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网络平台的构建

2011-12-31 00:00:00任晶晶
考试周刊 2011年87期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开发中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网络平台的必要性,阐述了中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网络平台开发的原则,并初步构造了中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网络平台的功能模块图,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关键字: 中职学生 个性化学习 网络平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技术开发个性化学习平台正成为一种趋势。我从构建中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网络平台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一、个性化学习的内涵
  个性化学习一方面要求教学工作者在尊重学习者个性差异的前提下,根据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和需求,为学生提供符合其特点的学习策略、方法和资源。另一方面,学习者应根据自身特点,主动接受或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资源,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使自身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发展,弥补自身素质的不足,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开发中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网络平台的必要性
  中职学生在能力、感知风格和学习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为中职学生提供符合个性特点的学习成为必然。网络的传播速度和共享性使学生不但能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学习,还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搜索获取大量的信息,实现初步的个性化学习。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交互性的增强,个性化学习的程度正得到提高。
  三、构建中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网络平台的原则分析
  构建中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网络平台时,既要考虑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特点,又要兼顾中职教育的目标。因此,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授人以渔”原则。针对中职学生学习困难这一问题,在开发中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网络平台时,应教给他们学习的技巧和策略,指导他们确定可行的目标和目标制定的方法。
  其二,友好原则。对学生的评价(尤其是系统自动评价时)用语应注意友好,切勿生硬,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三,就业导向原则。在教学资源上,提供的课件应具有直观性,以示范讲解为主,辅以适当的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其四,适应性原则。个性化网络学习平台应能够适应学习者的特点,能够按照学习者的知识状态、学习风格等要素,为学习者呈现个性化的学习导航,学习内容、学习路线和丰富的学习支持工具等。
  其五,开放性原则。中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网络平台的开发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仅靠某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力量很难建设范围全面的学习资源库,因此平台的开发应具有开放性,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平台的开发建设中。
  四、中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网络平台功能模块分析
  在开发中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网络平台的过程中,应该权衡中职学生和个性化学习之间的关系,不能偏废任何一方。
  图一是我构造的中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网路平台功能模块图,包括学生子系统,教师子系统和公共子系统三个部分,三个子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和学生从公共子系统中登录,系统分析登录者的身份,将登录者带到教师子系统或者学生子系统中。
  在学生子系统中,学生在注册登录到中职个性化学习系统后,系统会初步建立该学生的学生模型和个性化学习界面。针对中职学生学习动力匮乏的特征,在课程的开始阶段,要让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为学习后的自评做准备。同时在课程学习中加入智能答疑模块和及时聊天室,解答学生的问题。课程学习结束后,系统引导学生进入在线测试系统,检测学习成果。根据职业教育重视操作实践的特点,在测试中,应该更多地应用虚拟实验室的考核方式,系统根据学生的操作计分,而不是局限于传统的知识问答。最后系统还会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跟踪,完善学生模型,提高个性化学习的程度。
  在教师子系统中,教师将改良的教学资源,公告、学习技巧等信息发送到公共子系统,学生通过公共子系统便可查看。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管理模块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为学生的学习做出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
  在公共子系统中,主要包括学习资源共享模块、协作交流模块和心理指导模块。其中,心理指导模块是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构建的,有研究表明中职学生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厌学问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兴趣弱,态度不端正,缺乏主动性,责任心低,认知能力差等[1];自尊心问题,他们非常需要别人的尊重。想别人尊重他,而他有时却不尊重别人[2];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不协调,情绪不稳定,学习的适应性较差[3]。通过心理模块的构建,期望能够解决中职学生的部分心理问题和生活困扰。在资源共享模块中包括教学课件,学生作品和经验分享,职业动态和先进个人等信息,以期帮助中职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协作交流模块融入了学生和教师共同的作用,连接了学生子系统和教师子系统,使三个子系统之间形成互动。学生在这里可以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指导,从而营造友好宽松的学习氛围,同时还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资源共享模块中,教师和学生均可以发布学习材料,而且鼓励学生自编教材,发布学习经验和心得,教师对学生发布的学习材料有管理权限。另外,教师应多发布相关职业的前沿信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的新技术和发展动态,紧跟时代步伐。
  五、构建中职个性化学习网络平台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不应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中职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还不能很好地独立完成学习过程,他们需要教师在诸如学习方法、目标上给予相应的指导。在这里,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传授科学知识,更多的则是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教给他们学习技巧和学习策略。同时,通过协作活动功能模块,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仍然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而这是智能系统不能做到的。
  其次,在学生学习完成后,应该给学生提供反思的工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反思的能力,并养成反思的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为以后的转岗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中,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即支持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通过学生互评,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沟通能力。通过教师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形成更客观的认识。另外,采用多层评价的方式(主要应用于形成性评价中),即提供难度层次不同的测试,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难度的测试,这样既保证了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习者的需求,又使学习能力一般的学习者在逐级测试中树立了对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陈玲.中职学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甘肃煤炭工业学校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5,11.
  [2]魏建国,李宁萍.浅析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张素蕙.中职生问题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一邯郸市职教中心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08,5.
  [4]邓辉.网络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5.
  [5]袁和贵.浅谈中职学校网络教学的定位[J].当代教育论坛,2010,(9).
  [6]禹禄君.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个性化教育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