级实验室)。拳头产品吸油机突破性技术——“高效静吸”,在将油烟机风量锁定在可以充分发挥吸油烟作用的15m3/min的同时,将噪音从我国相关标准规定的不得大于70分贝降至行业最低的48分贝。如节能产品“多射流燃气灶”,燃烧效率要比普通的燃气灶高20%以上,一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0%。还有如翻斗节水装置来替代传统虹吸弯结构的坐便器,检验数据显示,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使用这款坐便器每年可以节水30吨。可以想象,没有研发上的大投入与成果支持,也就很难有方太的高端定位。
  
  再次,抢占品类。
  生活小家电涵盖种类很多,谁有能力研发出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新产品,谁就将占据品类先机,在消费者心智中抢占最佳位置。如美的的空气净化器与纯蒸炉,容易在一个空白市场构筑先发优势和竞争壁垒,使品牌成为品类的代名词,最大程度地占据市场份额。
  最后,设计创新。
  产品外观设计与工艺水平也是消费者的重要决策因素,有些产品甚至就是靠设计赢得消费者喜爱的。方太的厨房产品强调嵌入式,最早是油烟机、灶具、消毒柜等老三件组成,后来发展为烤箱、微波炉、蒸箱等新三件,使方太产品成套化与系列化。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设计从外观上看就是完整的一套,而设计的经典时尚可以增加成套化产品的品质和价值,也能使厨房变得更美,演化成为一种生活意境,给予消费者更多的延伸价值。
  3.产业驱动——战略创新
  首先,加强产业厚度建设,提升产品丰满度。
  由于小家电产品涉及面较广,仅仅依靠单产品或单系列产品会存在规模短板,主要体现在规模效益、品牌宣传、渠道建设方面,很难为消费者提供一揽子的小家电解决方案,很难形成消费者黏性。飞利浦并购奔腾就是为了提升产品丰满度:飞利浦在剃须刀等个人护理小家电以及榨汁机、吸尘器和空气净化器等生活小家电上具有优势,通过并购飞利浦有望补齐生活小家电品类,短期内弥补产品厚度短板。
  企业一旦构建了完整的小家电产品系,就能获取战略竞争优势,在终端渠道获得较强的议价能力,并能分摊高昂的入场费与广宣费,能够自建渠道向四到六线市场拓展,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认知会进一步加强,各个产品也能在产品设计、功能互补等方面取得协同。这也是近期小家电市场一系列并购的最原始动因。而美的从去年开始整合小家电业务,主要目的正是为三、四级渠道输血,补齐渠道产品线,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整体竞争能力。
  其次,加大产业长度建设,完善产业价值链。
  小家电产品在未来的竞争中,技术壁垒被突破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这也是国外家电巨头不进入这个行业的核心原因。不过,小家电企业可以通过完善产业价值链来构建本企业的战略竞争壁垒。
  领先或有实力的8MxLvF/3zayqzKxYmhk7xQ==企业可以形成纵向一体化的小家电产业布局,即不仅仅是通过生产小家电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也可向上游延伸直接生产小家电的零件,向下游延伸自行建立销售渠道,创新企业赢利模式,如九阳建立豆浆生活馆和直接销售黄豆,依托整条产业链和竞争品牌进行竞争。九阳的豆浆机的毛利润是30%,而豆浆馆销售黄豆的利润则高达40%,未来如果豆浆机形成价格战,九阳的价格战能力也是最强的,因为全产业链的介入也使得九阳的利润最高。正是由于九阳构建全产业链条的能力,才使得九阳成为豆浆机行业的产业盟主,为巩固这个盟主地位,除去研发投入与专利保护外,九阳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000多家“豆浆生活馆”,使得豆浆产业的产品丰满度与长度均不可撼动。
  
  机遇与风险
  
  在小家电行业的并购整合中最危险的莫过于大企业,船大掉头难,战略回旋空间小,一旦竞争环境出现巨大变化,其所承受的压力会很大。
  路径一:尽快被并购。大企业想直接退出非常困难,因为固定资产投入较大,品牌后期维护工作任务繁重,最佳的办法就是尽快被并购。而大企业被并购应该是越早越好,原因在于行业内有实力做领导者的企业只有那么一到三家,一旦它们完成战略并购任务,并购需求也就停止。而且越早价格越高,一旦行业竞争格局重新确定,被整合出局的企业也就无人问津了。
  路径二:整合提速。如果大企业想成为行业领导者,想成长为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企业,应该明确自己将面对哪些竞争对手,依次对行业内关键成功要素进行对比,自己是否有机会、有能力与有时间赢得市场竞争,这个判断是企业最大的风险所在。如果企业确定有信心完成这样的竞争,就应该从产品研发、产品线布局、销售能力、产业链打造、产品质量、内部管理提升等多个维度强化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甚至加入到并购战中,通过并购最快速地获得资源与能力。
  路径三:专业化发展。是上述两种路径的中间路线,企业一旦不能进入前三,且前三名的集中度仍有继续提升的趋势,那么行业前十中的企业,应该尽快确定企业的差异化发展战略,走专业化发展路径。虽然很难与行业领导者发生直接竞争,但由于小家电行业产品品类众多,可以集中在某个品类上进行重点突破,如家电企业中的格力做空调,又如小家电中九阳做豆浆机。
  那么中小企业该怎么办呢?
  路径一:揩油阶段。如果中小企业确定退出,那么企业可以不再投资,此时小企业最佳方式是利用现有产品获取最大利益,作为中小企业应该去开拓低级别市场,如中国的四至六级市场,在这些低级别市场不但市场容量很大,竞争也不激烈,企业能够获得额外收益。
  路径二:差异化生存。如果中小企业不想退出,在整合的行业环境中,中小企业的最佳生存方式是差异化求生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价格差异化,即与行业领导者的定价进行差异化区隔,避免直接竞争;二是渠道差异化,与主流销售渠道避开,如厨房小家电直接与开发商进行联合,在精装房中获得市场份额;三是功能差异化,产品功能与主流功能不一致,满足一小部分细分市场的需求,或者功能简单化,支持销售价格低端化。
  小家电的行业整合已经拉开了序幕,笔者认为,小家电行业内的各类竞争者,均应尽快思考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前瞻性地找到最佳生存方式与发展模式,使企业成为行业整合的受益者,而不是行业洗牌的受害者。
  
  (作者为北京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
  (编辑:马可2008_mak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