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的诗(组诗)等

2011-12-31 00:00:00西水吴开展赵永林杨修华邵小平张建军徐澄泉张桂林申艳刘艾居余晔王立
阳光 2011年10期


  西水的诗(组诗)
  
  西水
  
  春天
  
  打开所有的门和窗户
  仔细擦洗冬天留给我们的每一处尘埃
  
  天空不再生气.吵架
  我们不再依偎炉火
  
  牵着手.我们到原野上
  奔跑吧.累了.我们就坐下来
  相拥着,呼吸春风
  像两株植物
  开出一地的花朵
  
  蓝天之下
  
  细细的腰杆
  持久地支撑着
  一个硕大的梦
  
  它们扭着脖子
  面向天空
  一头歪脖子病
  一头生命中最光辉的永恒
  
  我的父亲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他高兴的时候
  也会露出向日葵一样的笑容
  葵花籽一样的牙齿
  
  船山村
  
  秋天.这些身高一米七八的短日照作物
  像我的爷爷.父亲一样的
  顶天立地的汉子
  日日夜夜地实行坐班制.坚守着这个村子
  
  它们胸前别着一个个玉米棒子
  像别着一张张大地的工作证
  
  素朴
  
  你的手搭在我的脉搏上
  你会知道.我的病有多严重
  银针.扎在穴位上
  你会抚摩着我的脸
  “我已经逼出了你内心的孤独。”
  你会哄着一个大孩子
  
  你是来自民间的一个女医官吗
  你喂我的那些偏方
  一定会有温暖的名字
  
  在素朴工作
  在素朴等待爱情
  素朴.它是我身体里的一枚心跳
  
  童年
  
  母亲在清晨.为我炒饭.或者烙饼
  呼唤我的乳名.炊烟冉冉升起
  
  坐在青石板上读书
  我像露珠中.闪亮的第一声蝉鸣
  
  童年.读着母亲的爱
  我的心灵并没有像身上的衣服.打上补丁
  
  春天来了
  
  黔西北.高原.一块起伏的
  海绵.吸满阳光
  
  山.也是一个个民族兄弟.它们紧挨着
  坐下来.盘着腿
  品尝春风里的嫩芽
  (哦,那些上好的毛尖!)
  
  此前.它们豪情万丈
  一仰脖子.就喝下了一个冬天……
  
  再次写故乡(外一首)
  
  吴开展
  
  再次写到故乡
  这个沧桑而幸福的词
  我很想写得流畅些.轻松些
  但必须承认。我所熟知的文字
  都是干瘪笨拙的。更多的时候
  我会大声的喊出来
  用整个生命的肺活量呼喊
  唾沫星子拌着血液喊
  喊过珠江口.喊到长江岸
  喊醒我的软肋和七寸
  喊出我从不敢碰触的离愁和忧伤
  故乡啊。母亲
  你永远是我胸口捂紧的三十七度体温
  无论漂泊何处,我都抱着你,带着走
  无论沧桑或者幸福
  我都且歌且行。亲近你
  为你肝肠寸断
  
  教女儿画故乡
  
  画一条长如飞龙的江
  它叫长江
  沿着江南的烟雨.向前,向前
  再画上一条蜿蜒的乡间小路
  几个坡。一些坳
  两旁葱茏的树木
  应该是一抹一抹的绿
  五谷飘香的秋色
  应该是一层一层的黄
  平原深处,寥廓天空.云雾流走
  点缀一小小村落
  然后素描几户青砖黛瓦白墙的农家
  天色向晚.阡陌披霞.锄禾者归
  屋顶的烟囱.就会吐出开花的云朵
  
  待到来年春天
  爸爸就带你回家
  故乡比你画得还漂亮呢
  
  丝路拾遗(外二首)
  
