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机械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究

2011-12-31 00:00:00章若冰
职业 2011年13期


  摘要:职业学校在搞好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为就业做准备。为了使技工学校的教学工作更充分地体现这一特征,或者说,为了使技校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职工的转变,走教学一体化的路子势在必行。本文对一体化教学有一定的研究,也深刻体会到了一体化改革的成果。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一体化改革
  
  近年来,随着普高教育的普及,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严重下滑。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同学的厌学情绪强烈,尤其是理论课程难以推进,经常是老师在台上讲得累,学生在下面睡。如果在教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已很难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同时,随着先进制造业的蓬勃发展,社会急需一大批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人才,机械专业的教师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企业生产,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在这样的挑战下应运而生。
  所谓一体化,是指专业理论课教学和生产实习教学由同一个教师担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同时又担任专业理论的教学任务,或专业理论教师同时担任生产实习教学任务。一体化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它有别与项目教学法或任务驱动法,是从课程体系和管理体系等方面都不同于以往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一、建立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什么是一体化课程,简单说就是将起源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为学习内容,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例如,以前课程是互相割裂的,比如切削加工专业一年级要开设金属材料、机械制图、公差等专业课程,上完理论课,然后再上实习课。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学生理论课不愿上,实习课又觉得时间不够,理论和实践联系不紧密,理论课学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来。而一体化课程中理论和实践联系就很紧密,只有零件的加工这一门综合课。举个例子,学习车削传动轴时,学生在之前并没上过金属材料这门课,而加工这个零件需要这方面的知识,一体化老师这个时候可以讲这方面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对专业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的整合,打破了传统的单科独进式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
  一体化教学方法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手段。何谓一体化教学方法?其基本点就是将“讲”“训”“考”融为一体。具体地说,“讲”要与“训”联结起来,边“讲”边“训”,或边“训”边“讲”。“讲”知识点,“训”知识点中的技能点。尤其是“训”,要做到“三步曲”——教师教学生怎么做、教师指导学生怎么做、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做。同时,“讲”“训”要与“考”结合起来。“考”是对讲”“训”客观、综合的评价,是一体化教材的教学要求,是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要求的措施。一体化考核注重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三、组建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类型界限在不断淡化,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界限在不断弱化。只会根据课本讲理论的教师已不受学生欢迎,而受学生欢迎的正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操、实习和实际生产的教师。因此,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是培养或拥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建立与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为更快地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进程,定性和定量评价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制定一体化教学的评估标准势在必行。其包括一体化教学效果的测评标准和教师一体化教学能力的测评标准,前者旨在考查培养的学生能否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即学生毕业后能否符合就业条件,成为企业或单位所需的人才;后者旨在解析教师一体化教学能力的要素构成及其指标,从而衡量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的强弱优劣,以便不断提高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海超.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机械职业教育,2004第10期.
  [2]黄远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机械职业教育,2004第10期.
  [3]王渔洋.一体化教学中专业理论教学方法研究.科学教育家,2007年第7期.
  (作者单位:新余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