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中型泵站水价电价政策补贴成效浅析

2011-12-31 00:00:00张丽红
经济师 2011年9期


  摘要:山西省地高水低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水资源越来越紧缺、工程老化、设备失修、投入不足、管理薄弱等问题,使得部分灌溉工程的灌溉保障作用逐年降低、发展农业灌溉的难度越来越大、灌区特别是大中型泵站灌溉成本越来越高,严重制约了灌溉工程充分发挥效益,灌溉工程保障能力的降低成为全省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大幅度降低灌溉成本,特别是高扬程泵站的灌溉成本成为保障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文章介绍高扬程泵站电价补贴政策出台的由来。分析执行电价补贴政策成效,并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山西省 大中型泵站水价电价政策补贴成效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206-02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十年九旱,水资源严重短缺,农业生产对灌溉的依赖性极高。多年以来,为抗御干旱,保障粮食安全,我省修建了许多灌溉工程,为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地高水低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水资源越来越紧缺、工程老化、设备失修、投入不足、管理薄弱等问题使得部分灌溉工程的灌溉保障作用逐年降低、发展农业灌溉的难度越来越大、灌区特别是大中型泵站灌溉成本越来越高,严重制约了灌溉工程充分发挥效益,灌溉工程保障能力的降低成为全省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大幅度降低灌溉成本,特别是高扬程泵站的灌溉成本成为保障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一、高扬程泵站电价补贴政策出台的由来
  
  运城市是我省粮棉生产基地,在我省农业生产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但该区地表水资源贫乏,利用沿黄优势发展提水灌溉成为必然的选择。但由于该地区地势高水位低,灌溉提水成本及水价较高,造成农民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导致提黄泵站灌溉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2008年、2009年,水利部门以我省运城沿黄泵站和甘肃、宁夏、陕西大型提黄灌区为重点,在省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灌溉水价调研工作。根据调研。我省泵站灌区水价明显高于自流灌区水价,且远远高于相邻省份同类灌区水价,特别是运城沿黄泵站灌区水价处于全国最高位置。
  电费是水价的主要构成部分,我省沿黄泵站灌区电价明显高于相邻省份同类灌区,以百米以上高扬程大型泵站灌区为例,运城大中型泵站灌区平均电价0.254元/度、平均水价0.507元/立方米:而陕西省东雷一期、东雷二期大型提黄灌区电价010元/度,陕西省水利厅建议省政府将东雷一、二期工程灌溉电价降到0.05元/度;甘肃省高扬程提灌工程100米以下电价0.15元/度、101-200米电价0.085元/度、20I-300米电价0.075元/度、300米以上0.055元/度,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扬程712米,一期工程水价0.24元/立方米、二期工程水价0.23元/立方米。电价多年来一直享受0.04元/度的优惠政策;宁夏自治区四大电力提黄灌区电价一律执行0.06元/度。由此可见,我省提黄灌区电价相当于陕西的2.8倍、甘肃的3.8倍、宁夏的4.7倍。
  由于灌溉水价高,使用黄河水灌溉的农民只浇经济作物,不浇粮食作物或者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导致我省沿黄泵站灌区效益明显低于相邻省份同类灌区。陕西东雷一期抽黄灌区与我省大禹渡提黄灌区最高扬程都是332米。陕西东雷一期抽黄灌区电价0.10元/度、单方水耗电支出0.139元/立方米、终端水价0.38元/立方米、单方水耗电支出占水价的37%。大禹渡灌区电价0.257元/度、单方水耗电支出0.342元/立方米、执行水价0.62元/立方米、单方水耗电支出占水价的55%。2008年,陕西东雷一期抽黄灌区计费水量8055万立方米、实灌面积55万亩、亩均灌水146立方来、灌溉水费收入3060万元,大禹渡灌区计费水量1685万立方米、实灌面积21万亩、亩均灌水80立方米、灌溉水费收入1045万元。不同的电价、水价使两个扬程相同的灌区发挥了不同的效益,电价高、水价高成为制约运城沿黄泵站发挥灌溉保障作用的最大制约因素,同时运城沿黄地区农民使用深井水比用黄河水每方节省4.8分钱,造成了灌区内机井灌溉无序发展,机井越打越多,越打越深,地下水位逐年降低,破坏了地下水环境。
  为降低灌溉水价,多年以来,陕甘宁等省区均对大中型提黄灌区用电、用水价格实施了惠农政策扶持,主要做法,一是降低大中型灌区电价,降价额度通过提高其他电力用户电价分摊;二是逐步加大财政对灌区补贴力度,进一步降低灌溉水价,补贴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借鉴相邻省区的做法,2009年9月4日,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西省大中型泵站灌溉电价水价补贴管理办法》(晋政办发[2009])138号),要求从10月1日开始对全省使用地表水灌溉的泵站灌区统一执行0.06元/度标准,灌溉计费水价不得超过0.25元/立方米,终端水价不得超过0.30元/立方米。
  
