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1-12-31 00:00:00董正防
考试周刊 2011年87期


  摘 要: 本文认为,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以下几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全体学生是教师服务的对象;要热爱学生,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课堂要生动有趣,不能单一化;把握好师生间的距离;备课、教学和研究不能处于孤立封锁的状态;注重学生的反馈。
  关键词: 新课程 学生主体 初中物理教学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继续推进,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努力开展创新教育,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耐心细致地讲解,尽心尽力地进行辅导。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清楚地意识到以下几点。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全体学生都是教师服务的对象。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偏心,不可“满堂灌”,不能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学习从属地位。在课堂中一定要安排学生的活动,激励他们主动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求学是为了能自学。有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独立主动地学习物理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老师才能给学生从事主体活动的机会、形式。学生一旦主动起来,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热爱学生,善于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
  乐于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要及时地肯定和激励。初中学生刚学物理有些不适应,他们往往喜欢哪位老师,热爱哪位老师,也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也特别爱听他的教诲。
  三、教师要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因为学生是复杂的,在能力、兴趣、心理、学习基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教育教学时,对大多数学生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对个别学生要有针对性。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适应的学习任务,使他们都能较为顺利地完成任务,进而增强信心。在心理方面要对学生梳理引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忌千篇一律,空讲道理。
  四、要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
  如果学生经常获得成功,心理就会越来越健康,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强。教学工作之所以要有针对性,并不是指摸准情况来整治学生,而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在设定目标和设计问题的时候,目标不能太高,问题不能太难,否则学生难以获得成功,将越来越灰心。难是不可避免的,但教师可以对之改造,使之变成若干个由浅入深的子问题,让许多学生从中获得成功。教师要以让学生获得成功为出发点,然后创造条件,设置台阶,营造氛围,烘托情景,让学生触景生情,投入到探索、求知的过程中,并获得成功。进行成功教学,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法,助之以成。在学生获得成功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教学教改信心。
  五、结合物理内容,充分利用物理实验,使教学生动有趣,不单一化。
  不要将课上得枯燥、乏味、平庸,即使是习题讲解,教师也可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调节气氛,突出物理本质。因为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必须将课程教学的活动安排得生活化、故事化、形式多样,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等,不时交替活动,经过大脑思考,然后口述、手出,将各种感官协调在一起活动。如果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就易使学生陷于疲劳而进入抑制状态。教师进行课堂设计时一定要遵循丰富性原则,运用“注意”的特点规律,合理预设和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处于积极乐学的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六、掌握好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既敬又亲。
  必须做到“高、低、远、近”。“高”:教师的学问见识要高深。“低”:教学民主、平等讨论,稚化教学,换位思考。“远”:在组织的教学、纪律教育、德育等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有一定的距离。“近”:进行课外活动、文化活动、义务劳动时师生关系要近。
  七、教师的备课、教学研究不能处于孤立封锁的状态。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今时代带给我们的机遇。只有教师们“整体协作,集思广益”,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特点,让整体教育水平迅速提高,形成教学风格。在物理实验活动中,通过“协作实验”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开展比学赶帮,主动创造更多更好的协作形式。学生可培养协作精神,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八、教师在教学效果的反馈中,要及时准确地判断。
  要采取多途径反馈。重点放在一定量的课堂反馈练习上,反馈练习要由浅入深,活化概念,题型适当,题目典型。
  总之,做好以上工作,教师才能在新改革的形式下,实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转变,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转变,超越日常的教育经验,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树立正确对待教育的态度,培植坚定不移的教育信念,提高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才能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获得大量的教育知识,扩大教育工作视野,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