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朱佳宜去城里开了家“朱氏”点心店,没想到一开张生意就红了半条街。吃客们都说她包的馄饨皮薄馅足,面条滑而不粘,尤其是那碗面汤真是鲜美无比,像这样纯正的味道已好久没尝到了。
面汤这么鲜美,大伙都以为老板娘请到了名厨,而朱佳宜却说,店里的点心都是她老公阿三做的,阿三只是个乡下厨师,根本没啥花头的。这话没人相信,大伙都说假如没有名厨,肯定有什么独家配方,要不然怎么烧出这么诱人的味道呢?听说街对面“吴记”面店的高汤就是用配方熬出来的,曾在这条街上风靡多年,这回竟然也败下阵来。
这么一说,还真有人想起来了,说朱家确实有一张祖传秘方。据说,当年朱家的先人就是皇宫里的御厨,在他年迈回乡时,慈禧太后特赐给他一张配方。这张配方是朱家人的荣耀,他们把它当作宝贝一样供着,还立下了“传儿媳不传女儿”的家规。后来,朱家的后人凭着这张配方,靠打鸟为生。他们把打到的麻雀鹌鹑熬成卤菜,拿到酒店或茶馆去兜售。由于口味独特,备受食客们的青睐,久而久之竟被捧为“江南第一菜”。还有人说,这张祖传秘方至今仍在朱佳宜的父亲朱阿大手里……俗话说“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大伙没有想到,就这些随随便便的议论,竟然给朱佳宜带来了不少麻烦。
这天,“朱氏”点心店里来了四个人,穿得流里流气,一看便知道是社会上的小混混。他们先要了一 盘白斩鸡和四碗面,等吃完了,又换了张桌子,嚷嚷着要喝酒。朱佳宜本来想回绝,说自己开的是点心店,不炒菜不卖酒的。可再看看这些人,个个像吃了火药似的,不点都要炸了。怕惹麻烦,朱佳宜只得忍气吞声给他们炒了几个菜,又去隔壁超市买了两瓶酒。
有了酒这些人便来劲了,拍着桌子又是划拳又是吹牛的,直喝到太阳偏西才懒洋洋地站了起来。见他们不结账就要开溜,朱佳宜不干了,上前拦住说:“各位兄弟,姐姐我起早贪黑也不容易,你们吃也吃了,喝也喝了,总不能一个钱不留就走人吧?”
不料,朱佳宜刚说完,其中有个光头,像刚睡醒似的,摸了摸后脑壳,慢腾腾掏出手机,拨通后对朱佳宜说:“老板娘,今天有人请客,你听一下就知道了。”
朱佳宜接过手机,里边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姐,我是佳奎。这几个是我的朋友,钱就记在我账上,下次我给你。”既然弟弟这么说,朱佳宜就不好再向人家收钱了,可钱虽不多,但弟弟怎么会和这些人混在一起呢?难怪……朱佳宜的心头顿时掠过一丝不安。
果然,不出半个月,这四个人又来吃白食了。这回,他们除了要吃要喝外,末了,那个光头还拿出一张五千元的借条拍在桌子上说:“老板娘,你弟弟向我们借了五千块钱,到现在一直赖着不还,你看这事该怎么办?”
难道弟弟的老毛病又犯了?朱佳宜疑惑地接过借条,见上面的笔迹真是弟弟的,一股怨恨即刻涌上心头,便随口骂了一句:不争气的东西,真是狗改不了吃屎!她将借条扔回桌上,对光头说:“谁借的找谁去,我可管不了这么多。”
光头并不死心,他又拨通了手机让朱佳宜听。手机里朱佳奎像乞丐似的哀求道:“姐,你得帮帮我,要是再不还钱,他们就要对我……对我下毒手了!”
朱家就姐弟两个,从小佳宜一直把弟弟当宝贝似的,可没想到,佳奎长大后却养成了不少坏毛病,好吃懒做,不求上进。特别是近几年,更让年迈的父亲操碎了心。想起这一切,佳宜眼泪直往肚里咽,再想想父亲就这么一个儿子,做姐姐的怎么能见死不救呢!没办法,佳宜只好让老公去银行取了五千元,才把这几个无赖打发走了。
经过这两次遭遇,佳宜对弟弟越来越不放心,她回家去找他,可父亲说佳奎已好久没回家了,不知他在外边干些什么。给佳奎打电话,手机却始终是关机状态。
这段日子,佳宜老觉得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幸亏阿三是个大度的男人,经常宽慰她:“你别太担心了,佳奎也不是小孩子,做事应该有分寸的……”就这样忐忑不安地过了一个多月,最担心的事儿终于又发生了。
这天中午,佳奎突然打来电话,让佳宜帮他准备好二万元钱,他等会儿就来拿。佳宜知道弟弟肯定又出事了,便急忙跑到厨房和阿三商量。二人正说着,一辆面包车停在了店门口。车上下来了五个人,佳宜一看头就大了,正是弟弟佳奎和那四个混混。
佳奎一进门就哭丧着脸向佳宜要钱,佳宜问他要这么多钱干什么用,佳奎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来,倒是边上的光头忍不住了,扯着嗓门说:“是他输了钱向我们借的,今天是最后一天,如果再不还钱我们就不客气了……”
一听佳奎又赌钱了,佳宜心底的无名火一下冒到了嗓子眼,可再看看他那副可怜相,心就又软了。正犹豫间,那光头又说开了:“老板娘,你别太小气了,生意这么好,不就是仗着那张祖传秘方吗?要是换了我是你弟弟,不向你要个十万八万才怪呢。”
这话把佳宜给说蒙了,她问光头什么祖传秘方,光头瞪着眼嚷道:“你装什么糊涂?在这条街上待过三天的,都知道你家老头子手里有一张祖传秘方,如果拿到市面上出个十万八万的,人家抢着就走。现在你把它拿出来做生意,赚了钱,还不应该照顾照顾你的亲弟弟?”
