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司法信息安全专业作为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构建“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和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司法信息安全专业;岗位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2-2884-02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直接关系着高职教育的成败[1-2]。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打破常规,构建体现高职特色,符合高职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各职业院校纷纷把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作为研究的重点。
1 司法信息安全专业发展定位
司法信息安全专业是高等职业院校非常新兴的专业之一。立足信息安全行业发展需求,准确预测地方及区域经济发展对信息安全人才需求,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信息安全人才,服务于地方信息产业建设,是司法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院通过多次深入进行行业和企业调研,召开专家研讨会,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法律和计算机专业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网络侦察与信息安全管理等相关技能和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胜任各类政法机关和各级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信息安全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 构建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司法信息安全专业作为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该密切关注行业最新动态,找准职业定位,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突出专业特色,以市场和岗位需求为主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明确适应本专业培养目标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的制定。通过多次调研,确定专业就业方向主要为面向司法行政机关、计算机信息安全类企业和企事业单位(如通信公司、网络公司、电子、金融和学校等单位)的网管中心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数据库系统开发与管理和信息安全监督与管理等工作。见表1。
2.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工作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紧紧围绕“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教学宗旨,根据教学目标来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习环境设计、团队建设、角色扮演、课程流程、项目模拟和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来进行构建,培养与本专业领域紧密结合、符合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2.2 实施“项目管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
提出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革教学模式,提出“推进项目管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立足岗位要求,以项目组工作方式,由学生按照项目运转的完整流程,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和理论,制定项目计划、分角色完成整个项目[3-4]。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方法,获取了技能,真正体现了“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思想精髓。要培养应用型的高技能信息安全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需要项目管理的基础上,以共同的目标、团队智慧、过程协作、个体独创为出发点,采用项目组合作、资源整合等方式,通过调研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具体操作模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2.3 创新“四位一体”的课程考核评价形式
传统教学学生成绩评价方式单一,考试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不利于学生求职意识、职业技能与社会能力发展的培养。司法信息安全专业应该根据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和学生职业能力素质评价标准,重视“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考核,采用教师评估、学生自评与互评、企事业单位评价等“能力本位”的多层次评价形式进行考核,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的和谐发展。例如,可以首先制定司法信息安全教学考核办法和实训成绩评价制度等教学文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然后严格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师生奖惩挂钩。考核分为对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教师的考核。采用学院专业考核委员会评价、系部与教研室教学检查反馈评价和学生调查反馈相结合的方法,对任课教师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任课教师的评优结果和课时费等级评定等挂钩。二是对学生进行考核。在教学环节结束时,由任课教师、企事业单位专家成立教学考核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情况和职业素质等表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2.4 加强师资建设,建立适应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的师资队伍
学院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每年假期,有计划地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与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使教师真实了解企事业单位信息安全现状,增强解决信息安全领域技术问题的实际能力,促进教师“双师”素质提高。同时还聘请实践能力强的企事业专家来校做讲座和专题报告,并要求专业理论教师尽快通过司法信息安全专业相关模块的职业资格考试。
2.5 加大投入,完善适应教学改革的实训基地建设
高水平的企事业单位实训基地是提高高职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求高职院校重视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更全面地将知识和技能融入系统分析,工作活动安排,实施方案拟定,分析和评价,工作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沟通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为了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学院先后与“深圳康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润能数码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开福区民政局”等十余家校外实训教学基地,作为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实训场所,由学院提供场地和学员,企事业单位提供硬件设备、师资和技术支持,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促进学生职业素质提升,丰富个人学习和团队工作经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3 结束语
要提升高职院校司法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密切跟踪信息安全发展对岗位人才的需求现状,建立凸显高职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司法信息安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需求,加强高职专业标准制订、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基地建设,在高职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涛.高职教育教材建设的基本思路[J].中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