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纪事》里面出现的事物和场景,对于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相信不会感到陌生,当陈计会用一种简约而富于表现的叙述语言将这些呈现出来的时候,记忆的画面一下子就全部打开了,记忆于是自然而然地要面对一个“现实”,这里,现实与记忆是对等的。一种阅读后难以言喻的滋味也淡淡地笼罩心间。其实,现实当然不仅仅是眼前生活这盘菜,而是每次浮现或出现在我们记忆和面前的层出不穷的人与事。从这个意义上,现实是眼前的,同样也是遥远的,反之亦然。所以那些无法遗忘或回避的事情所产生的困惑具有无限的时效性。只要面对了就是现实。某种意义上,诗歌是对“现实”的一种担当。
——黄昌成
挖薯秧
那一畦被冬天遗弃的地将珍惜的理由交给了春风点滴绿焰,饥馑的眼睛撺掇门角瘦削的锹春水磨亮的寒光,紫红的脚丫为素描上色:难忘,不只是风里残留的一点点甜;寻觅潜伏的喜悦;补丁里的春天更是跃然纸上;时间递来的盐不多,于伤口,却已足够
小学校
那口钟,依然古老地敲响震落,寺角的檐滴;鸡蛋花清凉的梦,攀上残缺的墙头布满苔藓的天井,书声打滑青烟里的呢喃,远了留下岸边,一群觅渡的人透过菩提叶的阳光,刚好落在摊开的书页上禅机初露,谁最先悟破?
剃头铺
他以九十度的诚意,拉一张弓或躬耕垄亩黑油油的庄稼,在指间我喜欢他制造的音乐
j游丝般的呼吸,金属的叮咛反射清癯的脸在这低矮、逼仄的小屋梦有一个出口,从夸张的窗户衔接村口递来的榕树密匝匝的蝉鸣,更远处的白帆我的沉醉,往往忽略了触目惊心的寒光;以及那轻易剃掉的,不只是头发当我醒来,摸一下后脑壳光光的,恍如隔世镜子盯着我,它有更深的隐喻
青虫船
现在我可以确信,童话不在书里,顺着我的手指锐利的阳光,分开芭蕉暗绿色的流水荡漾,低垂于水面的蝉鸣记忆泄露:翅膀的帆青虫驮着快捷的风疼痛,掠过开阔的水域将立不住的蜻蜓和嬉笑抛弃:小荷晃动,时间静止当我重新指给你看手指一阵瑟瑟的抖动青虫遗弃的爪,或落英缤纷——翻不动的书页
砖窑
那时不识烽火台,更不知褒姒好闻的是那样的轻烟被深冬的冷风扬起,撒落遮蔽母亲消瘦的扁担翻飞的泥屑,犹如打粉酥我跃跃欲试;父亲却并不理会砖模,一刻也未闲着煤是黑色的,那时我并不知道还有什么比煤更黑若干年后,回忆加深了底色父亲的胡子,至今仍有洗不净的煤灰
纸角
一张报纸也有这样的幸运怕弄痛了的拆解、摊平遮住了膝上的裤洞;稚嫩的手推开老迈的窗子搜索清风、明月、远山……蚁爬的文字,接受检阅过滤;不只用眼睛世界往往是无意中被激动发现:新大陆浮出,十岁的瞳人阳光的七种颜色,他攥在手里古老的力量,银行存入的第一枚硬币那一刻,他领悟了;今后用利息,铺平蚂蚁清贫的道路
供销社
回忆是从气味的触须开始缠绕、高蹈,空旷的古庙涨溢进而撩拨我的鼻孔如此熟习的童年;竹篮接近脚踝臃肿的队伍,汗味加剧回忆的烈度:捏小票的手,酸麻越来越小的成鱼堆,牵紧旁边弟妹的目光,以及我……只有那块猪铲骨,貌似闲着斜插在盐堆;冷不丁往我碗里匀点料
碾米厂
我遭遇了童年别开生面的梦境:轰鸣,颠荡的空气纵横交错的皮带,拉动惊悚;高悬的天窗,漏下阳光的尘粒、梦屑、翻飞的想象像这遥远的记忆,它起源于对一粒稻米来历的猜测相比田间单调的劳作,我更喜欢这庞大的轰鸣;虽然无法触及战栗的筛子,珍珠回旋秋风裸露出叶间的果子一个谜打开内心的秘密而我的梦,却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