  赵永林
  
  一只花马甲斑鸠
  在十方山下
  刨挖春风.刨挖
  春风下的秦砖汉瓦
  
  一下.又一下
  尖利的爪子.像骆驼客手里的弯刀
  熟练地撬开一段
  历史的风尘
  
  收起弯刀
  拍拍马甲上的土
  斑鸠.销声匿迹于
  渭水源头
  
  从神色看
  它一定找到了一枚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的金币
  
  威远楼声
  
  风铃.是威远楼的嘴
  有没有风来.有没有人听
  威远楼都翻卷着铜质的舌片说话
  高一言.低一句
  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
  但声音洪亮
  远近的人.都能听得见
  春暖花开.它给燕子讲唐朝传奇
  燕子走了.它就给楼下遛弯的人
  讲边塞明月.长安丝绸
  以及.渭水灌醉的骆驼客
  
  文峰古镇
  
  自打张骞的马队.穿镇而过
  你就.一手牵起了西域
  一手牵起了长安.牵出一个陇上旱码头
  
  东来的.褡裢里背着黄金
  西去的.驼峰上载着丝绸
  天黑前都在这里上岸
  
  背褡裢的.把风尘存进客栈
  牵骆驼的.一匹匹卸下
  丝绸里的光
  古郡的夜就亮了
  亮得能数清.渭河里
  一尾一尾的浪花
  
  花期(组诗)
  
  杨修华
  
  戴斗笠的缸
  黄滩镇辽阔的寂静里
  那么多灰褐色的蝴蝶
  歇息和做梦
  
  谁饮下
  义马河清澈甜美的乡音
  祖先和神灵的智慧和盼望
  伫立成一排排戴斗笠的缸
  
  揭开斗笠
  让阳光和鸟声
  浸泡缸内的饱满和寂寞
  盖上斗笠
  让乡愁和风俗抱紧芬芳
  听缸外风雨.天外鸡鸣
  
  开往广州的火车
  
  那么多男男女女的蜜蜂
  我的兄弟姐妹.背着孝感乡音
  乡愁随二月的风一阵紧似一阵
  京广线.是他们迎娶花期的
  必由之路
  
  隧道张开深邃的黑口
  一次次把他们吃进去再吐出来
  白天和黑夜次第转换
  趁机盗走他们
  残留在家的蜂窝中的余温
  
  火车呜呜的鸣笛声.碾碎了
  他们七零八落的心事
  故乡在他们坚硬的翅膀上奔波
  一步步沟沟壑壑
  像游子额头上早现的
  一条条皱纹
  
  采茶
  
  采茶的妹子.十指尖尖
  在叶子问拨弄风声
  她把阳光、鸟鸣摘进小背篓
  蝴蝶捉住她的羞涩和心事
  翅膀.婉转而深情
  飞出一支青翠欲滴的民谣
  
  她蓝袖飘动.一双白皙的手
  让天空格外晴朗
  让蜜蜂的眷念羞于启齿
  采茶的妹子啊
  我眼中.盈满一杯浓浓的绿
  
  在祖国的高铁上(外二首)
  
  邵小平
  
  从腹地中原到潼关以西
  从古都西安到商城郑州
  白色的“和谐号”在两条铁轨之上
  飞.贴着地面地飞
  
  鸟追不上风追不上闪电追不上
  一粒子弹
  追不上它的子弹头
  
  飞在一场雷雨的前面
  飞在一线电话的前面
  飞在一次意外的前面
  飞在一个目的的前面
  
  愉快的心情在不断提速
  坐在亲爱的祖国的高铁上
  胸中也有一列动车组
  ——我跑在了我的前面
  
  西平高速公路上的柳树
  
  在我不能停车的地方.你等着
  在我不能下车的地方.你站着
  在我错过的路口.你出现
  
  我安静时.你摇摆
  我下沉时.你飘拂
  我枯燥时.你发芽
  
  你和泾河之间有麦田.我和你之间
  有个隔离带.我前进时你后退
  在高速度上。你是慢.但不会倒下去
  
  黄河
  
  黄河从兰州城中穿过
  我从黄河上穿过
  确切地说是夏日的傍晚
  我在雁滩大桥上看水中灯火
  
  几年前逗留过的黄河
  今天又来回味一遍
  黄河从桥下匆匆流过
  一路向东.一定不是逃离
  
  我听见一个女人在打电话
  “兰州的黄河——
  没有我们郑州的黄河苍茫啊”
  我听了偷偷笑她——
  那黄河过了兰州以后
  要经过青铜峡
  经过河套平原
  经过壶口
  经过龙门
  经过小浪底和桃花峪……
  ——然后才到了郑州
  就像现在的你不是过去的你
  
