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应该是保

2011-12-31 00:00:00李杭洲
考试周刊 2011年85期


  摘 要: 作者认为,老师不应该做学生的保姆,而应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动脑 创新
  
  一些学校和教师的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让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到掌握知识上去了──就是让学生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学生成为做题和记忆的机器,不会思考,不懂独立。老师成了学生的保姆。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以后的学习。先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如图所示,质量为M=4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木板的右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μ=0.4,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8N,铁块在长L=6m的木板上滑动,取g=10m/s。求:
  (1)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左端。
  (2)在铁块到达木板左端的过程中,恒力F对铁块所做的功。
  (3)在铁块到达木板左端时,铁块和木板的总动能。
  这是高中能量单元的一道普通的练习题。有很多学生只是看完这道题就说要解恒力F做的功,但不知道m的位移,所以没法解。然后就来问我。我就对学生讲,你再往下思考:怎样把m的位移解出来,解位移时要解物体的加速度,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加上牛顿运动定律,这个题不就解决了。学生很顺利地解出了这道题。这说明了学生已经养成了不深入思考的习惯,而不是不能思考,不知该如何思考。这是老师和家长长期做学生保姆的结果。
  人应当首先在思考领域里成为劳动者。在教学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学生,他们或边听讲边做着小动作,或自顾自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或者虽然看着人坐得端端正正的,但是从他呆滞的眼神中能看出他对课堂学习的知识一无所知,这些学习行为是怎样形成的呢?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行为呢?只有当教师让学生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学生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新课改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就要让学生用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中国的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叫用手的人不用脑,所以一无所获。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魏书生也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这是在培养学生自主用脑能力,是素质教育。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找到合适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数学问题或其他学科的问题,然后加以解决。这中间要动脑,要创新,才能有所收获。
  很多老师说,现在的学生只知道做题,不知道用脑。将物理当数学去学,就是做题;将数学当语文去学,就是记忆。这话虽然片面,但也确实反映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注重知识的讲授,一味搞应试教育,而缺乏对学生用脑习惯的培养。
  再来看看历史上的经典时刻。
  1.牛顿的人造卫星设想
  如果地面上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那么它将做自由落体运动。如果物体在空中具有一定的初速度,且初速的方向与重力方向垂直,那么它将做平抛运动。牛顿就曾设想,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则落点一次比一次远,如不计空气的阻力,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而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了。
  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他设想,最简单的变速运动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在伽利略的时代,技术不够发达,通过直接测定瞬时速度来验证一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是不可能的。但是,伽利略应用数学推理得出结论: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这样,只要测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不同位移所用时间,就可以验证这个物体是否做变速运动。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太短,在当时的条件下,用实验直接验证自由落体是匀变速运动仍有困难,伽利略采用了间接验证的方法。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做了上百次的实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时的加速度小得多,所以时间容易测量些。伽利略采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来“冲淡”重力。实验结果表明,光滑斜面的倾角保持不变,从不同位置让小球滚下,小球通过的位移跟所用的时间的平方之比是不变的。由此证明了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伽利略将上述结果做了合理的外推,把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的情况,这时小球将自由下落,成为自由落体。
  附解:(1)铁块与板间的滑动摩擦力f=μmg=0.4×1×10N×4N
  铁块的加速度a==m/s=4m/s
  木块的加速度a==m/s=1m/s
  铁块滑到木板左端的时间为t,则at-at=L
  代入数据解得:t=2s
  (2)铁块位移s=at=×4×2m=8m
  恒力F做的功
  W=Fs=8×8J=64J
  (3)铁块的动能E=(F-f)s=(8-4)×8J=32J
  木板的动能E=fs=4×2J=8J
  铁块和木板的总动能E=E+E=32J+8J=40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