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信息量以成千上万倍的速度增长,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多种信息资源的需求,然而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却相对较少。档案资源作为人们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社会信息资源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储量大,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长期以来,广大档案工作者兢兢业业,勤奋工作,收集、整理、保管了大量的档案资料,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其中不乏大量科技含量很高的社会经济、科学文化信息。但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这些宝贵的档案资料长期闲置,成为“历史资料”,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信息披露手段,相对社会发展而言,严重滞后,其内在价值被湮没了,致使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很低。
很多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如何开发、利用面临着新的挑战,也成为广大档案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当今,网络的方便性、快捷性已被社会公众所认同,档案网络化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复合型人才建设,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档案管理队伍。
人才队伍建设是各级档案部门的当务之急,特别是搞好现阶段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人才问题更为突出。因此,我们必须要把人才的培养和合理使用放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首要位置。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这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适应现代档案管理的专业队伍,使他们更好地运用档案专业知识,整理、编研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提供给社会,服务于大众。
二、实施部分纸质档案资源数字化转换工程。
几十年来,各级档案部门收集、整理、保管的档案资料,大多是纸质的档案信息,无法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建设,才能突破传统档案利用模式的种种局限,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我们的首要任务应该是,针对馆藏现状,优先考虑将具有较高价值的珍贵档案、特色档案和利用率高、需求大的常用档案,进行数字化系统处理,以适应网络环境下对档案信息的存取方式,为实现网络运行和数据共享准备条件。要大力倡导自动化信息管理,彻底改变以往的落后的手工操作方式;加强对现行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管理,确保电子文件的归档率。
三、建立特色档案数据库。
针对馆藏档案资料的特点,或以地方、文化、人物为特色,或以民族、历史事件、时代为特色,抓住档案馆本身占有某方面资料内容丰富的优势,侧重开发,深入挖掘,进而整理编研,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如建立地名数据库、历史人物数据库、科技成果数据库等具有自身特色的专项数据库,对于这些特色档案资料,借助计算机形成数字化信息,借助网络公布给社会,满足社会对专业信息资料的需求,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馆藏,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四、推进馆藏档案的网络化发展。
档案的网络化具有方便性、快捷性、连续性和跨越时空的特点,突破了传统档案管理的限制,但档案网络化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根据用户需求,构建资源丰富、功能齐全的档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