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组诗)

2011-12-31 00:00:00田春雨
诗潮 2011年9期


  田春雨,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驻马店市作家协会理事,西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品曾发表于《绿风》《诗选刊》《散文诗》《诗歌月刊》《星星》等刊物。曾获《绿风》诗歌大赛优秀奖、驻马店市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等。作品入选《河南诗歌2009》《中国网络诗歌前沿佳作赏析》《2008经典诗选》《中国网络诗歌精选》等选本。
  对于乡土的诗歌写作,众人似乎都在奋笔书写,而真实的情感一旦被夸大被扭曲,也就失去了所谓的乡土的“真”和“爱”。无论何时,我想乡村都是诗人最后的栖息地。霍俊明说:“把一首诗写得像‘好诗’,并不困难。把一首诗写得有时代生存和生命的活力,才具有真正的难度。”田春雨的诗随意而真诚,纯挚而不做作,在一种自我感情的抒发中彰显着深刻和思考,当然也就有了生命的活力。
  ——丁东亚
  风吹……
  风吹一次,万物的腰
  弯一次,如影随形
  从春天发出的绿色短信
  直到秋天,才完全读懂……
  如晃动的虫鸣,这一滴滴露珠
  把梦全部还给泥土……
  最后一缕阳光
  藏在心底,草根揣着羊咩过冬
  风搬运着雷声
  爬下山坡,风,缝补着一道道山谷
  给土地洒满预言
  给河流一卷《道德经》
  每一截光阴都尘封着一枚小小信笺
  秋风钻进去,春风拐回来
  
  弯曲,弯曲
  
  不仅仅包谷叶清醒地弯曲着
  不仅仅是我的脊梁清醒地弯曲着
  在秋风中,一滴晨露
  又一滴晨露,相互关注
  给黎明前的寂静
  增加弹性……
  从蛐蛐委婉的清唱弯曲,我仰望
  沿蚂蚱跳跃的弧线弯曲,我沉默
  我的仰望,秋高气爽
  我的沉默,云卷云舒
  绕过半亩方塘,开垦一片荒地
  种下蔬菜、芝麻、大豆、高梁……
  日落日升,鸡鸣的弯曲
  有些沽名钓誉……
  村子里的岁月
  如炊烟一样,散淡,从容不迫
  这个一心想要离开故土的年轻人
  最终还是默默返回安静的家园
  
  炊烟
  
  从泥垒的锅台里,拔不出最重的那一缕
  姑且命名为沉默……
  一堆堆柴火垛
  围着村落,聚拢人气、流言和花事
  从土语里掉落出灰渣
  这些火焰的虚像……
  想要表达什么
  就表达什么,最轻的——
  随风散布着
  小道消息,沿田埂奔跑到秋后
  
  慢,慢
  
  把时间一秒一秒地过着
  像旧螺丝一样,对生活一知半解
  一点一点,用锈作信封
  经过了秋风郑重其事的测量
  忽略不了草叶从春天伸到秋天的长度
  把错字和失误一个一个修改过来
  费尽心思,慢慢安静地
  浪费一张张白纸,以及白纸上的信仰
  那些在印章下,一群群卑微的真面孔
  不在乎砍伐了多少棵树木
  多少根深蒂固的沉思,无法还原……
  把人生一分为二,不要哲学和逻辑
  关注弯路,还有另辟蹊径的一部分词根
  和话柄,堵塞流水上的桥洞
  让上半生抓一只蚯蚓耕地
  不在乎余粮、秤钩,剩余多少尘垢
  下半生赶一群蜗牛缘木求鱼
  不在乎雨水、阴影和愧疚(——它们到底
  有多重?)
  除了数星星,除了数羊,除了数矛和盾
  那些废弃的铁轨,数不清的枕木和路碑
  到底要把这辆火车搬运到哪里……
  
  故园吟
  
  挪动着旧瓦房,阳光的梯子从东山墙
  爬上西山墙
  挪动着被蚂蚁拖回家的口粮
  枣树下的绿荫比虫鸣稀
  秋风绕着拴马桩转了一圈
  又转了一圈,多少条蚯蚓钻出村口
  曾用弯月挖掘一眼水井
  我挖出了泥土里的方言、隐疾、花生、
  土豆……
  红薯沟悄悄裂了缝
  命运的秘密被蚂蚱藏在秋后
  我举起铁锹
  十月擎起铜号,使劲向坡上吹
  吹得黄土地的心事炸豆响
  吹开芝麻的院门向阳晃荡
  还要从岁月深处搬来一块块石头
  压住草丛、井盖和信纸……
  压不住粉碎我心头悲凉的铁齿耙
  发动机的抑郁症被寒露打湿了
  红薯藤还会深入包谷地
  南瓜秧还会探出小菜园
  
  芦庙的月亮
  
  在这半亩小菜园里
  深秋的月光,缓慢地给一畦畦静谧添注荒凉
  风,微微地沉吟
  像刚刚从《诗经》里流淌出来
  鸟影从村庄的上空掠过
  给旧院落留下了隐私、杂质和犬吠
  用一把镢头,从土地里刨出芋头的孤独
  却不能完全挖出地瓜怀抱的苍茫
  秋虫忧郁的清唱
  把往事里潜伏的南瓜秧一寸一寸地引申
  背负墙头草左右摇曳的影子
  被一缕青烟久久地缠绕
  缠绕
  给命运一个剪影——碗口大的疤痕
  悬挂夜空,把小小的芦庙照得几乎和心窝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