  母亲(外一首)
  
  张建军
  
  火舌从灶口舔出来
  母亲的身影贴上后墙
  鱼儿在水里歌唱
  厨房是一个金色的胃
  
  月光啊.多么皎洁
  它也是一个金色的胃
  
  青黛色的山和绿油油的梯田
  那是寸土寸金的思念
  
  昆仑石
  
  祖母睡在山中
  山和白鹭、石头睡在水里。
  黑色的花岗石组成了山的风骨
  水.往山下流淌
  鱼儿的生命得到了复活。
  崖边的水草和青苔一天天枯萎
  这是秋风吹拂大地的迹痕
  
  古朴的村庄.苍茫的山麓
  经历洗礼
  山风穿过岁月雄浑粗犷
  
  凝重的黑色和灰色
  是古寨的历史风烟。画框的另一侧
  阳光穿过丛林的树梢
  山色如黛。如祖母年轻时一头的乌黑秀发
  
  潭影啊.它也是祖母额头上的一颗珠宝
  把日月和星辰.揽在怀间
  把沧海和桑田.揽在怀间
  青碧无瑕。亿万年不动
  
  那夕阳和朝霞是祖母慈爱的眼神。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久久转动
  
  天.一寸寸地矮下去
  水.一层层地碧绿
  秋阳烧红了枫叶
  山顶的云霞一片圣洁
  
  祖母.山脚下一股清幽的山泉
  又走过了一个秋冬
  
  寻找野象(外一首)
  
  徐澄泉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一群野象和一群人类
  顶着烈日冒着大雨
  穿行莽莽林海
  相互寻找对方
  
  人类没有找到野象
  发出一声长叹
  缘着无穷无尽的须根
  把惋惜深深插入土地
  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那些纸上的野象
  那些相片上的野象
  那些博物馆中的野象骸骨
  那些想象中活着的野象
  那些藏在人类之外的野象
  也许他们看到了人类
  
  拯救蚂蚁
  
  烈焰张天.赤地千里
  一群蚂蚁团团转.看
  那个蹲在地上的小男孩
  怎样用一口清凉的口水
  拯救一只受难的蚂蚁
  浇灭那些燃烧的阳光和空气
  
  一个中年人蹲下来
  一个老年人蹲下来
  蚂蚁.在一片绿叶的碧波里
  载沉载浮.大声呼救
  可怜的小蚂蚁.至死也不明白
  人类伟大的爱.也无力拯救卑微的生命
  最终的结局
  另一只刚从火线撤下来的蚂蚁
  又即刻投入新的战斗
  
  回乡(外一首)
  
  张桂林
  
  寂寥的院落
  一粒玉米.就是一粒阳光
  满仓满院的玉米.铺展开
  我就是离地三尺的尘埃
  风吹过.雨淋过
  明月夜.木棂窗
  暖暖的爱.是遮蔽饥寒的翅膀
  
  记忆中的一场大雪
  覆盖了整个童年。
  今天.我抚摸一穗玉米
  像一只羔羊.在冬天的村口
  把一棵草认作了故乡
  
  期待一场雪
  
  已近年关.期待的一场雪
  还是杳无音信。
  它从北方出发,迅疾、隐形
  越过鲁西,降落湘、黔、桂
  在这座城市
  期待一场大雪的包围。
  让时光、流年有片刻的冰封
  不问方向.不辨歧途
  风声骤止,鸦雀无声。
  足迹、身影.和雪一样洁白
  一个深沉,扎实;一个轻盈,不着痕迹。
  如果有一分.一秒的冬眠
  那暗藏在身体某处的蛊.眼角的狐媚
  都要还原到自己的前世——
  一粒蓄势待发的籽实.一朵迎风的腊梅
  期待一场大雪
  期待滔天的浩荡和湿润
  ——“浮游的尘埃,都归于泥土。”
  
  二月初的胡同(外一首)
  
