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搞好企业。就要有好的生产关系。换句话说,就要有良好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文章通过对山西省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分析研究,探索解决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 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221-02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于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像太钢那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其成功之处有不少地方可圈可点。其中,他们有一支很好的经营管理者队伍是不争的事实。
社会实践告诉我们,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于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山西经济的主要增长点首先是加强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建设。因此。如何让国企经营管理者有信心、有决心、有毅力做好企业,是山西经济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山西省国有企业管理者现状
1.根据《山西人才发展战略蓝皮书》,截至2007年底,山西各类企业经营管理者总数为599805人。其中,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164218人,集体企业经营管理者15731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经营管理者419856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占公有制经济企业经营管理者总量的比例为91.5%,保持着公有制经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主力军地位。
2.从山西的产业结构看,国有企业多数为资源开采型及初级加工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与能力对企业的影响往往被市场对资源的旺盛需求所掩盖,致使许多企业长期对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培训与培养重视不够,造成山西省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3.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也是企业凝聚力的较量。这归根结底又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竞争。顽强的企业团队精神,是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条件。要把企业成千上万名员工凝聚起来,只靠金钱是不够的,企业必须具备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太钢近几年在加速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不锈钢企业的进程中,以人为本、追求和谐、致力永续发展,在全员中广泛开展企业核心价值观教育、5s管理、岗位技能培训等等,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极大提升,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4.近年来,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虽然有所改善。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46.3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增加239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股份制企业增加3405.6亿元。比上年增长22.9%。但是低水平的经营管理仍然是导致国企亏损的主要原因。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的4296户企业中,898户亏损,亏损面为20.9%,其中,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293户亏损19.47亿元。
5.以国有企业为例,从我国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高等院校的人才大部分是统分统配到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可以说拥有30多年培养的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应当说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然而,这些丰富的人力资源并没有给国有企业赢得多少竞争优势,国有企业常常竞争不过人力资源相对贫乏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在拥有较少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通过系统化人力资源实践,在与国有企业的竞争中建立了竞争优势。由此可见。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势在必行。
从总体上说,山西省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者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要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拔任用制度不够科学,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够完善,不利于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人才环境缺乏吸引力,存在人才流失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难以引进等问题。
二、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相关建议
根据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结合对山西省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山西省不同行业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将是有减有增:由于资源整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技术进步,山西省传统支柱产业的采矿业和制造业的人才需求总量呈减少趋势;按照山西省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山西省煤化工行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需求将呈增长趋势;以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为原料的新型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等新材料工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需求也呈增长趋势;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行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呈增长趋势;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这方面的经营管理^,才需求也会增长。从经营管理者人才的需求层次来看,未来山西省将对高层次的,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开拓市场和统帅队伍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有一定的需求。
结合山西省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实际状况和存在问题分析,笔者就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要突出教育重点,抓好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者的教育。目前不少国企的机构设置党政一人兼,就更需要对主要领导者进行理想、信念、宗旨和传统教育,进行道德情操教育和党纪党规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办实事、务实效、求实际的政绩观,人人都可成才、人才存在于群众中的人才观,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群众观,从思想感情上认同权力源于员工的观点和“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信念,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2.要改革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制度,提高选聘工作的质量。注意把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聘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的权力结合起来,力求有所突破。要建立公平竞争的选人用人平台,加大经理层人员公开选聘的比重。推行试用期制度,减少用人失误。增加业绩考核的权重,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升职和奖励业绩突出的经营管理人员,突出经营业绩在用人上的导向作用。严格执行任期制,建立经营管理者的退出机制。
3.要坚持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和完善联系职工群众的制度,拓宽职工反映民意的渠道,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职工工作的能力。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发扬党内民主,坚持集体领导,落实集体领导下的个人负责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和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职工意见,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坚持和完善财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群众对领导工作的监督。
4.要加强培训和培养,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山西省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实施人才开发战略,积极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加快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进程,推行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制度。
5.要实施年薪制,创新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激励机制。科学运用不同的物质激励措施,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约束监督机制,能够规范经营管理者的经营行为,使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有效增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自觉维护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加强国有企业出资人代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出资人代表的重要作用。
6.要严格绩效考核制度,奖罚分明,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对于那些无所作为,甚至有所乱为的领导干部,必须撤职查办并不得易地做官。只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整体素质。使之“不须扬鞭自奋蹄”,扑下身子带动全体员工为国家、为企业作出奉献。有关部门规定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必须每班配备一名矿级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就是很好的一种方式。
总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国家振兴依靠人才。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制定了加强人才工作的战略性决策,尤其要加强和改进企业经营者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非常英明的举措。
制度建设重在质量。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相比之下,目前的企业管理是资产型系统化人力资源实践把绩效管理作为员工发展的机制,这类绩效评估虽然也强调对员工业绩的测量、评价和指导,但同时更注重员工的技能、知识发展,这不仅对于员工、对企业管理者都是有益的。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人才战略,探索实行市场化配置职业经理人的制度,用多管齐下的办法提高经营管理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确保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确保国企能为山西省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经济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