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开始的“中国概念股”暴跌的势头仍在继续。
中国概念股之所以暴跌,是因为这些公司最近曝出了一连串的造假丑闻。自2010年12月以来,已有8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被摘牌。2011年3月以来,24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审计师提出辞职或曝光审计对象的财务问题,19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遭停牌或摘牌。
中国概念股现在还不是全军覆没。早期上市的“新浪”、“百度”等少数“明星股”依然备受各类投资者关注,交易活跃,估值持续高涨。大量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是中小企业,他们数量众多,市值微小,大多依靠反向收购借壳上市。现在这些公司连续曝出的丑闻使很多中等市值公司受到牵累,当然这些中间类公司本身质量稍逊,有些甚至与一些欺诈的借壳上市的小公司一样具有欺诈行为。最近被纽约交易所停牌的“东南融通”就是这样一家在美上市公司。
因为美国股市审核较严,中国国有企业在美国上市的不多,但这不等于美国股市就不看中中国国有企业,或者有着浓厚政府背景的中国上市企业。东南融通是一家位于厦门的金融软件制造和服务公司,为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金融行业,以及大型企业财务公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软件产品,业务稳定、利润可观。其在美上市后受到追捧。近日,却因账务造假遭遇境外审计机构辞职而被揭露。
这种情况其实在国内也是很普遍的。不管在哪里上市,能够上市的企业都具备政府背景,都是“路路通”,与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与会计审计等专业单位,都有着良好关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商品还为自己的外观自惭形秽,那么90年代之后中国商品已是包装过度了。上市公司通过专业包装,外表鲜亮,里面的稻草,外人就无法知晓了,只是苦了不知内情的中小投资者。
不过,正像外国投资者不喜欢国有企业却喜欢国有企业的垄断利润一样,外商同样有不肖的中介。遭停牌或摘牌的在美中国上市公司大多是通过反向收购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其中不少就是通过外资中介。
借壳上市,中国公司可以讲是驾轻就熟了,中国资本市场上有大量借壳上市的上市公司。借壳上市过程中猫腻实在多。所谓“壳资源”,说穿了一钱不值,只是监管部门手中的一个可多可少的指标。“壳”的原所有者多半是有不能了账的困难而出让“壳”,在得到所属政府或部门的允许或默许下,把难了的账撂在“壳”里,而接盘者则必须把那些难了的账烫平,打扮包装漂亮之后再到资本市场上去融资。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借壳上市几无没有猫腻的。
去美国市场借壳上市,少了政府支持,多了外商中介。这对造假者来说需要更多的包装、更漂亮的打扮。好在美国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为审计师预留了空间,一旦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被其他机构或个人揭露造假,其审计机构也难辞其咎,无法用语言、文化、制度、距离等方面的理由卸责。
现在有那么多中国在美上市公司被揭造假,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声誉,影响了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上融资,其损失是难以用简单的金额来计算的。不过,这些丑闻的揭露,以及由此而来的中美两国证券监管部门将在数月内达成一份跨国监管协议,双方在对方境内享有同等的监管权,可能有助于我们借鉴美国的监管经验,打掉中国资本市场上习以为常的造假行为。
(摘自《上海商报》 作者:郁慕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