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四旧

2011-12-31 00:00:00吕新民刘江茹王艳红
档案天地 2011年7期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决定行动,没有革命的思想,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的重大社会变革,无不以思想的鼓动为先导,获得多数或大多数人的支持,通过建立巩固的思想阵地和统一战线,进而实行社会变革的主张或者加强政权的统治力。孔子周游列国极力宣传自己的主张是如此,秦始皇“焚书坑儒”、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戊戌变法”中“变”与“不变”的争论、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等都是如此。新中国建立后,“文化大革命”中也有着这样一个思想文化上或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要求,尽管其社会的实践被后来的历史证明是错误的,但它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若用一个简要的词语概括这段历史,那就是与“立四新”相伴而生的这样一个历史的名词——“破四旧”。
  “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首先提出了“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所谓不破不立,在“破四旧”提出不久,又提出了树立无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的“立四新”的口号。1966年8月1日至8月12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进一步肯定了“破四旧”、“立四新”的提法。8月18日,首都红卫兵开始走上街头“破四旧”。他们把基于思想文化上的破旧立新,简单化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一系列物化形态的破坏行动。8月21日《红旗》杂志第11期发表评论员文章《向革命的青少年致敬》,紧接着,8月23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题为《好得很》的社论。社论认为:许多地方的名称、商店的字号、服务行业的不少陈规陋习,仍然散发着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气息,毒化着人们的灵魂。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对广大革命群众、千千万万红卫兵,举起了铁扫帚,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把这些代表着剥削阶级思想的许多名称和风俗习惯,来了个大扫除的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破旧立新的革命行动,闪耀着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新名称、新风俗、新习惯的诞生是为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增添了无限的光彩。随后,“破四旧”的运动迅速向全国蔓延开来,上海、天津、杭州、武汉、广州、济南、郑州、南京、福州、哈尔滨等几乎所有省会城市和相当部分中等城市,也开始“破四旧”。“破四旧”主要表现在:
  一、改换名称(字)。把所谓带有“封、资、修”色彩,带有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名字,例如什么“梅、兰、竹、菊”、“春、夏、秋、冬”的,或者带有孔孟之道特征的“仁、义、理、智、信”等的,都改为“革命化”的名字,以实现处处是革命的标志和文字,处处是革命的语言和歌声,让每个街道,每个商店,每个行业,都成为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学校,成为宣传、执行和捍卫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使革命的人民永葆青春。一时间,到处都在改路名、店名、厂名、人名、地名、医院名、学校名、电影院名、车站名等,到处都在砸旧招牌。什么“向阳”、“群众”、“东风”、“战斗”、“人民”、“永红”、“红卫”、“宏伟”、“为群”、“东方红”、“工农兵”等名词,最为流行。如路名改成“反修路”、“东方红大路”、“反帝路”、“援越路”、“光明路”、“光辉路”、“光芒路”、“光耀路”、“光华路”、“人民路”、“中山路”;医院、商店改名最典型的是北京的“王府井”被改为“北京市百货商店”,“东安市场”被改为“东风市场”,“协和医院”被改为“反帝医院”,“同仁医院”被改为“工农兵医院”,“亨得利钟表店”被改为“首都钟表店”,“全聚德”也被正式换上了“北京烤鸭店”的新招牌;学校的名称被改为“战卫学校”、“红星小学”、“长征小学”,甚至连人名中的“文”字改成“武”、“宗”改成“忠”,等等。
  二、革新生活方式。在“破四旧”运动中,一切带有“封、资”色彩的生活方式,都是必须革除的对象。于是,全国各地到处都发生了这样的现象,人们的衣着、发型和传统的生活方式被迫改变:老太太头上卷起头发的“小萱”被剪掉,像姑娘一样留成了小帽缨;连老人的胡子也被当成“四旧”来革除;大姑娘,小媳妇留的大辫子、烫发被剪掉,都留成小分头;姑娘们都不穿花衣服,和男青年一样,走在大街上男女分不清;“飞机头”、“螺旋宝塔式”等稀奇古怪的发型受到严重的谴责;小裤脚被剪掉;裙子、喇叭裤、筒裤、牛仔裤、牛仔衫等各式各样的西式衣裙都不许穿,否则,就会被用剪刀把裤腿从下到上给豁开,让你无法走路,哭笑不得;限令服装、皮鞋店停止出售“奇装异服”,甚至西餐店也被要求停止营业;许多地方还不许穿尖头皮鞋,否则就被责令脱下,赤脚走路,或是高跟鞋被削成平底鞋;香水、花露水、雪花膏、西洋雕塑也被看作“资本主义的东西”,香水不许使用,花露水、雪花膏被倒在河里或臭水沟里,西洋雕塑被砸毁;取消剪指甲、美容、摩面、洁齿等服务项目,停止销售具有“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色彩的化妆品等;养花种草、摆放花盆是封建阶级士大夫、资产阶级公子哥玩的,是旧社会留下来的,也属“四旧”的范畴,因此大量的花盆被砸掉,大量的名贵花草如兰花、君子兰之类被铲毁或拔掉,大片花圃被铲掉改种玉米、菠菜等。随着破“四旧”运动的深入,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多。有的地方提出,要求改变我国的现有交通规则,要变右侧通行为左侧通行,他们说右侧通行,是右派分子们的规则。在中国这样的革命国家,应该是左派处处通行。同时,他们还提出交通路口的指示灯也有路线问题,因为交通规则说明,红灯停绿灯行这也不符合左派的要求,红色代表革命,黄色代表资产阶级,怎么能红色一出现就停止呢,怎么处处与红色作对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红灯行、黄灯停才对。