  二、执行电价补贴政策成效分析
  
  大中型泵站灌溉电价水价补贴政策的执行。对我省高扬程泵站特别是运城沿黄泵站的农业灌溉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2010年,我省依据各大中型泵站提水量、灌溉亩次及耗电量下达水价补贴资金共计3000万元。对泵站的良性运行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促进用水量大幅度增加,从而增加地表水的灌溉面积。政策出台后,电价、水费的降低,使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民从原来用不起水变成大幅度增加用水量,从而促进地表水的灌溉面积的增加。2010年,运城提黄泵站计费水量达到2.78亿立方米。比2008年增加48.6%。实际灌溉面积137万亩、349万亩次,比2008年分别增加7%、37.9%。
  2.减轻农民自担。通过降低灌溉水价电价,大大减轻农民浇地负,提高了农民浇地的积极性。在运城市水价降价后,与现行灌区内机井水价0.459元/立方米相比,农民用黄河水每立方米由原来比机井用水多掏0.048元变为少掏0.209元。提黄水价每立方米平均由0.507元降到0.2s元,每方水即可降低支出0.257元,降价幅度为50.69%。全省水价、电价的补贴政策,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按照每方水降价0 25元计算。2010年农民共少缴水费约0.695亿元。
  3.促进灌区良性运行。通过电价降低、补贴水价,一方面降低了高扬程泵站运行成本,同时农民浇地用水量大幅度提高,促进灌区灌溉效益的最大发挥,增加了灌区收入,实现了农民和灌区“双赢”的目标。
  4.促进灌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2010年大中型农业灌溉泵站提水量达到4亿立方米以上。与2008年相比增加1.4亿立方米;按照每增加一方水增产粮食1公斤、国家粮食收购保护价每公斤粮食2元计算,年增加粮食产量1.4亿公斤,增加农业产值2.8亿元。
  5.促进生态改善。电价水价补贴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减少了地下水使用量。据初步统计,2010年运城市提黄灌区的80%的机井灌溉工程处于停用状态或开机时数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大幅度减少,同时,引黄水量较往年增加约60%以上。按引水量的10%计算地下水回补,年可补充地下水4000万立方米,有效地促进了地下水超采区采补平衡,改善了地下水生态环境。
  
  三、建议
  
  1.水资源短缺制约水价补贴政策作用的发挥。目前,除运城沿黄泵站灌溉用水有保证外,沿汾泵站灌溉用水不足仍将制约泵站灌溉面积的进一步增加,2010年运城、临汾两市沿汾泵站共提水4107万立方米,是2008年提水量的4倍,实灌面积27.675万亩。仅占所有泵站有效灌溉面积的55%,因此,加快大水网建设步伐,增加汾河水量,可有效增加沿汾泵站农业灌溉面积。
  2.加快泵站机电设备更新改造。提高提水能力。我省大中型泵站普遍存在设备陈旧、超期服役、效率低下等问题,全省六座大型泵站灌区正利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资金及大型泵站改造资金进行部分改造,机电设备勉强满足现阶段灌溉需求,全省60余处中型泵站仅有西范、回龙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进行了部分改造,绝大部分泵站灌区没有进行过系统改造。仅能利用省农水资金进行维修,勉强维持运转,提水能力严重不足,制约泵站效益的进一步发挥,因此加大泵站改造力度,增加泵站提水保障能力,对应淘汰的泵站机电设备进行更新是当务之急。
  3.加强灌区末级渠系配套建设力度,扩大灌区灌溉面积。电价补贴政策的实行,调动了灌区群众灌溉积极性。但由于泵站灌区干支渠系及灌区末级渠系配套差,造成灌区群众面临有水用不上的局面,妨碍了灌区灌溉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因此建议对水源有保证的泵站分批进行来级渠系配套,增加泵站灌溉用水输配水能力,扩大灌区灌溉面