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是一种小确幸

2011-12-31 00:00:00庄雅婷
现代妇女 2011年7期


  心灵所携带的信息是骗不了人的,由灵魂带来的温暖感,一定会营造出某种舒适的气场。所以,我们经常这样形容一个女人:她看上去很舒服,她让人感到温暖。
  我的师兄李海鹏曾经写道:“陈丹青先生第一次去美国,大吃了一惊:街上的年轻男女,人人长着一张没受过欺负的脸!我猜陈先生忘了说一句话,就是那还是一些不准备欺负别人的脸。”受欺负的脸长成什么样,我还真不太能端详得出来,但不快乐的脸我是见多了。走在街上,你会发现很多人面无表情如一块冰冷的铁板,更有眉头紧锁尽显压力庞大者,还有各种幽怨、愤恨、欲望强烈的面孔,让你觉得,原来我们格外热爱那些纯真幼稚的面孔,只是因为他们有着阳光和开心的气质。
  那种带有淡淡的、会心微笑的面庞,是需要修炼的。我现在比任何时候都同意一句滥俗的话:“相由心生。”有些貌似俗透的话,却无限接近真理。比如“30岁之后要对自己的相貌负责”这种。一个内心纠结拧巴的人,如何才能给你一个自然顺畅的微笑?一个内心温暖的人,又怎么会让自己一直面无表情?虽然有人擅长在生活中表演,但心灵所携带的信息是骗不了人的,由灵魂带来的温暖感,一定会营造出某种舒适的气场。所以,我们经常这样形容一个女人:她看上去很舒服,她让人感到温暖。
  其实这种感觉很难用言语精准表达,就像身体一样——当你健康的时候,你不会明确感觉到某个部位的存在或机能的运行,只有当某处有问题的时候,你才会感到它时刻被强调。温暖也是一样,你舒服地沐浴在春日的暖阳中,有轻柔的风掠过,你不会发出“真暖和呀”这样的感慨。这就好比一条同样轻柔的羊绒披肩、母亲的怀抱、恋人的拥抱、回家时看到的一盏灯光、冬天路边的烤白薯摊儿,有一种自然而然、天经地义的温暖之感。如果需要诠释,或者需要提醒自己珍惜这一切,那只能说明,温暖已经成为奢侈品,温暖已经离你远去。而寻找回来的过程可能是艰辛漫长的,就好像仔细调养那患病的身体和心灵。
  温暖是一种小确幸。微小的、确定的幸福。轰轰烈烈的干柴烈火虽然壮观,但太容易灼伤人;而冰冷,很显然和理智与现实紧密联系,更有可能是一种保护色。如今,每一座城市都急吼吼地想成为国际大都市,唯一的价值体系是成功,言必谈政治经济和意义,温暖变得可有可无,被视为小情调、小清新、小文艺的锦上添花。所以,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点儿像无坚不摧的钢铁战士,冷冰冰、硬邦邦的。虽然有可能只是外壳如此,内里依然是柔软的。而温暖就在那儿,一直不温不火,显得太过平常。不拧巴、不激烈、不出位,如一粥一饭般平实朴素,平凡得不值得过多关注。慢慢地,我们的生活充斥了压力、焦虑、奋斗、拼搏这样的词,温暖就真的变成了一种奢侈品。
  可它真的是微小的确定的幸福啊。那么容易实现,那么容易打动人心。你只要放低自己,放过自己,就很容易得到。温暖感的营造根本不用很昂贵的东西,一张亲手写的卡片,一条亲自织的围巾,一杯恰到好处递到手中的茶,一把细碎的小野花……而温暖往往是非物质的,一个拥抱、额头上的一个亲吻、小动物亲密地依偎过来的姿态、朋友一句鼓励的话语……这听起来俗套吗?也许,但就是这些东西让你感觉到爱和被爱,感觉到自己是在真真切切活着。一个时常感觉温暖的人,脸上一定是会有笑意自然溢出的。而一个让人觉得温暖的社会,街上行人们的表情会更轻松愉快吧。
  人性的温暖一定是伴随灵魂而来的。传说灵魂是21克,那么,要是能少一克宏大,多一克温暖,人生会不会显得更有质量?■
  (摘自《豆瓣网》) (责编 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