这么一说,佳宜终于弄明白了,原来佳奎以为她把家里的祖传秘方拿出来开店了,难怪他三天两头来向她伸手要钱。佳宜略加思索,刚想和众人解释,忽然老父亲提着个布袋从门外闯了进来。
刚才,阿三见这些人来势汹汹,怕佳奎会出事,就偷偷给老丈人打了个电话。现在,朱阿大一进门,就径直走到佳奎身边,气愤地骂道:“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还有脸提秘方,你知道这张秘方到底是什么宝货吗?”
其实,这张秘方不仅没有给朱家带来什么财运和福气,反倒使他们遭遇了不少灭顶之灾。在解放初期,朱家因为拥有这张秘方,被定为恶霸地主。朱阿大的父亲经常被人拉出去游街批斗,后来他受不了种种折磨,竟悬梁自尽了。临死前,他把一只小木盒交给了朱阿大,说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无论如何要把它保护好。后来,朱阿大怕造反派来抄家,就悄悄地把小木盒埋在后园的桑树下面。造反派拿不到秘方,就毒打朱阿大,结果把他的左腿给打瘸了。十年前,一直在家游手好闲的朱佳奎,突然想到镇上去做卤菜生意。他整天缠着父亲要祖传秘方,朱阿大见儿子有上进心是件好事,便答应把秘方拿出来。不过,为了防止儿子乱来,所有的配料都是朱阿大亲自到药店配制的,佳奎只能拿着他配制好的调料去烧卤菜。朱家的卤菜果然名不虚传,在镇上一炮打响。没出三年,朱佳奎便成了镇上有名的小老板。有了钱,朱佳奎的手就开始痒了起来,经常和一些赌棍混在一起,一来二去,很快输光了所有的积蓄,而且还欠了一屁股的高利贷……
此刻,朱阿大是老泪纵横,他从布袋内取出小木盒,又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摸出一把小钥匙,然后对众人说:“我知道,这张秘方是个祸害,只能锁在箱子里,拿出来只会给人添麻烦和灾难。今天,我要当着大家的面,把这张害人的秘方给毁了。”此话一出,众人都惊呆了,而最着急的就是朱佳奎。他见老父亲真的要销毁秘方,顿时急得额头上冒出了汗,嘴里不停地喊着:“爸,别……别……”
朱佳奎的话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就听“啪”的一声,朱阿大已果断地打开了小木盒。众人的目光都齐刷刷落到了木盒内,可里边竟然空空如也。
祖传秘方不翼而飞,还没等朱阿大反应过来,那光头却讥讽道:“老爷子,你的演技可真不赖呀!把秘方藏好了,拿只空盒子来骗骗人……”
“你……”朱阿大被气得两眼发黑,差点晕过去。
恰在这时,一辆警车停在了“朱氏”门口,车上下来两名警察。警察进屋问明情由,便从包内取出一张泛黄的纸头,问朱阿大:“大叔,你看看,这张处方是不是你家的?”
朱阿大疑惑地接过处方,只见上面写着:玉兰花10克、桂皮20克、丁香15克、三奶10克、罂粟壳10克……看到这儿,朱阿大惊奇地瞪大双眼,望着两个警察问:“这就是我丢失的那张秘方,怎么会在你们手里?”
两个警察同时看了看朱佳奎,随后说出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原来,朱佳奎自打输了钱,就一直想翻本,可秘方被父亲锁了起来,他又找不到其他的生财之路。这天,他正没头苍蝇似的在街上瞎晃,半路上碰到了“吴记”面店的吴老板。二人七聊八聊,竟聊到了那张祖传秘方,吴老板愿意出十万元收买他家的秘方。见有利可图,朱佳奎马上来了兴趣,他趁父亲熟睡时,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秘方偷了出来。“吴记”面店有了秘方,生意自然兴隆起来。但时间一长人们就发现,“吴记”的面汤内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吃多了会上瘾。前阶段,市卫生局收到了不少举报信,经过对“吴记”面汤的抽样化验,发现里边确实有不少像罂粟壳之类的有害药材,因此已通知“吴记”停业整改。为了让大家吃得放心,卫生局对“朱氏”点心店也作了抽样检查,结果证实,他们的面汤全是用家禽的原汤调制而成的……事情败露后,吴老板不服气,昨天他拿着处方到派出所报案,说朱佳奎故意设套害他,现在警察就是来找朱佳奎核实这件事情的。
听到这儿,朱阿大已略有所悟,等了片刻他才说出了这张处方的秘密:这张处方只是皇宫内的一张普通菜谱,因为里边有三奶、罂粟壳之类的药材,所以只有在皇帝大宴群臣时才偶尔拿出来配制几味卤菜的。后来,朱家的先人用它烧制卤菜时,都不加三奶和罂粟壳的。可吴老板不明就里,按方配制,人们吃了自然会上瘾了。
“是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啊!”说着,两个警察转身面向朱佳奎,“你呀,真是太糊涂啦!现在是害人又害己,得跟我们到所里去说清楚。”直到进了派出所,朱佳奎才明白,光头他们也是吴老板的人,只是想搞垮姐姐的 “朱氏”点心店,而自己竟然一点也没察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