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现场口译》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11-12-31 00:00:00闵玉娟
考试周刊 2011年87期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商业外贸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既熟练掌握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又通晓国际经贸知识和规范的商务英语人才,特别是商务口译人才缺口很大。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应该努力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高职教育改革,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分析商务英语专业的岗位对应群体,以项目化教学为载体,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思路,增强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学实效,走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专业建设与发展之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商务英语专业 《商务英语口译》 精品课程建设
  
  一、背景分析
  1.商务英语人才需求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迎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商业外贸领域也相应地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成为了彼此合作的重要前提。根据我国现有的具有进出口权的公司人才平均比例进行初步计算,我国至少还需要180万左右外贸人才为企业提供各种所需要的服务,而其中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更加巨大。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未来10年里,英语类人才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将是最受欢迎的10类热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抓住对外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的难得的发展机遇,培养与之适应的大批商务类人才。数十年来,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的数目呈几何级增加,这必将使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功底,熟练掌握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又通晓国际经贸知识和规范的商务英语人才特别是商务英语口译人才的大量短缺。目前,在我国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约36万,但从事该行业并拥有外销员资格证书者却不到10万人,其中懂得商务英语的更是少之又少。一般从事外贸业务的公司都应有数名,甚至上百名懂得商务英语的外贸人才,尤其是一批能够胜任商务接待、商务访谈、商务会议、商务谈判、合同签约等商务活动的商务口译人才,可见商务人才需求缺口之大,商务英语口译人才前景大好。
  2.商务英语实用人才状况
  目前,很多外资、合资或国内企业中从事商务活动的人员大多为改行的从业人员,有些人员只有外贸知识,外语能力不足,而有些人员仅有外语知识,缺乏外贸知识,多数从事文秘工作人员或是中文专业只懂写公文而不懂外语,或是外语专业不懂行文。由此可以看出,目前人才市场上缺乏既懂外贸、又懂外语的多功能复合型人才。因此,有一定商贸知识和坚实外语功底的人才、翻译、口译人才和涉外业务专门人才,将成为“紧俏品”。
  近几年来,国家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大力扶持,从中央到地方都给予众多的利好政策。借着5年前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在全国的开展,高职高专趁势而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队伍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以教育大省江苏省为例,在60多所院校中,58所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各学校生源充足、就业良好,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然而,全面开花的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严重同质化的专业背景必将带来激烈的竞争。我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迫在眉睫,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开设刻不容缓,必须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分析商务英语专业的岗位对应群体,以项目化教学和任务型教学为载体,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思路,培养学生的商务现场口译能力,从而增强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学实效,走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专业建设与发展之路。
  二、《商务现场口译》在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这是一门英语语言与商务知识和商务沟通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前导课程是综合英语(第1、2学期)、商务英语听力(第1学期)、商务英语口语(第2学期)、剑桥商务英语中级(第3、4学期),通过这些循序渐进的学习,学生掌握商务活动中所需的英语交际与沟通的实用听、说、读、写、笔译等5项技能,最终为最难的综合性技能——口译技能奠定基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英语与商务知识相结合,为毕业后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涉外商务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有关商务活动的实用语言材料,学生在日常工作中能记录和传递大部分信息,能参加日常会议或是就熟悉议题进行讨论,通过提问或问答交流客观信息,能传达信息源的大致信息,并能在一定范围和难度的商务场景下承担“交替口译”或“同声传译”任务。
  三、同行研究现状
  目前省内高职院校有的已经开设口译课程,有的还没有开设此课程,各高职院校对此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广东省职业学院2006年就将口译课程建设成为省级及国家精品课程,并且投入了200多万元建成口译实训室及同声传译室,该学院主要借助每年“广交会”和“深圳国际家具展”,为学生提供现场实践指导,成为国内高职院中的佼佼者。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时代局限,他们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的阶段,主要采用“口译前(pre-interpretation)—口译中(while interpretation)—口译后(post-interpretation)”的机械操练模式,缺乏校企合作的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指导,也没有就商务英语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进而对口译的授课形式、校内实训模式、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的实际操作进行反思和修订,这正是本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研究的方向。
  本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职业成长。近年来,一大批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注重国际间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国际合作教育迅速发展,不少学院与职业教育理念和实践较为先进的国家如德国、加拿大、英国、美国、新加坡、荷兰等国均有不同程度的合作项目,建立了“海本”、“海外直通车”等各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机制。外方教师参与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外国专家来学院考察、磋商、签订协议、商务访谈等都给广大师生参与、承担现场口译提供了实践机会和教学思路。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仿真学习、在校内真实的商务现场进行口译活动,有助于他们感受岗位特点并促进其职业成长。
  四、本课程建设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1.《商务现场口译》精品课程的建设主要致力于该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最终的显性成果,研究主要应包括以下方面:(1)该课程科学、合理、务实的课程组成模块有哪些?如何修订该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和课程质量标准?(2)如何将项目化教学、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和商务现场口译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完善商务英语口译实训质量标准?(3)根据相关企业岗位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有哪些核心能力?现场口译能力在学生职业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完成来自外贸企业的关于口译职业能力调查研究报告?(4)商务现场口译的主讲教师应具有哪些必备素质?现有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自我的水平,胜任专业发展的需要?(5)如何有计划地完成商务现场口译资源库建设,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课外拓展练习、核心词汇表及视频口译片段练习、师生互动平台等。(6)商务现场口译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如何相互独立又相互铺垫,形成一体化和延续性?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如何和第二课堂活动及相关技能大赛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2.可行的主要思路和目标:(1)利用走访、电话采访企业负责人和行业专家等方式,了解本专业相关岗位(公司文员、行政秘书、外贸业务员、涉外文秘、商务接待等)的岗位需求,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对口译能力进行需求分析。(2)对最近3年来的商务英语毕业生,采用跟踪调查、邀请回校开座谈会、电话录音等方式,展开社会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毕业生对在校所学英语翻译课程理论学习的后续效果反馈和对于实践课程的有益建议。(3)利用同学、朋友、熟人等人脉关系,以及互联网资源,了解省内外同类院校同专业,特别是业内已经公认的知名院校的商务现场口译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情况,做到有比较、有分析、有鉴别。(4)利用项目化教学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细分商务活动,将理论教学课堂变为商务活动现场,变测试学生语言能力为测试学生查阅信息、处理问题、合作共事和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5)改革现有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评价体系,采用随堂考试、无纸考试、社会化考试、开放实践考试、项目化考核、小组合作化成果报告等动态的考核方式,有效监控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和责任感。“商务现场口译”在教学设计上以口译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商务知识专题为主线,利用行之有效的“3P”教学模式、六大口译模块训练、多元化评估体系和实践训练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课程评估体系中既有传统的考核形式,又有独具特色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3.主要的建设与研究方法手段包括:(1)行业岗位群体实地调研。(2)行业专家与企业需求调研。(3)历届毕业生跟踪调研及毕业生回访和毕业生座谈会。(3)案例引入、项目化教学法。(4)NVQ(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量化评定法。(5)语言主干课程全部采用“项目化教学”,并以“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情景教学法为有益补充,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效果。
  五、预期的课程建设与研究成果
  1.《商务现场口译》课程整体设计一份。其中除包括管理信息和基本信息外,主要应包括:(1)课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