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综合设计的教学研究

2011-12-31 00:00:00雷金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年17期


  摘要:综合设计是学生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后进行的集中实践环节,对于刚入校的新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顺利完成综合设计,激发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是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数据库;综合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7-4120-02
  程序设计是高校针对新生普遍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规范的编程方法,掌握通过编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加深对计算机概念的理解,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但从以往的教学效果来看,许多学生学习了一学期的程序设计后,不但不知道学习程序设计的目的,反而对学习计算机失去了信心,更谈不上有兴趣了。为此,我们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程序设计课程中增加了“综合设计”单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综合设计,让学生自己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本文结合我校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就综合设计的过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进行介绍。
  1 综合设计内容及要求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要求,包括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数据库的行为设计。对于新生来说,数据库综合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整合学所知识,理解利用所学数据库知识可以做什么和怎样做,从而感受数据库程序设计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和数据库设计的综合能力,为进一步研究学习奠定基础。综合设计题目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尽量覆盖数据库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数据库、数据表、查询、报表、表单、菜单及主程序等。大一学生只学过《大学计算机基础》,对于综合设计的概念一无所知,因此,综合设计要求学生提交综合设计报告和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即可。综合设计报告主要包括系统设计内容、系统功能以及综合设计的体会与建议。
  2 综合设计的实施
  2.1 命题
  命题是整个综合设计的前提,命题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到综合设计环节的效果。命题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实际情况来完成。由于大一学生接触社会较少,了解实际问题不全面,所以教师在命题时不能空洞、脱离实际,要以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命题,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题目比较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而象工会管理系统就有些抽象,学生不知道如何确定数据对象。所命题目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球星管理系统、影视明星管理系统等学生比较喜欢。题目要有可操作性,难易程度适中、范围不要太大但能包括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模块,如一个系统中必须有数据库、数据表、表单、查询、报表和菜单等。根据以上原则,我们设计的题目主要有以下几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球星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个人物品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等。
  2.2 选题
  选题是整个综合设计的关键。对于从未接触过程序设计和系统开发的学生来说,要完成一个管理系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实践环节,从选题开始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首先,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3~4人一组,选出组长。分组时学生喜欢以宿舍为单位组合,这有助于在课外进行讨论,也方便组内工作协调。另外,学生对彼此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能选出他们信任的、成绩好的学生当组长,这样可以使小组团结协作,顺利完成综合设计。分组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从老师拟定的题目中选题,学生也可以自拟题目。在组长的带领下,各个小组通过讨论、思考、研究、查资料等方式,结合本小组学生的特长,选择适合的题目,然后交给老师审查。老师应从设计的可行性、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等方面对学生选定的题目进行审阅,为学生提供参考意见。除此之外,我们还给出了一些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实例代码作为综合设计的参考资料,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设计,并鼓励他们进行创新。
  2.3 综合设计的实施
  确定题目后,学生即可进行数据库设计。由于设计时间有限,学生不可能到实际的应用环境中进行调研,所以各小组应对所选题目进行分析,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进行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定义系统的功能并划分功能模块,然后让组长按照功能模块分配任务。同时,定出设计的书面方案,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不合理的部分加以修改。在综合设计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顺利完成综合设计,为了控制设计过程,我们采取设置检查点来进行阶段性任务检查。在以下的检查点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书面报告或者检查程序设计情况:
  1)系统功能分析:检查小组是否完成系统功能说明和模块的划分。
  2)个人承担任务:对自己所承担任务的目的、构想、实现方法等是否有大致的规划数据库设计:检查项目、数据库、数据表、表间关系的建立情况,对突出问题进行集中解决。
  3)查询设计:检查查询模块设计情况,主要看查询是否正常运行,设计的查询是否合理。
  4)表单设计:检查表单模块设计情况,主要看表单中常用控件的属性、代码设置是否正确。
  5)报表设计:检查报表模块设计情况,主要看报表是否正常运行,显示的结果是否合理。
  6)系统集成:检查菜单模块设计及连编情况,主要看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对于大一学生,综合设计是个陌生的概念,因此,在综合设计实施中,要鼓励学生进行模仿,模仿现成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做设计,掌握方法后再进行创新,设计出自己的管理系统。有的学生通过模仿、修改、设计,从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产生了学习的乐趣。
  3 综合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1 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存在的问题大多是数据表结构设计。大一学生掌握较多的是信息处理技术知识,对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认识模糊,更谈不上用数据库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数据库设计中数据表结构的设计是学生的难点,怎样确定所选题目中的数据信息,即定义字段名称、类型、宽度等是学生首先遇到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数据表结构时老师应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分析要存储什么数据、用户如何访问数据和最常访问的是什么数据等,精选简单的、与他们生活比较贴近的实例来分析规划,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容易让学生接受,然后再对其他题目中的问题个别指导。一旦数据信息确定,其余的工作就比较容易完成,如建立查询、报表、表单等可以用设计器或向导完成。
  3.2 教师面临的问题
  加入课程综合设计单元后,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一个考验。从知识传授方面来说,教师不仅要传授单纯的数据库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去协作研究、完成设计任务,因此,教师应该多参与数据库开发方面的科研课题,丰富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际经验。在综合设计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是随机的、多样的,这就需要老师有丰富的数据库知识,以便能解决学生遇到的而课本上没有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性格差异,教师要能因人而异,如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要耐心辅导,尽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设计任务。
  3.3 综合设计成绩评定问题
  综合设计结束后,学生要提交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和综合设计报告。设计的系统如果能够正常运行且符合要求,即可通过;如果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有创新,即可获得优秀。综合设计报告包括各小组成员的姓名、小组自评分、系统简介、正文、各小组成员的体会等,从中可看出其设计思路、运用的知识及学生的收获。评分时主要看各个部分是否完备、分析的是否透彻和是否有独到的见解。为了防止学生在综合设计过程中的抄袭现象,教师在检查作品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由学生当场解答;教师也可以设置简单的题目由学生当场完成,如设置符合条件的查询、设置表单属性等。
  4 结束语
  综合设计是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是引导新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教学环节。实践证明,综合设计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综合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另外,综合设计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靳学辉.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