  三、革除传统的风俗习惯。破除旧风俗和旧习惯是“破四旧”的两项重要内容。认为对旧风俗和旧习惯中存在的大量带有“封、资、修”色彩的东西,决不能小看,它们是封建阶级、资产阶级复辟的大门,是培育修正主义的温床,要堵住一切钻向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孔道,砸碎修正主义产生的温床,就必须彻底改革旧的风俗习惯,决不留情。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革命的新风尚。1966年8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向红卫兵致敬!》的社论,指出:他们上阵以来,时间并不久,但真正地把整个社会震动了,把旧世界震动了。他们的斗争锋芒,所向披靡,一切剥削阶级的旧风俗、旧习惯,都像倒垃圾一样,被他们扫地出门。运动中,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庆典和流传千年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遭受了空前的质疑和破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耳熟能详的传统节日被批判;文化艺术遭受空前浩劫;风水、黄历等一些早就是“封建迷信”的东西被彻底封杀;婚丧嫁娶、过年过节之类活动也统统实行“革命化”,过春节不拜年、不贴春联,贴的都是“语录”,清明节不许上坟,丧事不许孝子贤孙披麻戴孝,走亲访友、别人结婚时最时兴的就是赠送“宝像”、“红宝书”,在婚礼上新郎新娘不是互致爱意,而是共祝“万寿无疆”、共同学习“语录”,一起“愤怒声讨走资派”;大家都穿风格类似的衣服,剪相同的发型,衣服裤子上打补丁,尽量把自己打扮得看上去更艰苦朴素、更光荣。同时,各家各户的灶王爷、财神爷、关帝爷、菩萨奶奶等神位的画像、塑像、香炉、蜡烛以及家中存放的家谱、画有迷信色彩图案的家具、用具等亦被全部砸毁或烧毁。
  四、废毁文物和焚书。破“四旧”运动如火如荼的开展,使得文物古迹、图书字画等文化遗产,均成为“革命”对象的重中之重。各地红卫兵竞相效仿,以打擂台似的相互竞赛,冲击寺院、土地庙、龙王庙、氏族祠堂等古迹,捣毁神佛塑像及供奉用的物品、牌坊石碑、寺庙、古墓、园林等文物古迹,砸毁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古玩、器皿、饰物和现代仿古工艺品、带有龙虎狮象浮雕的建筑物、家具、工艺品等,查抄、焚烧散存在民间的珍贵古籍典藏和名家字画、龙袍戏装及凤冠、玉带、朝靴等道具,凡有百鸟朝凤、龙凤朝阳等图案的丝绸衣被也难逃被烧掉的厄运,龙凤皆属“四旧”,“龙的传人”更无人敢提及,甚至抓人、揪斗、抄家,以赶走牛鬼蛇神。有的还跑到田地里把千百年遗留下来的历史名人老古坟挖开、平掉,并把那些龟驮石碑、碑文、石人、石马俑群等统统砸了个稀巴烂。用油漆或者黄泥浆涂抹壁画,是“破四旧”一大特色,新疆千佛洞内大量珍贵的艺术的壁画中的人物的眼睛被挖空,或干脆将壁画用黄泥水涂抹得一塌糊涂而使之成为废物,即是毁坏文物的典型事例。在这一过程中,除大量文物古籍被砸烂、焚毁外,被查抄的文物,还大量被当时的外贸部门作为工艺品“收购”用于出口换取外汇,造成了至今难以准确统计数量文物的流失。与此同时,那些出自苏联、东欧、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家的小说也被宣布为“修正主义”、或“帝国主义”、“反动派”的“毒草”,是“资产阶级”或者“修正主义”“黑线”的文艺作品,除了给予批判之外,还要彻底予以清除,以免其继续毒害广大群众特别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于是被悉数扔进火堆,在熊熊的烈焰中化为浓烟和灰烬。在“砸烂旧世界”的行动中,书店里除了马列著作、毛泽东选集和鲁迅著作等少数书籍之外,其他都被列为“四旧”烧光了,有的地方甚至连《红岩》、《红旗谱》、《红旗飘飘》、《欧阳海之歌》、《十万个为什么》等这样的革命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也一概未能幸免。
  1968年毛泽东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热潮兴起,“破四旧”运动也随之逐渐消失。
  总之,“破四旧”运动,对于当时以农村为主导的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它破除了封建迷信,根除了延续中国社会几千年的赌博、吸毒、卖淫、嫖娼等毒瘤,荡涤了根深于中国社会各个角落的污泥浊水,净化了社会文明。另一方面,它也造成了社会生活的混乱,财产、文物的损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面貌带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毁灭性打击。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多的文物散落民间,而很多祖传的器物常常是皇家旧藏,极富历史价值,甚至可能是国家的顶级文物,但运动中,人们为了防止抄家时被查出而受牵连,亲手毁掉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物,这些文物永远地消失了,对国家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维持了几千年的家谱体系几近完全摧毁,也对中国文化历史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目前,中国各地一些文物得不到相关部门重视,甚至依然遭到以开发为名义的破坏,这是当年“破四旧”以及“文化大革命”对当代部分人思维严重错误影响延续的后果。要知道,破坏很容易,但是要恢复起来,却很难很难,“破四旧”应该让今天的我们好好反思,汲取其惨痛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