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存储技术在高校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2011-12-31 00:00:00倪雄师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年17期


  摘要:当今的高校教学几乎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而其中的存储系统显得更为重要。传统的存储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信息需求,因此,我国高校必须迎合当代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不断扩充信息存储的容量,更要提高数据访问的性能等多个存储技术相关的方面,即要大力应用虚拟存储技术,以备高校的教学之用,主要在于多媒体教室,公共计算机房以及电子阅览室等场所。只有应用好虚拟存储技术,才能把大量的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在信息的海洋里徜徉,从而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虚拟存储;高校教学;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7-4205-02
  21世纪是个信息急剧爆炸的时代,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蜂拥而来,传统的信息存储手段显然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人类社会已然进入一个全面开放的信息社会中去了。作为培育高级人才的中国各类高等学府,其在信息社会中面临的任务尤为艰巨,如何使海量的信息成为学生求知探索的有效资源,是目前每个高校要努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事实上,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甚为发达,高校如何利用好这类技术手段来实现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应用,都是极为关键性的问题。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虚拟存储技术在高校教学中如何发挥积极的作用。
  1 目前高校信息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难题
  应该说,我国目前高校计算机的使用率比较高,几乎达到了每所高校都配备的程度。但是,对于这些计算机设备的管理却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分散管理模式显然与实际使用情况中每台计算机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相容,一旦出现问题,无法统一管理和操控。这些情况主要发生在多媒体教室、公共计算机房以及电子阅览室等场所。就多媒体教室而言,由于其计算机相互之间存在较大的独立性,因此,在安装和调试操作系统的时候延长了所需时间,增加了总体部署的难度。一旦操作系统出现问题,往往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否则,整个系统难以真正恢复。此外,多媒体教室技术管理人员开发使用的软件,往往使得实际使用者具有很大的操作局限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教师无法真正顺利使用多媒体技术;就公共计算机房而言,其承担的实际任务种类繁多,所需的软件数量就会随之增加,这会导致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无法提升。而且,由于应用软件复杂多变,版本众多,这就带来了应用软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此外,公共机房的使用者主要是学生,他们需要计算机配备更为方便灵活的操作系统,以便于他们的实际实践操作,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和实践能力有限,往往容易造成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的损坏。因此,机房的管理者为了尽量避免这些麻烦事而选择使用硬件保护卡来保护PC机的操作系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实践机会;就电子阅览室而言,由于其对于学生具有很大的开放性,这就招致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计算机网络容易被病毒攻击,从而使得计算机软件出现故障甚至崩溃的严重后果。
  2 虚拟存储技术的内涵
  虚拟存储技术的诞生,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的存储成本高但容量却不大,使得很多应用程序或多程序应用无法实现。同时,当时的数据存储网络中几乎都存在着异构的操作环境,这就使得很多的硬件软件产品之间无法兼容,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的产生。此外,传统的存储工作主要依赖于人力,常常超越人力所能及的范畴。因此,人们需要一个易于管理的智能化存储管理系统,因而就产生了虚拟存储的概念和技术。从技术本身来说,它是一种智能化的逻辑存储数据的管理方式,基本上克服了物理存储的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