  申艳
  
  二月初.春
  就把胡同灌满了
  雨滴用舒缓洗净门槛
  树枝用鹅黄敲开窗子
  第一声鸡雏的鸣叫.就把
  墙头迎春.扮成了新娘
  胡同已经老了
  而风很年轻.缠绕着
  廊檐的胡须.一丝丝地
  都为它染绿
  胡同口就是二妮家
  她家新装的电话一响.春
  就从胡同口溢出去了
  
  三月
  
  三月从桃蕊里走出来
  如线装女子的怀想.隐约一丝浅笑
  引出椿头紫红色的观望
  那些散碎的阳光.与鸟鸣一起跳跃
  是谁的呓语溢出的明朗
  我.姑且享用了
  
  故事从早春的那场小雨
  已经开始。冰凉的内部
  滋润以严峻的表情向下深入
  向上的流水绿了.这些藏在枝桠里的魂魄
  仿佛记得去年那位口渴的书生
  争相把笑靥洒在风里
  
  我也许只是春天的朋友
  因而加倍珍惜花儿从我的路过
  我将用生命记取.曾经
  被三月抚慰.被三月淹没
  
  纸上的灯光(外一首)
  
  刘艾居
  
  这些汉字
  是纸上的灯光
  风吹不灭
  
  这些汉字
  被心一再擦拭
  一尘不染
  
  漆黑的夜里
  仄进一片灯光
  让你无法相信
  一个衣衫单薄的人
  是怎样躲过寒冷的风吹
  在一片灯光里
  温暖自己
  
  你也无法想象
  这些闪烁如星的汉字
  是怎样在夜里虚掩着门
  等你月下归来
  
  放牧
  
  山径将村庄的抒情
  留在山坡
  牛羊上来
  青青草色也就跟着涌上来
  一个村庄的情愫
  被一根细细的竹枝赶着
  由下而上由上而下
  于是绿草覆盖的山峦
  腾起薄薄的轻雾
  
  周圪崂
  
  余晔
  
  这就是我的老家的名字
  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
  朴素到不会再朴素了
  一如我面色焦枯的乡人
  卑微地活着
  和山上的柠条一样
  匍匐在大地上
  
  酸的杏子苦的桃子青的枣子
  还有狼胖胖野黄花马奶奶
  喂养我贫瘠饥饿的童年
  滋补我孱弱失血的意志
  
  一尊四郎将军庙
  驻守在家乡的山岗上
  周四老汉的放羊铲子已经闲置多年了
  活到了八十岁
  他依然蹒跚着去捡拾柴火
  日头从东山滚到西沟
  红的是喜白的是丧
  一年当中总有几次悲喜交集的日子
  
  一条泥沙河流淌了多少年还在流着
  一条趟土路走了多少年还在走着
  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无异于金榜题名
  一碗火辣辣的二锅头把整个村子醉得晃荡
  
  探家的车子总会陷入故乡的泥土中
  周家长余家短总是耳边的风凉话
  千年的好邻居也能结怨啊
  每次回家并不都会意味着有好心情
  
  饭桌端上的热面汤味道越来越淡了
  炕头聊起的家常话题越来越沉重了
  回一次老家都会带上满身的灰尘
  抓一把绵软的黄土啊
  周圪崂为什么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乡
  
  原乡
  
  王立
  
  马头琴响起时
  我们回到故乡
  
  琴声悠扬
  长调嘹亮
  日之夕矣
  羊牛下来
  
  燃起篝火醉酒踏歌
  让月华洗去浮世的悲怆
  
  在城市中我踟蹰彷徨
  数不清的碰撞损毁我心房
  裂我彩衣哑我歌喉
  磨灭我的万丈豪情
  
  我思念草场 百花盛开
  思念蓝天 白云变幻
  思念风起时杨树林阵阵欢唱
  思念从未谋面的牧羊郎
  
  火光照亮梦的密境
  精灵驱散迷雾
  踏着夜色
  我要归向 最温暖的地方
  
  我知道
  离开得太久
  我知道
  记忆已黯淡
  我知道
  结束的时间近在眼前
  
  黎明将至
  太阳升起时人群会散去
  返乡的旅程再次折断在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